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毛娟 《出版经济》2002,(12):13-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对出版的产业化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出版资源作为出版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刘其进行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出版资源配置与出版产业的关联性 出版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出版资源是指构成出版经济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狭义的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属性的本源出发,提出数字出版的特性理论与特征理论,分析由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和数字技术属性所构成的中国特色数字出版的基本属性体系,并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数字出版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的根本属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是其固有属性,数字技术属性是其特有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对传统生产力的表现形态形成了明显的冲击,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属性。数字出版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以较快的传播速度和较低的传播成本,正在成为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生产力也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乘数效应"。本文以此为视角,对数字出版的内涵及其商业属性进行了解读,分析了数字出版产业的经济特征,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构建与系统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出版应如何应对网络出版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中国传统图书出版发展的宏观背景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传统出版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图书出版产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传统模式下的问题和弊端开始逐渐显现。而出版产业体制改革的深化让传统出版直面市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又对其构成强大的外部冲击。传统出版产业不仅要进行自身的调整和完善,而且还要迅速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的发展与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版要积极应对,紧抓内容和品牌优势,寻求文化创新,迅速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在现代化的出版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就该产业而言,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真实、科学、全面的反映.因此,为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数字出版产业的属性及特征,界定其统计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成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跨媒体经营--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出发,结合产业属性和行业特点,提出了当前出版产业结 构调整的趋势:跨媒体经营,并对跨媒体经营的形式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姚瑶 《出版科学》2016,24(6):68-71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兼有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作为出版企业实现文化属性1.0版本的公司社会责任,在我国呈现虚化之现实。美国的公益公司制度为盈利性企业实现公益目标确立了法律标识和法律框架,对于以社会效益为首位的出版企业尤其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当对其进行改造式引进。以公益目的为首要目的的公益公司是对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质性超越,是实现出版企业文化属性的2.0版本。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既是文化载体,又是经济实体,不仅具有文化属性,又具有产业属性。只有在坚持文化属性的 前提下,不断加强出版产业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推动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外数字出版法规政策与产业的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法规政策的某些问题对产业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在分析欧美数字出版法规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后,结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应进一步发挥法规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三大积极作用,即保障、引导、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对出版性质认识的历史轨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出版性质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将出版视为"政治工作",同时又明确出版属于"文化事业"、 "经济事业";到将出版看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再到重新认识到出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的历史进程.对出版性质的认识是与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认识相适应的.改革开放后基于对出版性质认识而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出版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尚未成熟,因此,对数字出版本质的正确认识无疑有助于业界的实践探索.去中心化、多元结构以及多重属性是数字出版的本质所在,而各种形式的“中心论”则有悖于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与旨趣.  相似文献   

12.
周晴 《编辑学刊》2011,(2):26-30
本文通过对日本出版业的考察,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提出我们需要以积极面对的心态,找寻数字出版这一新型领域的产业模式和盈利方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数字版权问题、盈利模式的建立等,来迎接数字出版浪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关于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对图书出版管理的认识问题 主要要解决的是我们图书出版为什么要管理。要充分认识当前出版管理的性质,或者说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管理体制的性质,这是做好出版管理的基本前提。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个是最好不要管,或者管的愈少愈好,西方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管得少的政府是好的政府;另一个是单纯地讲我们这个行业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两种观点都有片面性,以此指导出版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害的。只看到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没有看到产业属性是不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生产的出版物,是通过市场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出版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产业功能越来越突出。但出版理论界以及经济理论界对出版产业的研究显得极为薄弱。而运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对出版产业进行分析则基本上处于空白。笔曾对中国出版的产业结构、产业供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这里笔将对产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产业关联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业界对于出版“双重属性”的探究入手,分析出版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以及文化派与产业派这两对矛盾产生的根源及背景,进而揭示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并用经济学里“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原理对矛盾进行分解,将矛盾一分为二,即“精品出版与大众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与“大众需求与出版供给之间的市场供需矛盾”,分别对两方面矛盾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娟  王佳 《出版广角》2012,(7):62-63
出版产业的内在属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全行业企业化是出版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全行业企业化既涵盖经营性出版,又涵盖公益性出版.  相似文献   

17.
出版的性质是指出版活动的本质属性,出版的性质认识问题关系到出版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受到时代因素和个人思想方法的制约.出版的传播性是出版活动最本质属性,在传播性之下,出版活动具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科技属性.西方和我国出版活动实践皆表明对出版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出版的四大性质及其关系需要把握三个角度:一是要从具体的历史时空角度来把握,二是要从出版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宏观把握,三是要从出版全过程角度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18.
聂静 《现代出版》2014,(2):17-21
我国出版传媒业现有融资体系尚未与出版传媒业的产业属性及发展需求良好匹配。应探索建立适合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银行融资机制、有效的政府融资支持体系,尝试出版传媒企业的资产证券化,推动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出版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19.
出版精神是凝聚在出版活动中的主导精神,梳理并挖掘其内涵对于出版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试图从新中国出版发展的历程中发现其精神特质,从三个层次论述出版精神应有的内涵,指出这三种精神对出版的意义与价值,强调在当前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前提下我们应当继承而不应遗失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20.
我国手机出版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均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瓶颈.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日韩手机出版发展趋势与实现路径,探索其产业发展历程与机制特征,并结合我国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吸收与借鉴其相关成功经验,无疑对完善与壮大我国手机出版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