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悠久的历史,犹如浩浩大江绵绵不绝,久远的历史书写,成就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史学传统。千百年来,史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他还说:"不读史,则无从爱国家。"梁启超更认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  相似文献   

2.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应该具有历史感,我们中国就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我们不曾中断过对历史的记录。‘全民读史’,我想迟早会到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热"的时期。但据去年市场情  相似文献   

3.
小平同志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讲过-句历史穿透力和言辞震撼力极强的话: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招. 站在2008年的今天,回首30年前的昔日,比较在这个时空进程中国家与个人发生的巨变,细细品味这句名言包卷的沉甸甸分量,难道你不觉得改革开放也同样是决定个人前途命运的一招吗?历史的智慧告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总是裹挟着个人的命运,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往往也决定了个人的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共性决定了好的个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应该具有历史感,我们中国就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我们不曾中断过对历史的记录。‘全民读史’,我想迟早会到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热”的时期。但据去年市场情况来看,学术文化类图书在2008年的表现乏善可陈,零售市场出现负增长趋势,许多出版机构开始感受到历史类图书不再热了。为什么曾被一些人吹捧为“全民读史”的时代只持续了短短几年就这样匆忙结束了?  相似文献   

5.
西木 《湖北档案》1999,(6):31-32
正由于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的过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所以,档案馆被形象地称之为"历史的粮仓".  相似文献   

6.
覃岚  丁亮 《青年记者》2008,(15):32-33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历史是可以比较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研究都是某一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于某一时期的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对以往历史的理解和解读,同样对于新闻史的研究,也都深受所处时期,地域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抓机遇 历朝历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去你的资源、智慧、能力等等之外,机遇是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我们常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可以说是机遇.没有机遇,你本事再大,恐怕也不能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8.
试论乡镇图书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性化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乡镇图书馆可以开展的人性化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毅 《大观周刊》2011,(28):122-122
“历史是一面镜子”。古今中外大多有远见的人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江泽民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对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由浅戋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可见古今中外,自古以来,历史教育都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很不乐观,甚至可以说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一直存在并困扰着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本文以我20年以来的高中历史教学经历从中学历史教育必要性、现状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张玲 《四川档案》2023,(4):30-3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1]校史档案是见证我国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历史记录。中国高等教育发轫于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运动过程,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蓬勃发展。在长时段的办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莎翁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全世界是一座大舞台",然而伴随着技术的不断革命和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里,似乎"全世界是一台大电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和语言的人民通过电视传播能够及时共享信息,于是电视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中,电视艺术的视觉语言,可以说是其承载一切文化内涵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既是全国各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因此,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既是全国各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自五月中旬以来,各媒体都集中优秀采编力量对这一重大历史题材进行专题报道.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不能忘记",所谓的"忘记意味着背叛",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不断警示,反思自己.本次各媒体对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报道,总体上体现了对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连星 《北京档案》2017,(12):30-32
档案是历史的承载者,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记录保存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社会记忆,并积淀为社会文化、凝聚成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职责.保存历史记忆,记录现实是对国家综合档案馆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打造"五位一体"档案馆、推动"三个体系"建设最直接的表现.近年来,朝阳区档案馆不断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在做好档案接收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多措并举,逐步加大档案的主动记录、社会征集与口述历史等工作的力度,为切实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使者     
冉然 《出版视野》2005,(1):14-14
说到文化,大文豪郭沫若曾说过: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回望历史,中国文化似长夜浩瀚星空,令人向往迷醉。理性思辩的圣贤智慧,气象万千的金戈铁马,婉转绵长的书道传承,潇洒风流的诗情画意……这些曾经的辉煌都成为滋润后世的不竭清泉。古人对文化的理解是“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承载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也肩负了更多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孟宪承先生无疑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华东师范建成的时候,他说过现代教育的理想是"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解释历史,就是要描绘在世界舞台上出现的人类的热情、天才和活力。”邓小平深入河套、冯玉祥五原誓师,都是河套历史的骄傲。笔者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于红军教授一致认为:一个地区、民族的主流文化,必须和我们国家的兴衰方向一致。中华存,则河套存;河套在,则中华在。只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创新就是不断地超越历史、超越自己,创造出新的业绩。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可以这样说,创新不仅关系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结了前人的智慧,反映并且体现前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后文简称中医药非遗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传播应得到相应程度的重视.但由于历史资料分散、传承人传播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公众对其认知度不高.基于此,通过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