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报纸不断出现,报纸的信息量日益加大。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报纸的文艺副刊——报纸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被一些报纸所忽视。许多报纸文艺副刊地位下降,版面变得很少,功能萎缩。有的报纸甚至已经取消了文艺副刊,代之以文化娱乐版、生活版,等等。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浅论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变化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进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这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是一种“大副刊”,除了传统的综合性文艺副刊以外,它还包括大特写、讲述、各种专刊、周刊等,其内容无所不包,通俗易懂,其受众层面也逐渐扩大。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有几个辩证关系是副刊编辑不得不面临和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发展,对报纸副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要求报纸的副刊版面必须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要求副刊编辑开拓新的视野,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读者的阅读需要.当今,本土化--已成为报纸副刊的发展趋势之一,有专家讲办报真谛,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也正如那句小品所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可以这样说,报纸的本土化是其生存的基础.报纸副刊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何办好副刊,体现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作为川北地区的主流媒体--《南充日报》,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和巴蜀文明,体现报纸副刊的本土化特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在世纪之交的年底年初,笔者注意收集阅读了上百份国内有代表性的主要报纸,发现在副刊这个领域,如今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新现象、新形式、新经验比比皆是,颇值得加以研究总结。无论是五四运动时期,还是三四十年代,副刊在中国报纸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现代文学史中的大批杰作,最早往往是刊登于报纸副刊的,比如鲁迅的绝大多数作品,从杂文到小说。解放后直到80年代,副刊在文化界一直是一方重镇。但是90年代情况有了一些变化,由于报刊业与出版业以及影视娱乐业的发展,一时间副刊似乎不再那么受重视,与报纸的特稿热、体育热、证券…  相似文献   

7.
专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国报纸改扩版的大势下,其专副刊也在不断寻求变化,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读者的需求。笔者在山西晚报专副刊版面的实践中,对报纸专副刊的变化态势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总体分析,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报纸发展到今天,纯文艺体裁的作品逐渐失去其在副刊的领袖地位,而副刊在一些新生报纸出现后,因其扩展自己的领域,以前副刊中常见的散文也进入了大散文时代.散文则成了家庭生活类报纸的主要体裁,那么传统副刊的散文有变化么?是怎样的变化?本文以<家庭百科报>副刊版--"青园茶坊"为例,试分析副刊散文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副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体现着报纸编辑的办报智慧与社会责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在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生活新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报纸副刊特别是主流报纸的副刊,应该扮演一个活跃的角色。就应对媒体竞争而言,副刊是报纸的独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报纸的纯文学版纷纷变脸,生活随笔、时评杂感、纪实文学、时尚书评、幽默小品等等,取代了小说、诗歌等纯文学体裁,成为党报文学性副刊的主打。将纯文学副刊变为有文化品位的社会性副刊是报纸副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龚琼 《新闻前哨》2001,(9):32-33
报纸在我国诞生以来,就有新闻版和专副刊版之.分。今天的专副刊除在取材上更加丰富外,在内容上越来越注意专题化,呈现出一种专题化趋势。 相对于新闻而言,报纸的专副刊是另一块天地。 副刊,在报纸的初期,地位不是很高,基本上是发一些凤花雪月的故事,或是一些无病呻吟的小情调、小情绪、小感觉,远离百姓生活,远离时代的风云巨变,远远不能像新闻一样介入到火热的生活中,甚至直接干预砚实生活,因此,有的人对副刊不屑一顾,称之为“报屈股”。在取名上也有歧视之义,副者副属也,次要也。 这个观念影响着很多人,直到现在在某些…  相似文献   

12.
一、6月1日至2日,我作为评委,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这次评奖活动,是自1998年首次将报纸副刊作品纳入中国新闻奖系列以来,举行的第4次评奖。为了与中国新闻奖的总序数保持一致,采用了统一的“第十一届”序号。在全国2000家左右公开发行的报纸中,大部分都辟有文艺副刊。随着报纸为适应人民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调整,以及报纸多版化的发展趋向,报纸文艺副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新闻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评委会,顺应副刊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报纸副刊纷纷从报纸上消失。保存下来的副刊则悄悄地改弦更张——从主要刊发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变更为主要刊发生活随笔、杂文、寓言或不拘形式的一些短文甚至句子。为了与传统意义上的副刊进一步明晰差别,其中一些副刊的版名亦弃旧更新,如有的副刊启用了诸如《生活笔记》、《生活手记)、《城市笔记》、《白话人生》等版名。这些副刊强调:文章为“记录体”,保持非创作性,亦在反映大众生活的原味(非艺术化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实行多角度对接体现大视野副刊的特色在于它的群众性、服务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副刊宣传的目的是在提高生活素质上发挥它的指导作用,而不像正刊报纸那样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这是正刊与副刊的区别。实践告诉我们,这个区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中间就有一个多角度对接问题。我们《襄阳日报·周末》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强调服务大局,并不是把副刊办成正刊的补充,更不是重复和翻版,而是善于服务不忘大趋势,讲乡土味不忘大气候,努力做到微观与宏观接轨,城市与乡村呼应,指导与服务配套,使报纸能够为读者…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张报纸的专刊,要想吸引读者主要靠的还是内容,专刊不同于副刊,它含盖内容非常广泛,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体育的、生活的以及文化副刊。它也是现代报纸改革创新的一个新生事物。专刊为的就是让报纸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更能影响受众。因此策划活动,和读者产生互动,让专刊真正成为读者的一个生活乐园是编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刘葆 《传媒观察》2005,(6):61-6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读者分众化趋势的加快,报业的竞争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些报纸逐步开始“扬新闻,抑副刊”,把副刊打入“冷宫”。但更多的报纸逐步认识到,副刊对于凸现报纸个性、培育报业品牌、吸引和稳定读者,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副刊的质量,已成为诸多报纸提升亲和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办报实践中体会到,互动是创造报纸特色、最大限度地避免被人复制,赢得副刊有效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要诀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郭林茂 《新闻世界》2013,(7):135-136
【摘要】一张报纸有没有文化品位,决定了报纸的定位和档次。副刊不副,它是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这些年,平面媒体与时俱进,嫁接新媒体,适应新需求,报纸副刊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左林 《新闻前哨》2005,(9):36-37
报纸的副刊,在中国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由报纸的编辑们在新闻的后面刊载少量的旧体诗词和散文、随笔、小说等文学作品逐步发展起来的。从第一份正式的报纸副刊《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报》创刊到现在,中国报纸的副刊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新闻史上,形成了一条绵延不绝亮丽多彩的风景线。报纸副刊培养了好几代的青年作家,同时也教育和滋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报纸读者。  相似文献   

19.
报纸副刊,是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为读者建设一块精神的家园。著名的报纸一定会办出著名的副刊,著名的副刊也一定能提升报纸的品位。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组成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版块。  相似文献   

20.
吴喜君 《新闻传播》2005,(10):42-43
一张报纸的副刊,无论其定位如何,都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无论何种类型的副刊,刊登什么内容的稿件,其最终目的或引导人们正确地、健康地、愉悦地生活:或通过某些现象与事例,给人以启迪:或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应引起关注的问题;或给予人们以新知充实头脑:或从反面给人以警示,从中吸取教训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