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国际舆论环境的变化,国内传统的对外广播事业受到强烈冲击。为拓宽广播媒体对外传播平台。2013年,国内的对外广播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努力进军国际一流媒体,在对外宣传、国际合作和新媒体融合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  相似文献   

2.
政府对外传播的两种表现形态就是政府(外交)行为和解释政府(外交)行为.即政府对外传播,既是一种政府行为,又是一种传播行为.政府对外传播形成的舆论是多元的,但影响政府对外传播效果的不外乎有两种正向国际舆论和负向国际舆论.前者推动国家利益的实现,后者阻碍国家利益的实现.消解、稀释、扭转国际负向舆论,也是政府对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时事评论专栏"望海楼"进行抽样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议题、指向、时效、作者等方面的量化分析,归纳出"望海楼"栏目有以下特色:在对外传播中侧重经济、文化议题,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指向多元化,但以阐释、建议为主;关注宏观重大议题,不唯时效性;评论作者主要来自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增强了评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的对外传播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出"要加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能力提升"的要求.本研究通过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选取自2000年以来我国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学术共同体建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有关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议题的研究自2012年以来有了大幅度提升,相关研究数量逐年增加;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也经历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让世界知道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借船出海—建构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路径"等内容的迭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2060碳中和"引发了环境议题下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转型.本研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推特中这一议题的传播图景和路径进行考察.在传播图景方面,本文总结出相关议题下的三种话语:在碳中和议题连锁效应的影响下,更具建设性色彩的科普和合作框架成为推特的主流框架,形成"长尾效应";以环境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批判性话语则带来了海外网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与反思;更具负面色彩的对抗性框架则受国家间经济及政治议题影响较大.在传播路径方面,网络结构位置更加重要的"跨界式KOL"多为持正面立场的环保领域专业人士,显示出较大的"破圈"潜力;相比之下,政治人物及媒体虽然获得了较多关注,但其仅在小圈层内进行传播,影响范围有限.基于此,气候议题下的国际传播应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平台化世界主义进行转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如何改变国际传播格局,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环境中争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广播传媒在新形势下的重任.刘云山同志曾经指出:"面对国际舆论环境‘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的影响、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赢得主动的任务很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世界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任务很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维护我国国际形象的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四十年拓展了中国学术国际化的传播视野,增强了学术向外延伸的紧迫感,通过国际渠道发声是消除分歧、减少误解的最佳方式。分析传播学期刊对中国议题的观照,以期呈现传播学界对中国议题的关注领域、趋势和研究路径,启发学界不断审视中国在国际话语中的热点和学术增长点。本文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8-2018年SSCI传播学期刊上涉及中国议题的1633篇文献进行共词分析和共现分析,研究发现,对中国议题的关注领域皆围绕意识形态、女权问题、情爱观念、环境保护、新媒体使用等话题。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以计量文献学的方法观照中国议题的国际关注焦点,试图厘清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议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趋势,以及如何审视中国在国际传播话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环境传播》(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是国际环境传播领域的权威期刊。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从发刊的2007年至2021年的621篇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并对重要文献进行研读,试图据此窥探近十五年国际环境传播研究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国际环境传播研究发展迅速,正在从美洲(美国)一家独大走向国家、地区多元化的格局;研究注重多领域、跨学科的交叉视角,呈现出跨学科合作的学术生态;气候传播、公众参与、媒介和环境话语是主要的研究主题。随着环境问题不断被重视,“低碳”“碳达峰”将持续成为受关注议题;新媒体时代带来的环境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割裂化以及网络的风险放大效应等问题,需持续关注;而发挥社会性科学议题传播中中国公众的先天优势,建构有效的环境话语体系,也是未来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对外传播,顾名思义,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文化体系所开展的信息交流活动。其目标是要信息接受国了解信息输出国,培养其友善态度和合作愿望,并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输出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取得最高程度的国际支持和合作。①对外传播是一个与国内传播相对应的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国界、跨文化和跨语言。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献的引用代表着知识流动的过程.本文以我国知识管理领域被引用频次最高的前40名高影响力作者之间的互引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互引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Netdraw绘制了核心作者整体网和个体网的知识图谱,并通过网络密度和距离分析知识传播的频率和距离,通过点度中心度揭示出知识交流中的权威,通过中间中心度分析知识传播中的中介性作者,通过小群体揭示本领域的"无形学院"及学派间知识交流模式.研究表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信息传播渠道不够顺畅、知识交流结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妥善回应国际关切积极准备十八大外宣季萌在2012年第7期《对外传播》刊文说,今年10月,党的十八大即将在京召开。这既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国际舆论的重要议程之一。历史告诉我们,党和国家每逢大事、要事,改革发展每逢关键时期,国内外各种势力总会鼓噪喧嚣,使我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多变。纵观今年以来的国际舆情,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传统议题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趋势更为突出。国际舆论对十八大前后中国政治动  相似文献   

13.
