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电影《气球》的创作以藏区为背景,承载了导演万玛才旦对家乡的时代记忆。影片中,导演第一次探讨了藏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符号与意象的运用也与前作存在相当大的区别,独特的地域背景带给《气球》以独特的规训视角。文章试图通过对万玛才旦调度的电影场景及其文本创作进行分析,从主人公卓嘎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的大他者、他者与自我间多重规训的效用,并初步探讨藏区女性的权利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2.
《少年的你》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青春电影,突破以往"为虐而虐式"的青春电影,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清晰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是一部巧妙捕捉观者的情绪心理引起极大审美快感与治疗作用的成功之作.文章在艺术治疗学视域下,以虐恋活动的成因特征及其手段的阐释为研究切入点,揭示影片通过激发人体重定向机制,设定角色主从关系,帮助观影者...  相似文献   

3.
赵慕妍 《今传媒》2016,(4):94-95
由于叙事元素相似,文学作品经常被改编为电影.但改编后的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在叙事上还会有差别.文学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誉为"最难镜像化的小说",但是李安运用巧妙的叙事技巧对其加工,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票房.通过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时在叙事方面的规则和技巧,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至一 《新闻传播》2012,(9):15-16,18
电影《战马》改编于英国著名的同名小说,是斯皮尔伯格"战争三部曲"的止战之殇,荣获奥斯卡奖六项提名。与其它战争、动物题材不同,该电影通过一匹农场马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在一战中的寻马之旅,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电影上映后获得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着重从原著改编、艺术特征、电影类型、人性刻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5.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即对空问"可见性"的可视化表征、对碎片空间的社会化争夺、对空间关系的流动化生产以及对传统空间的"去仪式化"消解,这极大地发展了福柯所设想的空间规训思想。同时,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诸多空间规训事实已经超出了福柯规训思想的解释范畴,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残酷青春"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选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案例,以叙事聚焦作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残酷青春"题材电影的两种叙事聚焦模式:旁观者姿态下以写实理性的外聚焦模式和内置角色视角下以主观感性为视听特征的内聚焦模式;并分别提炼出完成外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的视听语言使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佛普拉斯》在第54届台湾金马奖中大获全胜,成绩瞩目。作为一部文艺片,它的镜头运用技巧并不是十分高超,整部电影的大部分镜头都是运用行车记录仪来"讲述"故事,而观众正是通过行车记录仪看到了富人阶层声色犬马的同时也看到了小人物的灰白世界。本文将从窥视、凝视、注视三重视角来分析电影中"看"这个动作之于影片中不同阶层人物的意义,深层次地探讨不同阶层人物在贫穷与富裕的环境下所呈现出的人性矛盾,进而揭示现实的荒诞和命运的无常。  相似文献   

8.
张陆 《声屏世界》2017,(9):67-68
中岛哲也的电影常以女性为主角,在女性的性格、形象等设定过程中体现了电影的主题,同时也塑造了内外不一的矛盾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既是导演风格的展现,同时也是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9.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塑造、传播国家形象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在西方文化强势输入下,影视中中国国家形象在自我构建与顺从他者视域中博弈。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新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华语电影中构建的多种中国形象,研究反"他者"与"自我他者化"的倾向,探讨电影创作在解构或建构西方既定权力话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财财 《大观周刊》2011,(45):140-140
本文试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剖析电影《青红》中角色间的权力运作关系、分析权力对人的规训和惩罚,并对电影中有关权力的反抗进行思考。从而揭示出一种个人面对“大环境”所产生的权力关系网及在这个“网”下个人的权力运用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媒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运用,城市社区成为一个高度媒介化的"人造空间"。当前城市社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的空间风险:一是权力视角下的空间规训;二是资本视角下的空间生产;三是权利视角下的空间争夺。因此,多元治理主体可以通过"媒介化治理""风险式沟通""差异性共生"三个层面来建构空间规则、形塑空间共识和秉守空间正义,从而实现新媒体时代城市社区空间的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3.
罗坤瑾 《东南传播》2012,(7):136-137
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王权观念可诠释大众传媒缔造的美丽神话:姿容美貌者能获得"爱悦"(男性的欣赏与社会认同),或接受"规训"(即美容整形)也可获得。而姿容丑陋或不愿接受"规训"则很难获得"爱悦"。媒介因此成为"规训"女性身体的机器,为资本市场开路,向广大女性灌输父权制思想。而女性在美丽神话的诱导下也自觉的接受媒介灌输的"规训",积极改造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4.
苏婉 《东南传播》2016,(7):94-96
新媒体的崛起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许多传统的理论和模式都被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新的探讨,福柯笔下的"规训与惩罚"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热烈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对网络社会背景下关于"规训与惩罚"所作的学术探究进行简要梳理,以明确在网络社会对"规训与惩罚"所作探讨的偏向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华语电影上海电影题材中的"外来进入者"叙述视角为研究切入点,按照1920-1966年大陆电影中的"外来进入者"与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表述;香港电影对上海的都市传奇与乱世想象;寻根之旅、跨国叙述、怀旧情调与作为"外来进入者"的当下叙述策略等几个部分对华语电影创作中的上海多样化表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上海本土电影创作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历史分期。"新电影"运动后,台湾电影在艺术美学和内在文化品格上有了质的飞跃,但电影市场却不断萎缩,电影和观众之间逐渐疏离。直至二十一世纪,以魏德圣、钮承泽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导演重新唤醒了台湾电影市场,为台湾电影缓和作者与受众的矛盾、平衡艺术与商业的关系作出新的探索。本文试以纵向时间轴为线索,结合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梳理台湾电影发展过程中脱离观众而后重新接近观众的历史过程。同时挖掘"新电影"运动对当代台湾电影的影响,以期寻找台湾电影在电影全球化、产业化浪潮中的独特品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7.
翟菁  谢霈 《新闻传播》2012,(7):45+47
后现代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应生产物,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对已有电影的表现内容、框架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着结构和疏离,而这些表征恰好契合了女性主义的某些需求。通过对后现代电影中娼妓这一独特女性群体的形象呈现,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在后现代影像中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牢笼,在男性话语体系下的"旧形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电影艺术自诞生之初,就是作为娱乐大众的商品形式出现的,作为最具观众缘的类型电影之一的喜剧电影一直活跃于国内外电影市场。在"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外合拍电影在国家文化传播、表现和建构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试图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理论视角下,以两部中印合拍喜剧电影为案例,重点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合拍喜剧电影如何通过文化符号与价值观的呈现来建构人文内涵进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梦,实现"放之四海而皆准",以期在科学的思维指导下进行影视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内唯一的一家电影专业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一直将出版高品质、有建树的电影专业类图书作为全社业务发展和打造品牌的重要阵地。日前,在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北京金童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顾问林阿绵先生主编的《中国儿童电影编年纪事(1922-2011)》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电影专业史料文献图书出版在儿童电影方面的破冰之旅,也为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电影理论精品出版序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电影,以展现现实社会生活为标志,批判社会不良现象,运用简单电影语言,还原最本真的世界.近年来,聚焦社会现实的电影时常出现在大众视野,电影《少年的你》上映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这与它展现的故事背景——校园欺凌,有着莫大的关联.本文以《少年的你》为例,通过对影片中展现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从教育、家庭、法律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