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2010-2015年间互动百科每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热词",并结合百度指数对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这六年内网络热词相关数据的梳理,考察了网络热词的社会传播与受众民意表达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探讨了应如何看待网络热词中所体现的民意表达。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热词井喷,且受到热捧.传统纸媒将如何正确应用网络热词?这正是笔者在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网络热词进行描述,其次探讨传统纸媒应用网络热词的方法,接着对网络热词在传统纸媒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传统纸媒应用网络热词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媒介的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变得广泛而迅猛,尤其是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网络热词是与社会中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同时产生,它往往以曲线性的表达方式反映这些事件,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网民的态度与看法。本文从网络热词的流行,分析网络热词流行的形式、流行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从而展现网络热词的传播机制,使网络热词更为积极地为网民和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热词指的是热门网络词汇,以当前人们热衷的话题和民生问题为主,属于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和欢迎。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概述了网络热词的内涵,其次陈述了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最后分析了网络热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曹华 《新闻爱好者》2011,(21):30-31
网络热词是当今人们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直接反映。网络热词传播的背后,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勃兴。对于网络热词的迅速传播要理性对待,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6.
伴随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主体意识的增强,诸多含义丰富的网络热词以其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被广泛传播与使用。本研究将运用戈夫曼的框架分析理论对2018—2020年度的网络热词展开分析,探究网络热词的传播特点与社会功能。研究发现,网络热词的内容性质涉及领域广泛,情感倾向明显,在民意表达、舆论监督以及话语体系延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肖飞 《东南传播》2016,(12):42-45
本文通过对网络热词的传播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舆情进行分析,研究网络热词在传播与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并由此探查围绕热词所反映的社会舆情生态结构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网络热词关注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总计30个互动百科2010-2012年年度十大热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所提供的百度指数功能作为研究工具,以相应热词在百度指数中的用户关注度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探讨了网络热词关注度的可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和引入网络事件传播阶段理论,以时间为轴线,分析了2010年至2012年间网络热词关注度的多项数据,提出了网络热词关注度的两种基本类型——突发型和累积型,并分别结合具体事例和相关新闻背景对每种类型呈现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同时,就三年中网络热词关注度呈现出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具体分析,探寻网络热词关注度趋势分析所包含的多方面价值和其所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宋巍 《东南传播》2011,(6):99-101
网络热词的大量出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网络热词的传播,产生了一种专门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载体即"词媒体",尽管"词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受到了来自专家、学者等的质疑,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存在即是合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数据论证了词媒体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变得十分便捷,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络热词出现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网络热词多以符号化的方式或简短的词语来概括某一抽象的事件,其的广泛传播会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以网络热词"duang"为例,对其生成和传播路径进行解析,探讨其文化意义,并对该词流行现象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1.
袁珂 《新闻爱好者》2011,(11):115-116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既是社会现实的投影,代表了某一事件或现象,也映射出当代人的集体心理和精神特征。网络热词的走红,是一种时代的集体倾诉,是当代人情感归属需要的体现。而个性张扬与从众心理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过程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和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陈燕侠 《新闻爱好者》2011,(22):115-116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既是社会现实的投影,代表了某一事件或现象,也映射出当代人的集体心理和精神特征。网络热词的走红,是一种时代的集体倾诉,是当代人情感归属需要的体现。而个性张扬与从众心理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过程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和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3.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以及新时期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使用者的价值观.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正确对待网络热词,同时将网络热词灵活运用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去,以此拉近与学生距离,增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期流行的网络热词的传播与流变切入,以民间舆论场的生态变革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网络热词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不仅扩展了政治舆论空间,推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也为新时期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如何将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思政课讲新讲活,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期待。本文分析了将网络热词融入思政课的意义,探究其在思政课中的三种运用方法:词汇替换法、事件概括法和时空交错法,并指出思政课要合理运用网络热词以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6.
吴丹 《新闻世界》2011,(5):115-117
随着"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网络热词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国各大媒体。"我爸是李刚"也成为继"躲猫猫"、"欺实马"之后又一个年度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兴起的文化现象,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有着庞大的网民基础,他们通过对抗性解码和创造性编码,将官方话语解构,形成自己的话语,并集结成强大的网络舆论,进而对社会公共事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从最开始的网络热词——萌,到萌萌哒,卖萌,再到萌文化从网络上延伸至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关注并且大量地运用,萌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甚至成为日常用语,到处可见卖萌。本文以萌文化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探讨以萌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兴盛的原因,以及它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从虚拟世界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都成 《新闻世界》2012,(3):70-71
网络热词的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网络热词的高频率传播,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也引出了一种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全新载体,即"词媒体"。网络造词的语言特性使"词媒体"有其相应的使用方式和传播领域,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视角,结合语域的相关概念,分析"词媒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热词蓬勃发展,呈现出凝练性、快消性和融合性的传播特点。网络热词的广泛使用,解构了传统文化语境,有效延展了话语体系,也成为网民自我娱乐、纾解情绪和舆论监督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标题中的网络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像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很傻很天真、被幸福、犀利哥……这样极富特色的网络热词不断涌现,影响并丰富我们的生活。所谓网络热词,又称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由网民创造或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