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听界》2014,(1):1-1
近两年,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后,“电视黄昏说”等悲观论调频频闯入公众视野,其论点集中在电视收视率颓势、广告金主流失、受众老龄化、视频网站瓦解性的冲击力等方面。实则,当早前电视厂商将“云”的概念引入电视行业时,电视业务已不只是“直播频道”了。因此,要论电视是否黄昏垂临,应先重新定义电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大数据已经深入到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电视行业特别是收视率调查,电视媒体开始重新思考和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电视节目现已不局限于电视荧屏这一"大屏",电脑屏幕"中屏"、手机等移动媒体"小屏"终端分散着传统电视节目视频的受众,单一以电视终端为收视调查的手段,已难以准确反映全媒体环境下的收视结果,重建收视率调查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咪咕汇”上,近3000万网友通过优酷网直播观看演出。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国内视频行业的主流模式正在由单纯点播向“直播+点播”转移,互联网电视的播出模式已然清晰,而技术门槛的提升有望推动这一行业的再度洗牌。  相似文献   

4.
张艳 《视听界》2010,(2):25-29
目前,在网络视频业主要有四种不同细分领域的运营商竞争最为激烈,分别是垂直点播和分享类,P2P流媒体类,传统门户类,电视媒体类。垂直类远营商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以提供网络视频为核心业务的网络视频运营商,优酷、土豆都属于这个范围;P2P流媒体类是指以P2P流媒体技术起家的网络视频运营商,主要利用P2P技术提供在线直播和点播服务,比如PPLive(已改名为PPTV);传统门户类是指提供网络视频服务的传统门户运营商,如国内四大门户网站;电视媒体类指依托于传统广电体系的电视媒体,如中国网络电视台,芒果TV。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八月间,传媒数据咨询服务机构泽传媒接连发布“中国全媒体卫视收视率排行榜”“全国卫视‘综艺百强’全媒体收视率排行榜”等榜单,在传统收视率的基础上加入对新媒体收视行为的统计和分析。泽传媒高级副总裁杜泽壮说,泽传媒的收视率是传统收视率与网络收视率之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网络收视率主要指一档节目在百度、谷歌上的搜索量,以及节目在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新浪视频上的点击量。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泽传媒的监测,一部分来自网络对外公开的数据。具体到监测环节,杜泽壮举例说,在以微博、微信、百度贴吧、天涯社区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全媒体收视率”统计节目相关的话题数、转发量和粉丝数。还设有专门人员跟踪网友评论,好评、中评或比较明显的带有恶意攻击性质的评论分别占有不同的权重。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再加上传统电视收视率,最终得出“全媒体收视率”指数。  相似文献   

6.
网络视频服务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分为点播、转播和直播服务,本文探讨了利用流媒体技术,集点播、转播和直播功能的多功能视频服务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9年12月28日,国家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定名为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CNTV总体定位是国家级综合网络视频公共平台,融合电视与网络的双重特性,以“台网捆绑”为核心理念,挖掘中央电视台45万小时的历史影像资料,汇集全国电视机构每天播出的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节目;提供视频直播、点播、上传、分享、搜索等服务;  相似文献   

8.
网络视频产业的版权困局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视频服务,是指网络视频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的各类(点播、直播、轮播及在线录制上传、分享、搜索等)免费或付费视频服务。网络视频服务的特点是个体或组织均可上传视频至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9.
智慧 《青年记者》2017,(11):66-67
全媒体直播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是指将现有的媒介手段有机组合成一种多维的立体式报道平台,用更高效且生动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全媒体的信源和落点同时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能够实现传播内容、渠道和功能等多个层面融合,使用户能够从任何终端获取信息.随着“两微一网一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很难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诉求.全媒体直播对多种传播技术的融合式运用,产生的集约性放大效应,能够全面满足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给受众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使新闻信息有效渗透到受众的接收终端,提升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2008,(9):13-13
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出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98.1%,开幕式收视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指挥中心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一个基于混合云(私有云+公有云),实现多域性、移动化、数据化、可视化,强化H5、直播点播、AR/VR、AI等多种服务和支持能力的技术平台,加强各媒体的指挥协调、统一调度,更好地深化媒体融合,实现报、网、端、微、视一体化,做到新闻生产的策、采、编、发、控各个环节的彻底打通,以及集团各类资源的全方位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曾几何时,视频直播业务是电视媒体的"专利"。随着互联网大潮的风起云涌,视频直播在PC端打破了垄断,以摧枯拉朽之势,延伸着互联网的触角、澎湃着互联网经济的生机。智能手机、4G网络、移动直播技术合力下的移动视频直播,再次拓展直播平台的疆土。从受众被动接受咨询,到PC端打破屏幕之墙,再到更具及时性与互动性的移动视频直播。在技术引领力量作用下,直播的内涵和外延均被重新诠释,站在视频直播的风口里,主流媒体如何抢占先机,继续挺立潮头?2016年初,新华社蔡名照社长提出"现场新闻"全新  相似文献   

13.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他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4.
“在线访谈”将网络的互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它采用了MPEG4等技术,可支持多人实时参与网络互动访谈。在访谈中,受众在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同时,不但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实时参与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体正在从多媒体和跨媒体向全媒体时代大步迈进。综合运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方位、全时段覆盖,达成最佳传播效果,成为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体的基本发展趋  相似文献   

16.
张大伟 《青年记者》2010,(16):101-102
近些年来,“全媒体”逐渐成为国内各类期刊、杂志、广播、电视中频频出现的一个关键词,诸如“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等。而在新闻传播实践领域,全媒体实验是从报业(传媒)集团开始的。然而,“全媒体”到底是什么?学界至今还没有形成共识,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学者们对“全媒体”的关注和探讨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可以说是对电视特性和新闻特性的双重回归,它的同步性、现场性和不确定性形成的吸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据调查,北京申奥成功之夜的直播的收视率超过了70%,“9.11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里,美国CNN有线电视网和美国其它的几大广播公司的电视收视率最高达到了创记录的86%。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现场直播带来高收视率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电视现场直播的“忽悠”现象便是其中之一。2002年9月17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向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亿万观众直播对胡佛金字塔的考古活动。结果“近乎空白的探查”让观众颇…  相似文献   

18.
交互式电视及其关键技术(续)清华大学钟玉琢二、关键技术交互式电视系统和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从机理上讲是完全一样的。交互式电视台把新闻和其他节目,经过视频音频压缩技术存储到多媒体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通过机顶盒而不是多媒体工作站,点播各种广播节日。交互式电视...  相似文献   

19.
王莹 《传媒》2023,(5):18-20
<正>2023年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总台春晚)成功直播,用独具匠心与暖意融融的节目,营造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气氛,展现出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气神,向全球华人送上了一道红红火火的文化大餐。据统计,总台春晚全媒体累计触达受众162.16亿人次,全国电视市场收视总份额达76.29%,新媒体端直播用户规模达7.66亿人,海内外传播效果均创历史新高。随着2023年总台春晚的落幕,这一深刻在国民心中的春节记忆也已陪伴全国人民整整度过了40个除夕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一个“全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正在逐渐形成.所谓“全媒体”指的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①.“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传播工具的多样化,可以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更重要的是,全媒体环境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管道和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