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栏目策划的『互动』意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期刊栏目策划的“互动”可以理解为 :编者通过期刊栏目的内容影响读者 ,而读者也通过自己的反馈意见和积极参与对期刊栏目的内容取向产生影响 ,编者与读者互相促进 ,互相推动。这样 ,传统意义上的读者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有选择地获取信息 ,传播“内容主权”逐渐由编者的意愿而转变为与读者的需求相结合 ,最终导致编者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 ,有选择地确定传播内容 ,以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1 期刊栏目策划为什么需要“互动”意识1 1 适应多种媒体竞争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涌现 ,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 ,以快速…  相似文献   

2.
通常,一个新的报纸策划栏目推出后,报社会随即开通该栏目热线,以寻求读者反馈,进而对栏目进行改善.一个短周期报纸栏目的成功,除了前期的成功策划外,高质量的采编环节也是确保栏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采编过程与通畅的热线反馈、记者采写出优秀稿件、编辑对版面精心包装这三个要素是密不可分的.本次研究将通过对一个典型周期性栏目的分析,来说明在新闻制作环节中互动传播行为的产生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应重视反馈意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继文 《编辑学报》2002,14(6):407-409
在查阅国内71种(共计693期)科技期刊登载反馈意见类栏目的基础上,分析反馈意见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原因,从办刊的需要、科技期刊的质量保证、读者的权益体现及对学术腐败现象的监督等4个方面强调重视反馈意见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处理反馈意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每天收到的读者反馈中,我们深深感到,许多读者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杂志,关心着我们的工作。近几个月,读者更加细致、专业的提问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鞭策作用。 保持栏目的纵深性 本刊版块分割、栏目设置的结构方式已得到多数读者的认可,“特别报道”、“新闻背后”、“采编方法”、“本刊视点”等版块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湖南读者周建设提出,同一个栏目的文章应是连续的、系统的,是上一期的深入和细分,但近期个别栏目的文章选题缺乏连贯性和纵深感,让读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查法,从远程读者界定范围、网站栏目设立、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对新西兰8所公立大学图书馆远程读者服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提升远程读者服务意识、增加远程读者服务栏目、合理界定远程读者范围、客观开放服务内容、注重服务规则制度制定、加强服务人员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6.
徐健晖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9):138-144
[目的/意义] 通过对澳大利亚8所知名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出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服务的启示。[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查法对8所澳洲高校图书馆残障读者注册制度、网站残障读者服务栏目建设、残障读者服务设施配置、残障读者服务内容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提升残障读者服务意识,搜集残障读者基本信息,加强网站残障读者服务栏目建设,完善残障读者相关辅助服务设施及馆藏资源配置,开展适合残障读者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7.
南京日报有个叫“金点子”的栏目,读者想看什么样的新闻、觉得某个栏目需要改进、或者对加强舆论宜传有些想法,都可提出来。报社甄选吸纳的好点子,刊登在“金点子”栏目中,让更多的读者评议,然后根据好的建议进行改版。一下子,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的新闻和风格新颖的版面吸引了很多读者,发行量增加,政府也满意。正如报社总结的,改版成功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走群众路线,从群众反馈的信息中找到他们的喜好,针对读者阅读心理和兴趣提供新闻,自然就产销适路。 反馈是新闻传括中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传括效果和引导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栏目是期刊编辑主动策划的重要体现.如果说文章是反映期刊宗旨、性质的重要内容,那么栏目就是承载这些内容的重要组织架构.在传统阅读方式下,我们对期刊的定量分析往往只能停留在期刊的售卖量上(通过发行量、订阅量来反映),很难对栏目的读者接受度作出检验.但在数字阅读条件下,就变得轻易可行了."龙源期刊网2008网络传播排行发布"推出的TOP100栏目,为我们提供了可用于栏目分析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夏青 《视听界》2014,(6):112-113
目前,新闻栏目开始注重与新媒体用户的互动,传播、分析网络消息,对相关新闻资讯或批评、或引导、或修正,以呈现传统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但一些栏目的互动融合形式大于内容,有的只是简单播报网民对某一新闻事件的评论或反馈意见;或与主持人交流几句,不痛不痒甚至不着边际;有的为了显现多媒体融合,直接将微信语音等受众反馈信息在节目中播放,主持人只是摆设,作用可有可无。在新闻栏目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中。  相似文献   

