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于诗坛泰斗艾青生平传略、创作道路介绍和评价的书,已经有骆寒超的《艾青论》和杨匡汉、杨匡满的《艾青传论》两个大部头,然而读过《艾青的跋涉》之后,感到并不重复。之所以有如此的感觉,是因为这部书以自己特有的文学家评传的体例结构,呈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2.
提起艾青,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在中国新涛坛上的辉煌业绩,他曾被智利大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然而,艾青的编辑经历却似乎鲜为人知。其实,他在五十五年的文学生涯中,不仅创作了卷帙浩繁的诗  相似文献   

3.
编辑学研究二十年之回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琇 《编辑之友》2001,(1):35-37
(应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八次学术年会之邀的讲话提纲) 一、发展 我国把编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提出"编辑学"这一概念要早得多. 1949年3月,广州自由出版社出版<编辑学>,作者李次民,系广东国民大学教授.全书22章,20万字,主要讲报纸编辑,有专章论杂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提出"编辑学"的.  相似文献   

4.
王友胜教授著的<苏诗研究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一书,洋洋洒洒三十万字,是一部全面描述、论析九百余年来苏诗研究历史的学术专著.<史稿>作者对存世的有关苏诗研究资料作了详尽的辑录、认真的考辨和准确的诠释,对其中一些重要著作,如历代有关苏轼的年谱、传记,及苏诗的选录、评点、注释和研究著作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对历代研究者所体现出来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及文学观念也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了九百多年来苏诗研究史"两头热、中间冷"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朱绪曾图书馆学成就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绪曾先生字述之,江苏上元(今南京)人,生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卒于同治五年(1866年).先生是清朝中期一位颇有影响的藏书家和目录学家,叶昌炽先生编撰的<藏书纪事诗>;杨立诚、金步瀛先生合编的<中国藏书家考略>以及来新夏先生主编的<清代目录提要>等著作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6.
继1999年8卷本<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之后,宋应离教授和编审袁喜生、刘小敏合编的又一部10卷本大型出版史文献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以下简称<汇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9月底一次性推出.该书是中国编辑学会首批科研立项成果之一,全书历时7年,收集相关人物的研究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共425万字.包括从1867年出生的张元济到2004年辞世的陈原,共收录54位业内公认有影响的著名编辑出版家.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中国走上现代的发展道路,建设现代的立宪政治、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是他的一生的奋斗目标.他的政治思想时激时缓,文化亦中亦西,力求学贯中西;在学术上,亦新亦旧,力求新旧贯通.梁启超是清末民初风云世界中的一颗璀璨的巨星.纵观梁启超的一生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与报刊密切相关.他从1895年编辑<万国公报>起,至1920年欧游回国主编<改造>杂志后正式脱离新闻界止,"报馆生涯"先后达27年之久.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巨大影响也是通过报刊传播开来的.因此对梁启超的评价,笔者将其定位在宣传家.作为一位宣传家,梁启超的巨大成功,最有影响力的宣传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到1903年间,他在日本从事报刊活动这段时间.梁启超在此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从报>、<新小说>三大报刊.这三大报刊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8.
<诗疑>一书集中体现了王柏对<诗经>的疑辨思想.本文认为今传本<诗疑>是将原本属于<诗辨说>的<诗十辨>以及其他材料,并结合王柏文集或著作中各种论<诗>语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大概在元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9.
大型辞书向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彩图本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辞书编纂工作的必然趋势. <辞海>是一部以字带词、具有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全书收词1 2万余条,其中语词条目近4万条、百科条目8万余条,字数达1700万字.从1936年版的旧<辞海>到解放后1979年版和1989年版的<辞海>,均采用白纸黑字线描图的传统出版形式.20世纪90年代中叶,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辞海编辑委员会决定对<辞海>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编辑出版<辞海>(1999年版)彩图本.  相似文献   