甄云霞 《出版科学》2021,29(5):5-13
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纵深拓展、成绩斐然,文化交流合作层层开展、全面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版合作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也面临新的困局和议题;因此,要站在大外交的高度,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加强和改进"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工作.从内容、渠道、模式、体制机制等层面努力提高出版传播能力:构建完善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抓住时机,增强数字出版技术赋能;充分正视"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不平衡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质增效;调动对外合作各领域力量,全面构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选择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1998-2008年图书情报领域的专利计量研究的文献数据和SCIE中1998-2008年国际前沿期刊Scientometrics发表的专利计量研究的文献数据,分别从作者共被引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和作者合作群体网络三个视角,对比分析国内外专利计量研究的权威人物、研究领域和合作水平的差别,得出如下结论:与国外相比,国内专利计量研究的发展较晚;国内的作者合作程度不高;国内外研究领域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链接分析”方面的文献数据,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的发展趋势,然后融合Citespace Ⅱ、SATI 3.1和Netdraw等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软件构建了:①引文共被引聚类图谱,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起源文献和核心知识基础.②国内外Top100作者形成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科研团队的数量和规模情况,以及这些科研团队形成的合作模式.③引用期刊共被引聚类网络,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研究的主要参考期刊.④主要发文国家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出国际链接分析领域发文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发文量较大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较少.⑤国内外全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⑥国内外分时段链接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段的关键词数据,识别出国内外链接分析研究近5年(2009~ 2013年)的前沿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传播领域,海外华侨华人群体是"公共外交"重要载体,在我国开展公共外交中发挥独特作用.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可以广泛开展民间交往,从而做好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和外宣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在我国对外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海外侨情新变化与舆论新动向 在新历史时期,应根据当前全球和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及侨情变化情况,研究华侨华人受众群体的舆论动向、心理特点和需求,并据此设置议题,才能不断提升内容品质,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针对中国知网"新闻与传媒"子库中关于危机传播研究的所有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并构建作者共被引矩阵。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软件UCINET对作者共被引网络进行了网络密度分析、网络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绘制了网络图谱,展示了中国危机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外广播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以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广播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向现代化国际媒体转变,提高自身的传播实力和影响力.成为对外广播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笔者在此结合国际知名对外广播媒体的毒展经验以及我国现实情况,对我国对外广播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粗略的分析,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23年的国际传播研究延续了“世界之窗”的学术想象力,围绕全球与本土、历史与边界、方法与议题等三组关系深度聚焦七类热点议题:全球与本土意义上中国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蓬勃涌现的“国际传播意识”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传播研究的“南方转向”;历史与边界层面,对国际传播史论的重访与再书写、跨学科边界拓展意义上数字化公共外交研究的多维度展开;方法与议题层面,多元方法在国际传播研究中的运用、对全球数字平台的审视与国际传播研究的视听取向,以及发展与技术视野中的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媒介化研究的热点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自2017年以来,媒介化研究引发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并产生了从媒介化到再媒介化、媒介化视域下的信息传播、媒介的物质性与元宇宙等热门议题。但国内关于媒介化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本土性探讨的缺失,跨领域之间的学者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跨学科、跨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亟待推进,从而拓展媒介研究之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