10.
近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读者大量的反馈信息,而越是具体的信息对我们的启发作用也越大。 穆青的文章精彩而深刻 穆青同志的专栏“我的记者生涯”中的系列文章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爱。在反馈信件中,许多读者将当期这个栏目的文章列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江苏省盐城市读者顾寿义认为,“我的记者生涯”专栏中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莫燕 《新闻世界》2011,(6):44-45
读者对报纸的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报纸A叠的栏目编排。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A叠仍然是报纸的主打,也是体现报纸整体实力的窗口。经过数次改版后的《羊城晚报》在整体风格,尤其是栏目结构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对《羊城晚报》A叠的栏目结构作分析,以探索其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期刊栏目设置的现状及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栏目是期刊的精神和外貌的体现,从中可使读者领略期刊的性质、特色乃至风格。栏目的名称既是一组文章的缩影和代表,对文章的内容、形式具有提示作用,又可诱导读者的注意与兴趣。所以,大凡优秀的期刊无不重视栏目在期刊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路晓  肖冉 《新闻世界》2014,(7):22-24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作为典型的文艺性综合副刊,一直以来秉承其雅俗共赏,平民化与高品位兼容的办刊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而热情的读者,是《北京晚报》传承至今的传统栏目和特色副刊。本文从办刊思想、栏目设置、内容特色、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五色土》副刊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北京服装学院图书馆主页“读者留言”栏目内容中涉及推荐图书内容的梳理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根据读者需要,改进采购方法,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建立完善的以读者为中心的采访策略,以促进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舟山晚报自1998年1月起与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联合创办了《千岛文史》专版,并迅速打造成了所登文章主要由读者撰写、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栏目,13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文以新闻学、传播学的观点分析《千岛文史》专版的办报形式、传播内容与海洋地域特色、由来及影响,分析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对地市报办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栏目、赢得受众市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李兵 《青年记者》2016,(7):49-50
身处变革的时代,尽管媒体生存环境在变、读者媒体接触习惯在变,但市场对高品质新闻内容的需求没有变.唯有不“变质”,创新之路才能走得更稳健、更扎实. 半岛都市报有个模拟炒股比赛栏目——《岛上论剑》.栏目凭借较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些投资者甚至把关注栏目作为订阅报纸的主要目的.栏目如何在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的大环境中继续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7.
刘继荣 《新闻界》2001,(5):42-43
读编往来是每个期刊社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杂志都将读编往来的信息刊于杂志的首页或显著的位子,而与读者公开交流的信箱更是诸多刊物的重要保留栏目。然而,这些仅仅只是读编往来工作的小小缩影,它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回复读者来信,接听读者电话,接待读者来访,搜集读者对刊物的反馈信息,分析研究读者的心理需求,组织读者参与各项活动,利用刊物的特殊功能为读者服务……可以说,在现代期刊的运作中,读编往来工作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分忧》杂志社正是为了顺应期刊市场广大读者的需要,于…  相似文献   

18.
期刊的栏目是期刊的窗口。通过这一窗口,读者可以窥见期刊的内在含量,引起阅读兴趣。它是标示刊物内容、性质、风格、品位的重要方面,并非无关紧要。 综观当前的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对目录的编排、栏目的设置,有些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缺乏精心策划栏目的举措。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一栏到底,不设栏目,亦无学科分类的明显标志,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看着第二期令人耳目一新的封面,难免让人对内容有了更多的期待。但是,新的评论栏目《IT三人行》依然以其新颖的形式和特色鲜明的内容给了我意料外的惊喜。作为一份行业性的专业技术刊物,《中国传媒科技》一直以内容的权威性为特色,而《IT三人行》栏目在保持了原有内容特色的基础上,基于对读者的理解和内容的互动,又取得了更为深入的突破。首先,栏目的表现形式突破了评论性栏目一贯的单向阐述方式,成为带有互动特征的对话性栏目,栏目表现形式更趋生动、新颖,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另外,在栏目的内容上,栏目的定位更加注重实用性。作为工作在…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为文章作者和期刊读者及编者提供一种交流的平台,它是对期刊内容进行的一种可持续对话。国内医学期刊此栏目的发展状况不太受重视的原因之一就是读者、作者及编者对此栏目的撰写要求不太了解,该文就这一方面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