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蓉 《图书馆论坛》2005,25(3):228-229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事图书馆工作已经10年。在一次偶然的工作调动中.我随爱人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学校。由于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在原单位从事的是审计工作,到了新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从事本专业。改行来到了图书馆,加入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列。在图书馆工作的这10年里,我先后在流通部,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工作过,最后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部门采编部工作。回顾10年的工作历程,自有一番感慨涌向心头。  相似文献   

2.
又来到金华过年了. 金华是我的家乡?不是;金华是我现在的工作地?也不是.我的祖籍是安徽的徽州,从小在开化县华埠镇上长大,21岁出山到建德工作,27岁到金华日报工作至39岁,后调到杭州一家旅游报工作一年不到,最后来到浙江日报工作.  相似文献   

3.
我是2007年4月来到档案局工作的,在档案战线上我只能算是一名新兵.三年多的工作实践,让我对档案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我想谈一点自己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也算给档案工作做点宣传,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并支持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我来到松藻矿务局工作时,曾是一名地球深处的掘进工,后来也曾当过采区电工。这些都只是我人生的一种经历。然而,真正让我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或者说使我自身素质得到很快提高的动力源泉来于新闻写作。新闻写作是一条干中求学之路。我是一名与“文革”共命运的高中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恐怕不及现在一名初中生。虽然也曾当过四年兵,掷身于大溶炉锻炼。但参加工作来到单位后,与突飞猛进的社会快速发展相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走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校门的我成为解放军报社记者队伍中的一名新兵。如同4年前我初次穿上军装时所感到的欣喜与神圣,来到军事新闻工作的第一线,我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从此与文字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6.
春华秋实     
俸莉云 《云南档案》2013,(12):12-12
18岁那年夏天,我怀着对档案工作的渴望和好奇,来到临沧县档案局,从此与兰台结缘,一走就是28年。在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在这里,留下了我无悔的青春和浓浓的档案情缘。  相似文献   

7.
我在江山市山乡小镇一工商行政管理小单位里工作,离家较远。工作之余,就是打牌、下棋、闲扯,大有荒废岁月之感。1989年8月,我执笔向市广播电台投稿,后连寄了四篇皆石沉大海,我气乎乎地向电台编辑写信查问,没想到第四天,记者郑贤富带着一套1988年1至12期《新闻通讯》来到我  相似文献   

8.
1995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宝钛集团(原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中国钛城工作,机缘巧合之下,于1997年调到了集团档案室工作。那时候,档案在人们眼中还是神秘和轻松的象征,从嘈杂热闹的车间来到清冷的这里,看着库房里一沓沓、一摞摞发黄的资料,仿佛诉说着年代的久远,着实让我不适应,这里仿佛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一名80后,有着11年工龄,8年档案管理工作经历的32岁小伙子。2006年夏天,在基层派出所工作3年以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室)锻炼学习。报到的那一天,领导安排我到机关档案室工作,就这样我和档案开始了亲密的接触。档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排排放在柜子里的纸,我对它的认识并不深刻,而且想到自己从基层派出所民警到机关档案管理员,将远离值班、出警、办案,迎来整理、分类、装订、录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0.
周兴露 《大观周刊》2012,(11):194-194
1994年8月,我带着我的理想和目标勇敢地踏入了社会,来到了我家乡的一所村级小学任教。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当时的我有些纳闷,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于是我阅读了大量有关班主任的书籍。根据从书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是这样做的,而且学生们很喜欢我。在此愿意把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1.
我是1999年12月从山东文登入伍来到北京消防总队的。4年的时间里,我相继更换了5个岗位。但不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坚持勤奋学习,在业余时间里努力搞好新闻报道工作。 2000年3月,我们新兵下队后不久,根据中队工作的需要,我被挑选为报道员,从此接触了新闻报道工作。刚一开始,我写什么都不像,几次投稿,如同石沉大海,音讯全无。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稿子写了一篇又一篇,就是没有见报。正当我一时陷入惘然  相似文献   

12.
甘做嫁衣     
一九七八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报社,成为一名资料编辑。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更加热爱这项工作,用一句话说:我看重这份工作,甘为编采人员做嫁衣。对于资料工作的热爱我是有个过程的。刚来那阵子,自己并不安心资料工作,觉得与报纸联系不大,在编辑部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本社编辑、记者对资料的利用,提高了我对资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了原来那种不正确的态度。我看到本报凡有影响力的大型报道和专题  相似文献   

13.
从2011年7月起,重庆市垫江日报社全体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进基层、深入农村、来到田间地头,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他们把笔头和镜头对准基层群众,反映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了社会和谐。几年来,该社全体新闻工作者采写了一大批裹着泥土芳香、带着真情实感的新闻稿件,全方位报道农村新面貌、农民新生活、火热生产劳动场景,在为新农  相似文献   

14.
<正>与档案的结识与其说是一种巧合,倒不如说是一种缘分:88年从外语学院毕业时,爸爸就想让我进档案馆工作,可由于我是定向招生的原因,当了4年高中俄语教师;92年,随爱人来到大庆,在多种经营办任俄语翻译,95年,多种经营办解散时,想进档案科,但因为工作需要,分到了情报室,负责俄语资料的翻译工作;98年,情报室解散,我被分到信息中心档案室,经过10年的工作经历,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新闻前哨》2003,(11):51-52
2002年,我在报社编辑部工作6年后,来到襄樊分社工作,成为驻站记者中的一名新兵。对于一个写惯了“经济分析”、“市场观察”,跑惯了政府部门、企业和市场的青年记者来讲,一下子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起初的确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一年多来,我逐渐适应了记者站的工作,迈出了  相似文献   

16.
扫描乐     
我是一名选择了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2009年7月,经人介绍来到了滕州市住建局城市建设档案馆,从事城建档案的报验工作。2010年6月,馆里着手进行数字档案的创建工作。买来扫描仪后,领导又安排我进行纸质档案的扫描。从此,我一发而不可收,扫描战果辉煌,其乐无穷。说句实在话,一开始,我心里真有些打怵。因为此前我既没摆弄过电脑,更没见过扫描仪,怕驾驭不了它们,影响馆里数字档案的创建进度。如实向领导和同事  相似文献   

17.
我爱兰台心     
1987年3月,我来到档案部门工作,一干就是15年.15年来苦没少吃,忧没少担,心没少操,但更多的还是喜、甜、乐.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8.
2004年2月2日,北京,一个艳阳高照、天空瓦蓝瓦蓝的好天气。我之所以这么确认,是因为就在这一天,我这个从事传媒工作近10年的人,来到了北京。开始了新的起点:自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杂志社之后,进入了我倾心已久的网络媒体。  相似文献   

19.
人在职场     
我1998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同年来到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工作,先后在制版中心图像制作电雕工作站等岗位工作过,现任制版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1995年4月23日,我来到丁铁军家采访。 由于是临时指派的任务,我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在到他家以前,我对丁铁军一无所知。只是在路上略略翻了翻另一位记者采写他的稿件。知道他是一位残疾青年,身患脑瘫,但依然为其他的脑瘫患者作义务咨询工作。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辞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导日,报社决定在这一天推出关于丁铁军的报道。这是我来到丁铁军家之前,对这次采访的全部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