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十二月,我写了一篇稿子去镇政府让审一下。秘书一看稿子,愤怒地说:“你这是给咱们镇上抹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当即写了篇《话说“脸上抹黑”》的文章,很快在《人民日报》十二月二十三日头版刊用了。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去一家商店买货,只见一位顾客和一位售货员吵闹不休。原来是售货员对顾客挑选商品很不耐烦。顾客就问:“你们那儿不是写着‘百问不烦’吗?”谁知售货员却说:“你问一百次了吗?”这句话惹得许多顾客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我把这个场面  相似文献   

2.
“阿姨”、“阿姨”……一个小学生连叫十余声,售货员充耳不闻,只顾在游戏机旁凑热闹。安定门百货商场。一个北京一中附小的学生指着柜台里的铅笔向售货员打招呼,“阿姨、阿姨”连叫十来声,售货员只懒懒地抬了一下眼皮,依然在看旁边一名售货员给另一顾客试游戏机。小学生无奈,极不高兴地走了。2月18日下午,赛特购物中心。记者正在二楼一服装柜台前试衣服,只见一位顾客拎着一个小包,怯生生地问售货员:  相似文献   

3.
去年春天,我和牛林老师来到大林街头,发现一个小伙子拿着书本在向人们讲解什么?凑过去一瞧,原来是乡供销社售货员江宏给农民传递致富信息。牛老师笑着对我说:“新闻就在你眼皮下,你不觉得溜掉了可惜?”说话间,一位熟人叫肖海章和我们聊起来。原来他从江宏那里得到致富信息,成了大林乡科技专业户。经进一步调查了解,掌握了江宏热心传递信息事  相似文献   

4.
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文章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一个好的消息标题不仅要符合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10,(10):9-10
他向女友求婚。女友诧异地问他:“为什么要结婚啊?”孙红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好说:“结了婚,我们单位就能给我分一间大一点的房子了。”女友生气地说:“我不会为了你的房子跟你结婚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2月3日的上海《新民晚报》国内新闻版刊登了一则题为《旧俗恶习难新郎,小伙一气换新娘》的消息,说的是南京一个小伙子在大喜之日去迎娶新娘时,不堪忍受新娘亲友无休止地索要红包的旧俗,一气之下掏出手机和昔日女友联系上,征得女友同意后,毅然调转方向,将昔日女友接回家中成亲。读者读罢这则消息,不由产生两点疑问。婚姻大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而这个小伙子临阵一气之下  相似文献   

7.
仁与他者:再论传统文化的解读——回应江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莱维纳斯则说.胡塞尔所说的每一思想活动皆必包含的某些不为其自知的天真幼稚.只能由“另一个”哲学家——一个他者——来批判。当然,后者本身的问题也仍需要另一个他者来指出。“哲学因此而挑起了哲学家  相似文献   

8.
去看望新做母亲的女友,她向我展示一墙的霓裳艳影,全是梦幻的公主裙、公主鞋、公主发圈。女友说:“女儿要富养。我可不能,将来让一个穷小子,用根棒棒糖就把她给骗了。”我实在不忍扫她的兴,终于温和地说:“你不怕穷小子两句免费甜言蜜语就把她骗了,她还自带嫁妆吗?”  相似文献   

9.
10月12日,在京举行了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记者观察杂志社等单位承办的“中国扶贫开发人物展”全国巡展活动启动仪式。巡展由64组图片和61尊雕像两部分组成,充分展示了从全国推选出的73位扶贫开发典型人物的风采,同时体现了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近年来的主要成就。这些图片和雕像在王府井步行街展览3天,之后将到太原、石家庄、郑州等城市进行巡展。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希望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和引导社会各界来关心、支持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10.
高展 《青年记者》2006,(10):72-73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说”与“播”应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他们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相似文献   

11.
“说”——一个极简单的表述启始字,从呀呀学语的稚童,到尚能言的耄耋之翁,张口即来,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但恰恰就是这一个“说”字,却让我们这些“靠语言表述事实”吃饭的新闻从业者犯难,或者犯“易”:  相似文献   

