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8月18日,中国记协在京召开了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座谈会,同时宣布中国记协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个委员会由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公检法司方面的新闻单位和政法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会后,我们即约请一些委员就“维权”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3.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些,景物、天气、人物心理动作描写细些。这样的文章才有“文采”。所以,在一些新闻作品(特别是人物通讯)中,一些同推进情节、塑造人物毫无  相似文献   

4.
“新闻”一词在我们的使用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新闻事实,或新闻信息。一是指新闻作品。“新闻策划”如果是指新闻事实的策划,有如企业在公关工作中,策划、制造出一些新闻由头,以便让新闻机构报道,那么这是不足取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反映、报道事实。如果他们的活动本身也成了新闻,如“质量万里行”的报道活动,那只是“无心插柳”的结果,而不应刻意为之。否则他们的活动就有制造新闻、甚至使自己成为新闻之嫌,就会损害新闻工作的声誉。“新闻策划”如果是指新闻作品的策划,那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作品只有如何构思写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记协今天正式成立了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将进一步支持和保护广大新闻工作者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了自己的议事日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日渐繁荣和新闻舆论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日益增多。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被殴打、被砸抢摄影摄像设备、被恐吓威胁.甚至被非法拘押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新闻官司更是屡见不鲜。根据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记协决定成立“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以专门负责开展对新闻单位和…  相似文献   

6.
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凑在一起,谈起某些老同志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议论道:“缺少文采,干巴巴的。”“英雄割剧虽已矣,文彩风流今尚存。”(杜甫《丹青引》)舞文弄墨的人,谁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新闻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文采”呢?有的青年记者以为,华丽的词藻多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炒”风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有炒股炒汇的,有炒邮票炒古币的,还有炒狗炒鸟的……在新闻界也有人“炒”新闻,这股“炒”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新闻界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有损新闻的基本原则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在读者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新闻报道,越来越追求深度。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瓦尔特·李普曼说过,如果一个华盛顿的记者只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没有告诉原因并指出意义,那么他只干了工作的一半。”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何光先在《十年新闻写作变革》一书中指出,“求深,是当今新闻写作的大趋势”。众多新闻工作者顺应这一大趋势,采访写作刻意求深,涌现了一大批以深见长的好作品,受到广大读者听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新闻     
全国记协举办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中国记协近日发出通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以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写第一手现场短新闻作品。参评单位由第一届的首都主要新闻单位扩大到省、部级以上单位主办的新闻机构,包括中央新闻单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第十二届(2002年度)“山西新闻奖”评选于8月4日在忻州市奇村“太原日报疗养院”揭晓。本届评选共收到全省各级新闻单位 ,中央驻晋新闻单位以及山西省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报纸副刊、新闻美术等四个“工作委员会”选送的参评作品538件。经过评委会认真评议和投票 ,共评出获奖作品330件 ,其中一等奖66件 ,二等奖99件 ,三等奖165件。“山西新闻奖”是由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的全省综合性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 ,每年评选一次 ,是对上年度全省优秀新闻作品的一次回顾和总结。本届山西新闻奖评委会认为 :此次各单位推荐的参评作品品种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报纸、广播、电视“好新闻”作品的滥评现象不仅牵制了新闻单位的精力,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冲击和干扰了正常的评选活动,还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贬低了评选的意义和作用。 一年一度的好新闻作品评选,原先主要由全国、省(市)两级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学会联合组织实施,可是部分行业的主管部门也纷纷向新闻单位发出系统好新闻作品评选通知,某些新闻主管部门对此不置可否,更有甚者参与联合发通知,要新闻单位按规定执行,有的地方级新闻单位去年先后收到近20个评选通知,诸如绿化、科技、科普、教育、卫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协近日发出通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以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写第一手现场短新闻作品。参评单位由第一届的首都主要新闻单位扩大到省、部级以上(包括计划单列市)单位主办的新闻机构。这届评选的范围为1990年7月1日到1991年6月30日刊播的优秀现场短新闻作品。要求参评作品具备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小精悍三个基本要素。报纸文字稿限制在千字以内,广播时间5分钟以内,电视3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面前同时摆着两种现实情况: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舆论监督逐步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因新闻作品而引起的名誉权纠纷也频频发生。据有关材料对一定时段的统计,在全国法院受理的名誉侵权案件中,因报刊文章引起的新闻诉讼案占20%以上。另据某一地区结案的“新闻官司”显示,原告胜诉的约占65%。这种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败多胜少的事实,使一些新闻工作者产生一种错觉,似乎要搞舆论监督就难免新闻侵权,要想避免新闻侵权就趁早放…  相似文献   

