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宋永琴  刘萍 《新闻界》2008,(2):95-97
本文从娱乐传播理念入手,把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产实践,探讨电视娱乐文化编码及视觉设计的缺失,由此构建电视娱乐节目"新生态",促动娱乐与人、娱乐与文化的深层和谐。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的娱乐节目一直因为其肤浅、浮躁而被人们所诟病。近几年来却出现了节目质量相对较高且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娱乐节目,由此拉开了娱乐节目转型的序幕。文章以三个省级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节目为例分析浅娱乐时代的电视娱乐节目之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症结;着重分析了《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能成为时下比较成功的娱乐节目之原因。同时指出尊重大众审美娱乐规律,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改变,到内容与形式审美性地融合为节目创意,这是我国当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是依据文化的传播媒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通过电视这一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化,或者说由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都可以统称为电视文化。随着电视市场化的转型,中国的电视文化由宣教文化逐渐向娱乐文化转变。一时间,电视的娱乐倾向越来越严重。哪家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做得好,哪家电视台的收视率就高。娱乐没毛病,但是娱乐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然而现在有些电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却是越来越低俗了,为了迎合、取  相似文献   

4.
鲍海波  薛晨 《现代传播》2007,(5):151-153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台的"新宠"走进千家万户,它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的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日渐成为荧屏的主力军之一.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有以下类型:表演类综艺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娱乐资讯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围绕着满足和调动观众娱乐天性而设计.  相似文献   

5.
薛致娟 《东南传播》2010,(9):162-163
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只追求没有底线的娱乐,但也并非庄重地寓教于乐;电视娱乐节目所带给观众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应该是积极的、愉悦的,不是消极的、恶俗的;娱乐节目可能引导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也会主导娱乐的品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电视媒体掀起了一股娱乐化浪潮,其中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过度的娱乐化也使得电视文化充满危机。目前电视媒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收视为上、娱乐为王的倾向,泛滥的娱乐节目仅仅为了娱乐而娱乐、甚至更多的是为了金钱而娱乐,因此存在着不少庸俗、媚俗、低俗现象。  相似文献   

7.
吴欢超 《传媒》2015,(6):48-49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电视市场中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从一开始的原创性娱乐节目到吸收国外娱乐节目经验,通过引进海外版权制作相似的节目,我国娱乐节目已经初步实现了其自身的转型.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也在不断演化.从录像播出、现场直播、游戏竞技到真人秀,电视娱乐节目也逐渐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过渡.在不断发展变革的同时,形成了新的互动模式.新时期下,对于娱乐节目的要求已经不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娱乐需求,更需要通过娱乐节目来宣传积极向上的内容,而从娱乐节目市场的基本导向趋势来看,宣传正能量已经成为节目的中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欣 《青年记者》2012,(11):68-69
近年来,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宽松和相对灵活的文化政策和民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电视文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直接促进了电视娱乐文化的繁荣.在收视市场导向和“娱乐文化”走红的大背景下,我国34个上星综合频道纷纷加大节目多元化借鉴研发,娱乐节目风生水起,其对电视节目的创新和凸显电视娱乐文化特色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电视娱乐应在受众闲暇之余带去审美享受、思想启迪,寓教于乐.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各大卫视的电视娱乐节目出现异化、泛化、低俗化、同质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岩 《记者摇篮》2012,(10):35-36
纵观当下电视节目收视率,除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非娱乐节目莫属。无论从收视率来讲还是从节目形态的多样性趣味性来讲,娱乐节目都是最被受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娱乐节目对一家电视台甚至是整个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俨然已成为卫视之战中的核心竞争力。一、电视娱乐节目发展与现状1.电视娱乐节目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1990年3月14日的《综艺大观》为开端的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观众以纯欣赏的角度看节目;以1996年开播的《快乐大本营》和1999年开播的《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游戏娱乐时期,观众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游戏、竞技、表演、搞笑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视娱乐节目包括各种游戏、歌舞小品、文化生活专题、影视剧等能提供观众娱乐的节目.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电视的发展历史来看,电视发轫之初,无不以娱乐节目为本.我国以往的电视教化色彩过浓,久而久之,大众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当前电视节目又掀起娱乐狂欢浪潮,在某种程度上责任丧失,显得庸俗、低劣而暴力.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传媒作为文化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电视娱乐节目如果一味强调"教化"职责,有失偏颇;但如果为娱乐而娱乐,一味迎合当下人们的狂欢精神,也不可取.  相似文献   

12.
周子渊 《传媒》2015,(9):48-49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的异军突起给人以眼花缭乱之势,在收视屡创新高的同时,模仿式的一哄而上又消解了观众的注意和兴趣.在娱乐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时候,单纯物质的诱惑已经不能使大众产生冲动,观众更喜欢具有象征性的、戏剧性的、挑战性的、互动性的、在场性的娱乐节目形态,在无需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享受娱乐带来的愉悦,且在狂欢之后还有精神的回味,而不是空虚、寂寞和焦虑.  相似文献   

13.
荣婷 《传媒》2010,(12):54-56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起,电视娱乐节目经历了晚会、游戏、竞猜、真人秀四个时期.以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一炮打响为标志,真正掀起了中国电视的"娱乐"狂潮.  相似文献   

14.
娱乐是人类的天性,有着层次和品位之别,因此电视娱乐节目的复杂存在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认为娱乐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电视不仅是视窗,更是镜像;受众不仅是是看客,更是主角.以上这三个层面基本构成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一、从欣赏到参与--观众地位变迁的轨迹 在娱乐节目的传播机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受传者,如果没有观众的消费,娱乐节目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做观众喜欢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娱乐媒体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孙倩 《青年记者》2007,(7):43-44
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李咏以品牌价值5亿元蝉联冠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包括李咏在内的一些名娱乐节目主持人由于自身的负面新闻的影响,仿佛一下子由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转变成了娱乐事件的制造。早前李咏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曾坦言自己“已经触到了央视的娱乐底线”。美国化传播学波兹曼撰写的《娱乐至死》一书认为,电视决定我们如何认识世界。一个民族的主流价值观应是积极进取、明荣知耻的,否则这个民族必然走向衰败。①电视起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引领和化导向作用,正因如此,对于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所限制。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娱乐底线究竟是什么?应该有着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视娱乐功能不断地得到认同与强化, 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涌上荧屏,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高潮,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已发展成为国内电视媒体中最活跃、最有市场的节目形式之一,甚至成为一些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的不二法宝。在我国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电视娱乐节目逐渐呈现出这样一种发展势头:既越来越多的电视娱乐节目开始体现出“竞赛”色彩。  相似文献   

19.
徐婷  林晓鸿 《今传媒》2008,(6):69-70
一、多媒体制作商--民营电视渠道之困下的数字转型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民营电视成绩斐然,出现了一批像光线、欢乐传媒、派格太合等具有相当实力的民营电视机构,不少知名的娱乐节目如"娱乐现场"、"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就出自民营电视之手.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的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与事实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和大众文化时代,我们几乎找不到没有娱乐节目的电视频道.在这股娱乐化浪潮中,"选秀风"、"麦霸风"、"相亲风"、"户外体育风"纷纷刮起.在人们尽情享受娱乐节目带来的愉悦时,同质化和低俗化两大问题也表现得越发明显.那么娱乐节目究竟靠什么摆脱这两大顽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