12.
花天文 《新闻知识》2006,(10):46-47
“灾难性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就象“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一样,“灾难”在新闻报道中也是一个挥之不去、割舍不得的题材,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既然挥之不去,就要敢于面对一部人类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战争、灾难如影相随、休戚相关的滚滚长河。新闻传媒要关注民生,就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完整和真实。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鲁迅说,是勇士就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既然灾难于人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只有敢于直面灾难,人心才能被更深刻地挖掘,勇敢地挑战灾难。但在上个世纪中…  相似文献   

13.
陆士华 《传媒》2001,(9):16-16
这两天,北京人正在讨论自个儿的“小毛病”,这令我想起梁实秋先生说的都市人的另一些“小毛病”来。看电影的时候,座椅被后面的人用足尖晃动,像发羊癲疯一类的疾病;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打个哈欠;抑或几声喷嚏如排山倒海;说话“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总似打架……诸如此类,梁先生概括其形态曰之为“旁若无人”。他的这篇文章就叫《“旁若无人”》,不妨推荐给人们看看。  相似文献   

14.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他在欣赏一尊成功的雕像时,会感受到它的体温;契诃夫在读到《父与子》中巴札罗夫生病的情节时,感到“我都衰弱了,我甚至觉得他把病传染给了我”。从一个方面来讲,这都表明了长期从事一种事业所形成的某种特殊敏锐的“第六感官”。编辑对于书稿,也有这类特殊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下午,公司售货员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一位来买唱机的女顾客。售货员为她挑了一台未启封的“西门子”牌唱机。事后,售货员清理商品发现,原来错将一个空心唱机货样卖给了那位女顾客。于是,售货员立即向公司警卫做了报告。警卫四处寻找那位女顾客,但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16.
听说,在列车上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列车播音室转播电台一篇新闻稿,说一位社员丢了钱包,一位解放军战士拾到后,几经周折寻到了失主。当播出:“老汉紧紧握住战士的手,热泪盈眶地说:‘解放军司志,你真是俺贫下中农的贴心人啊!’”这时,旅客中有个小伙子怪声怪调地接上话茬:“这是我应该做的。”巧得很,这句话跟消息里那位战士说的一样,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阵笑声。这个小伙子虽然有些恶作剧,但他确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见病”。即:凡是讲到做好事,这头感谢、那头回答的,往往翻来复去就那几句跑龙套的话。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民生新闻中,时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报道涉及到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失职或行政不作为有关的负面新闻,在文章中记者通常都会含糊其辞,称其为“有关部门”或“相关部门”。笔者归纳了几点成因:一是记者懒散,思想上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认为这些民生新闻讲得都是百姓的家长里短,牵扯的是个人的琐碎利益,不以为意。于是在没有经过认真采访地基础上,随便按上个“有关部门”就草率成文,敷衍了事。这种“马虎眼”打起来既省力又安全,很多记者甚至还把它当作“特效药”来经常使用。二是害怕开罪“有关部门”,故三缄其名,不肯明说。一些记…  相似文献   

18.
周来祥先生的“美是和谐说”,1961年他参与编写《美学原理》一书时就提出来了。后在1984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的《论美是和谐》一书中,又作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和论述。如今《文艺美学》对此又给予了进一步的系统的阐释和解说。他认为和谐是一个深刻的美学和哲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2006,(9):42-42
《云南报友》2006年第2期发表谢光平的文章《词汇也需休息》。文章说,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史特朗讲到新闻要在“新”字上做文章时,强调新闻稿件文字必须生动,就像一个人一样,不能老穿一件衣服,还风趣地说,有的词汇用得多了,就需要让它“休息”一下。文章说,自觉做到让用得着的词汇“休息”一下,看似容易做起来难。首先就得提高对用新  相似文献   

20.
刘亮 《新闻记者》2004,(7):55-56
世界经济论坛”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瑞士人克劳斯·施瓦布亲手创建,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论坛,排名世界第一,位居曾在我国举办年会的“福布斯经济论坛”和“财富论坛”之前。由我国举办的“博鳌论坛”尊“世界经济论坛”为“前辈”。在我国尚未完全实施改革开放国策的1979年,施瓦布先生就具有远见地向我国政府最高层发出邀请,参加在达沃斯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我国政府领导人李鹏、朱基、吴邦国、李岚清等都曾亲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和新成就起到了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