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净 《新闻世界》2010,(9):57-58
我国的科技报道对受众的关注度不够,在语言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足,也影响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媒体在传播报道科技新闻对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做好受众分析,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科技知识修养;科技报道的语言要平实,贴近受众,版面也应简单生动。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党报讲求角度是增强正面报道影响力的需要,也是遵循新闻宣传规律的需要。当今社会,读者的注意力,日渐成为媒体之间激烈争夺的财富,谁能够获取读者更多的注意力,谁便是赢家。正面报道要成为“赢家”,就要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注意力。因此,坚持以读者为本,将“读者视角”贯穿新闻采编的全过程,就成为党报争夺读者、抢占市场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从“神舟五号”报道看科技新闻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逸涛 《新闻界》2003,(6):22-23
成功的科技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除了科技自身的特殊性,传播者有效地从信息、媒介、环境、人文和受众等角度开发和整合新闻资源是其形成强势致效的重要因素。一、全面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借助高强度信息流确保受众求知欲的满足科技新闻的传播,其科学性、知识性和效益性是其显著特征,科技新闻要实现对受众求知欲的满足,就必须透视科技信息文本,全面开发新闻资源。本次“神舟五号”报道就是以快速的信息流量和充足的信息内容给受众以满足,媒体积极开发信息资源来获得受众的注意力,从发射前到发射成功后,有关神舟五号的各类报…  相似文献   

4.
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与深度报道,是当前传媒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种报道方式。尽管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毕竟是能够区分而且也应该加以区分的。一、问题的提出新闻的报道方式与表现手法,是要与社会信息传播的需要、受众的阅读要求和接受能力的变化相适应的。在我国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一方面适应受众获取更多信息、求快求短的阅读心理,进行式的连续报道与化整为零的系列报道多起来了;一方面为引导社会舆论,适应读者对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重要的社会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需求,深度报…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满足是受众的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心理成就了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当今传统媒体低迷发展的时期,新闻娱乐化迎合了受众的兴趣,媒体只有吸引更多的受众眼球,抓住受众好奇猎艳的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这种愿望,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注意力经济也随之产生了,拥有的注意力越多,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6.
何胜坤 《新闻窗》2014,(2):53-54
由于受地方党报的性质、定位、受众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党报社会新闻与其他新兴媒体的一般性社会新闻有着层次上的区别,在报道的选择和操作上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广大读者的要求,回归新闻本原,是社会新闻报道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视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同时也在比谁的报道更广、谁的报道更深。电视新闻要想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就不能停留在对新闻事件做简要的消息传播上,必须要向深度报道拓展。目前,电视新闻中的深度报道已成为各级电视台,加强舆论监督,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拳头产品。而且这种报道形式由于有着深刻的思辨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广,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时效性的增强,电视新闻媒介在提升突发新闻事件应对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受众的新闻观念和新闻素养。民间影像作为受众参与电视新闻制作的存在方式,已经不再是电视新闻内容体系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组成部分,相反更多地参与到核心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因此,有必要对民间影像的存在意义做进一步的探讨,以完善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新闻周报的特性来分析,深度报道可以说是《美报》吸引注意力、扩大影响力的安身立命之本。从这多半年的办刊实践来看,《美报》在做好深度报道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一是对受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开掘 受众的关注点就是记者做文章的切入点,《美报》的深度报道针对读者感兴趣的话题,着重在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经过时代变革,由解释性新闻蜕变而来的深度报道,已经发展成为报道领域极为宽泛的一种新闻写作样式,其写作手法也日益多样化。随着报道领域和写作手法的不断丰富,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而深度报道中凸显的人文关怀也使其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生活的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人们"关心的事、身边的事、麻烦的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新闻从业人员要有意识、有情怀去关注民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就会做出受众喜爱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2.
前段出现在各媒体上有关“嫦娥二号”升空及其回收的新闻报道,在广大受众中掀起又一个追逐军事科技新闻的热潮,同时,也在新闻人中引发了如何克服以往采编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搞好军事科技新闻报道的热议。本期“专题”,专门约请部分长期从事军事新闻采编的同行,从写好写活科技人员、军事科技报道的语言应通俗易懂、在军事科技报道中严守保密纪律、增强军事科技报道知识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我们的军事科技报道更加生动鲜活、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3.
傅美丽 《新闻战线》2023,(21):73-74
对重大主题报道,宿迁日报以全局视野进行全流程设计,通过聚合性、立体化的全媒体报道,形成热门议题。“跨越万里的追寻”全媒体新闻行动以体验式、聚合式报道引领受众走进历史情境,吸引公众注意力,全媒体联动、多渠道分发,增强新闻传播的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王桂林撰文讲,一般说来,写好科技新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科学性,使科技报道具有科技内容、科学价值,并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科技新闻的灵魂,离开了科学性,就无所谓科技新闻。首先,要有科技内容。科技报道不仅要求报道科技成果,而且要求说明其科学原理和意义。即使是报道科技会议、科技展览等新闻,也要侧重报道科学上有什么进展和动向;报道科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经济体制,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降低风险,必须了解更多的信息。随着受众关注度的增强,地市党报纷纷加大对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然而,很多经济新闻存在“空、旧、浅”的弊端。如何避免这些弊病,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许多时尚热门的新词新语应运而生。新词新语可以分新造词语、新义词语、新借词语三类,这些新词新语种类繁多,新奇独特,也准确、快速、生动、鲜明地报道了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是新词新语在使用中也要注意符合新闻语言原有的稳定和规范,还要考虑到新闻文体和受众的阅读。  相似文献   

17.
经济报道不仅是专业报纸的生命线,而且也是综合性报纸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受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在受众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的专业经济报刊不断出现,并且越办越好。同时有条件的综合报纸,几乎都办起了经济专版,投入精兵强将来抢占这一核心资源。经济报道顺应时代潮流,服务于大众的首要前提,就是经济新闻必须要写得好。  相似文献   

18.
科技报道在我国新闻园林中是亟待培育的花朵。所谓科技新闻,就是关于科技领域和与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虽然是新闻,但讲的是科技,同时它的对象不光是科学界,主要对象是受众。它是科普,但体裁、形式上又不同于科普文章,而是新闻。”据新华社国内部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科技新闻通稿采用率达82.1%,仅次于政治类报道,足见科技新闻在当今社会、在各类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步、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受众关注点的转移,我国科技新闻的报道"后科普时代"的到来:直播节目从受众立场出发,为受众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此次央视"神十"直播节目中的选题(角度、关注点)、用语用词、重复性的内容大大减少;在直播方式上,总结出"神十"直播的新技术,演播室的布置、模型等等富有人性化设置的直播方式。通过对直播内容和直播方式两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后科普时代"的挑战,由此看出科技报道的发展趋势,以及呈献给新闻界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学有文学语言,新闻也有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要通俗化,这是由新闻受众的广泛性决定的。新闻受众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千差万别,高低不一,只有做到了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