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盛韵 《编辑学刊》2011,(4):54-59
《东方早报》的周日文化副刊《上海书评》诞生已三年,在快速消费的时代,这份书评可谓逆流而动。在西方不少传统大报面对激烈竞争以牺牲书评版作为自救策略之时,《上海书评》的诞生体现了纸媒的一种极具远见的应对思路,并产生了相当的文化辐射效应。这三年中,上海的《Ⅰ时代报》、《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等媒体纷纷推出了文化书评副刊,明显受到《上海书评》风格影响的还有广州《时代周报》的"时代阅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力图展示现实社会,以传媒的力量将都市摩登气息广泛传播,而受众在传媒影响下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观念亦促使传媒愈加关注现实社会,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城市与媒介的关系更加亲密。文章以《上海壹周》餐饮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份刊物的饮食栏目与上海"海派文化"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是通过对餐饮栏目的媒介研究,分析饮食文字背后所倡导和体现的文化观念,考察民众对上海的都市想象,并试图揭示大众传媒所构建的饮食世界与城市现实空间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3.
《上海壹周》创刊于2000年10月12日,原是由上海的一张机关报——《上海文化报》改版而成。刚划并过来时,报纸只发行6000多份,人员十五六人,同时还负着60多万元的债务。但改版成《上海壹周》一年后,报纸就开始了赢利,经过两年的发展,报纸的发行量现已突破20万份。更重要的是,在其目标市场中,已经建立起品牌个性和形象,和上海的其他两份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和《上海星期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4.
王丽芳 《大观周刊》2012,(14):13-14
《上海壹周》是一份可读性很强的报纸,究其原因,是其丰富又个性的内容决定的。《上海壹周》小文艺版的人物专访是该报最具内涵、思想和个性的地方。本文研究了人物专访的采访对象结构特点、版面分析,人物专访的结构,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得出人物专访的传播效果,即对其受众即小资的文艺引领。《上海壹周》的办报理念,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也在这种文艺的引领中逐渐实现。  相似文献   

5.
一、一张城市生活周报的异军突起2000年10月12日,《上海壹周》创刊,首期发行量达到5万份,全部售罄。一年后达到10万份,其中97%为零售,并开始由发行商包销,第二年即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不知有多少摇滚酒吧倒闭,但爵士酒吧依然存在,并或多或少延续着那些白领阶层的骄傲。这样的文化被镀了一层金,但还是在乐迷那里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晚报市场上主要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报》系列报纸针对《新民晚报》展开的竞争。《新闻报》系列包括《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三份报纸,《新闻晨报》是上海早晨零售量最高的日报之一;《新闻午报》登载了上海独一无二的各地卫视节目表;《新闻晚报》自称新一代都市晚报,“更好看,更好用”是它的目标。虽然从目前的格局来看,《新闻报》还不能动摇《新民晚报》的老大地位,但是从其节节上升日益逼近《新民晚报》的广告量来看,新闻报系列前途无量。虽然晚报的竞争影响到的读者最多,但是如果就竞争程度来看,上海市内的三份文化娱乐周报《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一周》之间的竞争才是最为激烈的。  相似文献   

8.
6月12日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召开“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工作座谈会”。与会者就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达成了一些共识。《申江服务导报》主编徐炯、《生活周刊》主编李世雷、《上海壹周》主编陈保平、《上海星期三》主编裘正义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张子让在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解放日报》总编辑宋超、《文汇报》总编辑吴振标、《新民晚报》总编辑金福安和《新闻报》总编辑裘新也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上海生活服务类报纸发展势头良好“生活服…  相似文献   