14.
怎样使新闻媒介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北京平息反革命暴乱后,衡水地区部分宣传、新闻工作者曾就“新闻自由”、“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导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比较明确、一致的认识.1、关于“新闻自由”问题。同志们说,“新闻自由”是这次风波中反映比较集中、突出、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使一些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参与进去,结果被极少数坏人利用或钻了空子,造成了极坏的影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可是,在一些报刊、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中,各种各样的“不依法”、“不合法”甚至违法的现象却依然存在,有的甚至造成新闻侵权,引起新闻诉讼。一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被推上被告席,往往胜诉少、败诉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包括我本人在内的一些新闻工作者,把眼光投向了西方新闻,脱离中国实际。一味地研究、模仿。结果,“研究”钻进了死胡同,“模仿”使自己的新闻作品减“产”了(当然,结合国内外实际作透彻的研究并加以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也不乏其人)。这是为何?我认为,关键是没有把握住新闻的普遍规律和新闻的特殊规律。不庸讳言,我曾极力强调过“新闻价值”。随着  相似文献   

17.
葛云平 《视听界》2002,(2):32-32
重视并努力做好法制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然而有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对法制新闻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采编过程中陷入了一些误区。误区一:片面追求商业化“卖点”。有些媒体对各类犯罪案件的报道存在着过多过滥现象;有的为了追求轰动和刺激,过  相似文献   

18.
5月20日,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厅、省新闻出版局、省记协共同在杭州召开全省禁止有偿新闻工作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下定决心,广泛深入地开展禁止有偿新闻的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平波到会并讲了话。会上,浙江日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电视台、钱江晚报、杭州日报等5家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代表我省新闻系统19家“精神文明示范单位”发了言;省首届“双十佳新闻工作者”代表赵力行、夏燕平、凌丽也在会上谈了自己的体会。现将这五家新闻单位的发言,摘要刊登,供各新闻单位和全体新闻工作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大都是经过新闻工作者精心选择的。从文字上看,新闻工作者只是客观、忠实、朴素地向公众叙述他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但是在叙述这一事实的过程中,却无不渗透着新闻工作者的观点,进而对社会起着导向作用。甘肃省静宁县广播电台1989年曾播出一篇题为《一些单位不治真山造假山》的新闻稿件,作者选择的新闻事实~是农民改造真山的艰难,另一个是一些机关单位花巨资造假山。尽管作者没有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造假山的单位提出批评,但听众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已明显感受到作者报道的意图…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新闻三昧》2006,(5):53-53
在清高者眼里,谈名利是庸俗的。然而纵观芸芸众生,没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大多数人一生都离不了“名利”二字,有的为了得名声,有的为了得钱财。新闻工作者每发表一篇作品,名字就出现在作品里,还能得到一笔稿费,似乎更是“名利”中人了,然而鉴于新闻工作的特性,新闻工作者的“名利”却别有一番滋味。先谈新闻工作者的“名”。有的新闻工作者把自己的名字看得重于一切,他风尘仆仆地到处采访,寻找新闻线索,追奇闻,捕花絮,掏隐私,熬夜写稿子,只求多多发表作品,提高自己的名字在新闻媒体上的出现频率,混个脸熟。然而常常事与愿违,作者本人虽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