10.
宋人任渊撰有<山谷诗集注>,初稿成于政和元年,定稿刊行于绍兴二十五年.书中任渊所作黄庭坚年谱,创造性地将诗歌编年与年谱融合在一起.任渊又对黄诗的创作背景及今典采用了内证与外证两种考证方式,从而利于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诗.任渊还对黄诗的用事之法作了详尽的阐释,包括典故的袭用生新两方面,并进一步揭示了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以故为新"、"点铁成金"、"以俗为雅"、"破弃声律"、"诗不厌改"等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11.
王利明 《传媒》2006,(1):21-24
<新女报>是一张周报,并且是以女性读者为目标人群的细分市场的周报.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新女报>不是一张主流大报.但是,小报也能做出大市场.2001年12月13日<新女报>创刊当天,5.5万份报纸就销售一空,3个月发行量攀升到15万份,9个月实现赢利,两年半实现跨地域经营,3年实现跨媒体经营.如今<新女报>的发行量接近20万份,广告经营额突破3000万元,形成了两报一刊一网的战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1895-1976),文学家.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后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去厦门大学任教,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32年后陆续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推动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10,(6):65-65
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浙江南浔人.原名商寿,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1931年开始写诗,1934年开始发表诗作<寄>、<沉重的BUS>、<诗拔萃>等,后结集为<二十岁人>.1936年起陆续发表散文<歌剧院及其它>、<贝多芬之恋>、<理想树>等,后收入<美文集>、<狂欢之夜>.徐迟早期创作受欧美现代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时评的演进和发展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品种,自上个世纪初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如刊载于<万国公报>的文章<中西时势论>、<强国利民略论>,<时事报>、<清议报>上发表的<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等,均属于时评范畴.这些时评多为政论文章,题目往往带有"论"或"说",视野宽广,格局宏大,关注国计国策,论述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类似的政论式时评体例,在中国报业史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①  相似文献   

15.
马瑞辰生卒年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马瑞辰的生卒年及岁数众说纷纭.现今关于马瑞辰生卒年最通行的说法是1782年至1853年,如夏传才的<诗经研究史概要>①、赵沛霖的<诗经研究反思>②、洪湛侯的<诗经学史>③、戴维的<诗经研究史>④、林叶连的<中国历代诗经学>⑤均持此论.五人关于马瑞辰的生卒年说法虽一致,对于其岁数却不尽相同.夏传才、赵沛霖两先生皆未明言其岁数.洪湛侯先生与林叶连先生认为马瑞辰享年七十二岁,古人以虚岁论之,当合.  相似文献   

16.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生于北京,现代著名作家,当代军事文学的杰出代表,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和小说家.从事文学创作60余年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1950年参加编撰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茅盾文学奖,传记文学<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记者 韩阳)由<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社精心策划,长江文艺出版社鼎力推出的一套旨在反映大陆新武侠创作最高水准的"中国新武侠典藏书系"目前业已面世.首批四本--<小椴作品>、<步非烟作品>、<小非作品>、<杨叛作品>佳作荟萃,各具特色.据出版方透露,该书系计划先出十本,在此四人后,更将陆续推出在新武侠创作中卓有建树的其他作者.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天堂财富论>是杭州日报评论员司马一民的第二本财经论著,杭州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全书共收录作者自1998年至今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经济评论170多篇,共18万字.著名经济学家单东作序,著名书法家骆恒光题字.  相似文献   

19.
明钟惺、谭元春所辑<古诗归>中,录有武王<几铭>,清周亮工认为铭文"口"字,本是阙文符号,钟、谭为妄改.这是晚明以来批评<诗归>的一个公案.近人王欣夫、钱钟书考订,认为钟、谭<诗归>所录不误;本文从<大戴札记>版本入手,对王、钱的考证,作了较多补证,从而论定<几铭>中"口"字确非阙文,首为阙文之说者,实始周亮工.同时对钱钟书的征引错误,也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外》的若干则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出版参考》2005,(23):50-51
四千二百字的<城外>卖到十八万的天价,而同名书的印量亦号称十万(<城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定价:18.30元).作为"中国首部短信连载小说",<城外>以及围绕它产生的话题已经足以构成一个文学/媒体事件,即使也许还算不上是一次革命,借助传统纸质媒体,它很可能再次独领风骚,一如当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但这个话题同时也到了应予检讨的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