9.
正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为期七天的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8月19日落下帷幕。5 00余家出版单位、1 5万余种图书亮相书展,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上海书展,举办了近700场文化活动。书展评出了"最有影响力的十本新书"和"最有号召力的十家出版社"。今年的上海书展在追求品质上取得了突破,更注重阔读价值的引领和读书品质的提升。最有价值的文化和最贴近时代的思想,在书展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0.
《壹周·立波秀》(下称《壹周》)首轮播放高调收官之后,重庆、江西、吉林、广东等卫视以及地方频道迅速跟进,将海派清口迅速推向了全国的电视观众。《壹周》作为一种海派文化样式的首次"触电"尝试,也作为一种全新的脱口秀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1.
创刊于1935年9月的上海《立报》,是一份四开小型报,它独辟蹊径,出奇制胜,在报业林立的上海一举成名。作为小型报的《立报》,它后来居上,在发行上曾打破自有日报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该报不仅在上海新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同时还书写了我国新闻史上亮丽的篇章。为此,笔者拟对《立报》的成功经验及原因进行比较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以供当今媒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倡议举办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它以大文化的概念,覆盖了众多领域,以多渠道的方式,牵动了两国诸多城市和地区。“中国年”期间在里尔、马赛、巴黎等城市举办的《上海一条街》、《上海周》等活动,以及“法国年”期间在上海举办的诸多项目,开创了欧亚两个文化大国交流的新篇章。其形成的档案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文化事业走向国际,参与国际交流的发展轨迹,对于研究和繁荣上海文化事业,塑造上海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体验式营销”看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精品购物指南》创刊并获得成功后,生活服务类报纸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如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上海壹周》、天津的《假日100天》、广州的《周末画报》、重庆的《新女报》、长沙的《今日女报》、大连的《大连女报》、武汉的《第1生活》(知音期刊集团2005年9月推出)等。生活服务类报纸虽然只是周报,但其中不少报纸期发量雄居当地报纸之首,年广告收入达到数干万元,被誉为报业的“金矿”地带。然而近几年来,报纸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发行下滑问题越来越突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认为,生活服务类报纸突破发展瓶颈的思;路有两点:一是要打好“服务牌”,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为读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咨讯;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故事》栏目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每周六11:30首播,每周一11:30重播。欢迎您向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提供精彩有趣的上海故事。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1948年10月12日,在当时的文化出版中心上海,发生了“利群事件”。这是继1947年7月和9月,国民党当局先后策划“《文萃》事件”、“富通事件”后的又一次迫害进步出版业的严重事件。“利群事件”事态之严重,受牵连被捕人员之多,牺牲之大,震撼了沪、宁、粤、港等地的文化、教育、出版各界。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海舆论、文艺两界相当闹猛。不为别的,而是纠葛频呈,官司迭起,尤以其中四大“文案”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四起“文案”缘由及进展情况简述如下: 李宝善、周威状告两记者这起自诉诽谤案起因于《民主与法制》1986年第10期上的一篇文章《“文革”幽灵在这里游荡——发生在上海唱片公司的“地震”》(简称《幽灵》)。原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经理李宝善、工作人员周威指控《幽灵》作者石莘元(原上海《支部生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张名片,金爵奖是该电影节最高奖项。随着上海城市形象提升,致力于打造"四大品牌""上海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该电影节的影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展现上海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力,研究金爵奖媒介形象流变可以以小窥大。同时,媒体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主要传播者,人们通过媒体了解电影节及金爵奖。本文选取《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 2005年至2018年的网页留存版报纸内容,分三阶段剖析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的媒介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4年起,《档案春秋》杂志与上海电视台《上海故事》栏目联合推出《档案春秋》——"上海故事"专栏,每期同步刊发电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上海故事"专栏,关注上海往事。该栏目以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为讲述对象,从珍贵的影像资料出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城市发展、社会变革、民族命运的关注,深入挖掘上海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上海的历史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商业价值的元素外,广告日益增显其文化附加值。本文探讨民国《良友》画报广告对上海消费文化空间的意义生产流程及类别。文章认为它在现代性家庭生活、男女性别、文学文化和民族主义政治等四种空间里,生产了上海消费文化空间的整体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