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6,(2):69-70
2015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一,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虚假新闻首发源头。随着媒体生态的巨大变化,我们在考察虚假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时,早已不能局限与传统媒体本身,必须将其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一并考虑。因为对很多媒体和记者来说,往往将这些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奉行略有差异的把关流程和机制。因此,近年来若干有影响的虚假新闻往往发源于这些新媒体平台。第二,导致虚假新闻产生的主因并未变化。在不同形态媒体日渐融合的环境下,新闻的时效性及点击量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以致忽略职业道德和既定的采编规范,放弃需要耗时费力的事实核查程序。失范失序必然导致失真失实。第三,对虚假新闻判断标准再起争议。在新闻生态发生剧变的当下,关于虚假新闻的判定似乎又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不少业界人士坚持只有主观故意造假才是虚假新闻的观点;也有人提出新闻报道是不断求证的过程,不应“将某个未完成的报道从生产流程中孤立出来”认定为虚假新闻。对此有待通过讨论,形成广泛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牛新权 《传媒》2018,(11):90-93
网络媒体的普及式发展加剧了虚假新闻的产生频度、传播范围及其负面影响,使得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爆炸式增长,同时,AI等新技术被引入资讯分发环节也导致大量虚假新闻通过机器分发出现在读者眼前.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网络平台上虚假新闻泛滥的趋势,新媒体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媒体编辑)需要回归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3.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推出年度虚假新闻评点报告,这已经是第14次。在新闻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急剧变革的时代,坚持对虚假新闻的批判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认为,决定新闻业命运的除了行业热议的渠道、用户、数据、模式等之外,新闻本身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不管新闻业的形态、媒体的样式如何变化,这些攸关新闻业文化权威的质量、标准、价值,仍是新闻业在日益变幻的媒介环境下安身立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卓 《新闻传播》2023,(18):77-79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传播广泛普及的现实情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媒体传播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就积极影响而言,新媒体传播促使普通公众逐步成为新闻价值的判断主体,进一步保证了新闻的时新性,并能够更多元地反映不同利益主体价值诉求。从消极影响来看,新媒体传播也带来了“泛娱乐化”、虚假新闻泛滥及缺乏深度报道等问题。最后,从加大公众关注热点事件报道力度、抵制“泛娱乐化”与虚假新闻及做好深度报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十分便捷,普通人参与传播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把关的难度,舆论反转背后的虚假新闻频发,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传播现象.虚假新闻是为了达到欺骗当事者、吸引社会注意力等目的而发布的新闻,不能够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虚假新闻数量增加 2016年,虚假新闻在数量上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规律.在网络普及率较高的华东、华南等地区,出现虚假新闻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新旧媒体互动更加频繁,相互影响增强,虚假新闻与网络谣言相互交叉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中国广播联盟新闻协作年会2011年4月11至13日在广西崇左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与会人员讨论通过了《关于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倡议书》,并就新媒体形势下中国广播联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研讨和谋划。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呈现出渠道多元化和传播主体多元化,新媒体和自媒体、社群、平台层出不穷,给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生存条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打击和防范虚假新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要做好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素养、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张敬  万光明 《东南传播》2015,(8):169-171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信息呈现多元化、多渠道传播,新闻真实性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新闻案例,探究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真实性问题、虚假新闻存在的现实原因以及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真实性需坚守的原则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新闻失实事故频发的一年,但大多虚假新闻作品均未能逃过大众的眼睛,借助于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公民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来监督舆论已成为现实.本文主要依据新媒体时代大众信源观这一理论.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受众监督舆论的相互关系、互动机制等作了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0.
虚假新闻从来就存在,但时起时伏.现在再次强调整治虚假新闻,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经济的推动,网络传播逐渐成熟,手机等移动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走进了新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11.
吕胜根 《今传媒》2016,(4):34-35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传统媒体,也是对新媒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性要求.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新媒体各类报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与此同时,一些虚假失实报道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新媒体上,欺骗和误导受众,对社会和有关方面造成危害.本文关注新媒体虚假失实报道这一新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虚假失实报道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稍有新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对时效性的追求越来越高,"抢发新闻"已成为媒体间竞争的日常活动。但各媒体在"抢发新闻"的同时,却可能忽视新闻的"生命线",导致演变成传播虚假新闻的结果。以2013年几家新闻媒体"抢发新闻"导致的虚假新闻为例。2013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大规模打击网络谣言的不法行为之际,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猛崛起,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新闻真实性也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拥有新闻登载资质的重点地方新闻网站,红网一直把防止虚假新闻作为树立  相似文献   

14.
林军 《中国广播》2011,(5):92-96
微博以其强大的新媒体特性和功能,吸引了无数网民。然而近年来微博上的虚假新闻也是层出不穷,不少影响恶劣的假新闻都来源于微博。在这些虚假新闻背后的助推者,却大多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本文就微博虚假新闻的来源路径和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深入分扼并就如何从源头上杜绝微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以及如何建立防范应对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出现传者多元化、传播渠道扩大,虚假新闻、色情新闻、不良广告尤为严重等特点,其背后有着从业者多渠道发声,网络媒体道德规范尚未建立,受众媒介素养偏低,滥用新闻自由,以及网络媒体监管缺失等多重原因。通过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特点,分析特点背后的原因,提出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失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常江  许诺 《青年记者》2016,(21):10-12
当前,不同以往的新媒体环境已经形成且在不断变化,多元传播主体、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和受众的新闻接受习惯.对于“真实性”这个被视为新闻传播生命的问题,同样也在新闻实践中衍生出了不少新特质,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 新媒体环境是否改变了人们对新闻真实的追求?人们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虚假新闻的感知为何与以前有所不同?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新媒体传播特质去追求真实、规避风险?本文试图结合当前媒介形态和传播环境的新变化进行阐释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刘朝霞 《青年记者》2016,(25):50-52
当前,随着媒体环境的急剧变化、新媒体的冲击,使得探讨新闻真实性的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焦点.以往的研究比较集中关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真实性的方法,或者杜绝虚假新闻的方法.但这些研究有一个隐含的前提设定: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状况更糟糕.比如有研究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事业既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而新闻真实性的缺失则是其中的关键问题.”①但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表现的确更为糟糕吗?新闻真实性的内涵与外延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交网络及新闻传播方式也都发生新的要求改变。本文基于社交网络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具体分析,并基于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社交网络虚假新闻传播的策略,以此促进我国社交网络在未来新媒体时代发展中更好环境条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得益于媒介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新闻现场不是狭义地单指新闻五要素中的"where",而是作为一种空间,不仅包括新闻现场空间的实践活动,还包含现场空间的社会关系。传播权力的释放、话语权的增强和媒介技术的进步使新闻现场发生新的变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使得虚假信息泛滥,曲解新闻现场空间,新闻现场成为新媒体环境中最为稀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