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作为主要新型社交工具和重要信息发布平台,使用范围广泛。高校利用微博微信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既带来新的机遇,又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应该清醒而正确地认识到微博微信给自身新闻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接受挑战,把微博微信建设成为高校对外宣传的坚强阵地和坚实堡垒,让微博微信成为服务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武器和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2.
王晨曦  李劭强 《传媒》2018,(11):82-84
在高校不断丰富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趋势下,如何实现运营创新,不断考验着高校宣传者的传播实战能力.本文以"南广人事"公众号为例、以"类人际传播"的视角审视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宣传工作,探讨了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方杏  张丹丹 《东南传播》2014,(8):119-121
微公益自出现以来,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过对腾讯公益官方微信账号"Hi公益"的观察发现,微公益利用微信不仅向用户推送优质资源、与用户展开互动,还方便了用户的捐助,微信在传播主体、传播形式、受众参与三个方面均为微公益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4.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4,(12):101-102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营造出社交化、移动化的"微传播"新形态。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高校传统媒体受到微媒体的冲击,亟需开拓新的新闻宣传阵地。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思路,研究微传播规律,在新媒体领域赋予高校校媒新的活力,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宋易康 《东南传播》2014,(3):101-104
腾讯微信公众平台于2012年8月正式推出,这种综合了短信、博客、社交网络(微信朋友圈)、IM即时通讯特点于一身的手机应用,很快便由一个即时通讯的微信聊天工具转变成为又一个大型媒体平台。推出不到2年时间,用户使用人数便轻松突破六亿人。基于当下微博平台媒体竞争已经十分激烈而微信公众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媒体大环境,探讨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营销传播对媒体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章中将利用大众传播学理论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媒介传播特性,并结合营销学对该平台上媒体的营销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目前传统媒体进驻微信平台的现状和一些媒体、企业利用微信营销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为传统媒体进驻微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邹晨雅 《新闻世界》2014,(8):163-164
当今,微信已经成为继微博之后新的媒体互动平台,也是传统媒体争取受众的必争之地。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账号运行的互动优势之下,传播效果的局限也日益突出。在这样的瓶颈之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成为了新闻在微博、微信之外的重要移动终端的发布平台。本文分析了微信订阅账号的优缺点,以"央视新闻"为例,浅析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云媒体等传播媒介不断涌现,既给消防新闻宣传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拓展了宣传范围,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利用这些新兴媒体为消防新闻宣传工作助力,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新闻宣传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提到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我们之所以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目的就是要在新闻报道的同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预防抵御火灾的能力,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本文在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将消防新闻宣传作为研究对象,阐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消防新闻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从宣传模式、内容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蔚 《中国广播》2014,(3):84-85
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的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想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广播媒体需要保证一定的推送频率,并做好公众账号的功能定位、内容策划、风格打造、工具巧用、宣传推广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吴兵  李远 《军事记者》2014,(10):19-20
军事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是军队媒体,其中又以传统媒体为主。随着各类新兴媒介的不断涌现,军队媒体不断在新媒体上发力,推出了多个有特色、具有全媒体时代特征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但如能有效利用好微信这一新的传播平台,则可以进一步丰富军事新闻宣传渠道.走好军事新闻宣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谭春林 《编辑学报》2021,33(5):549-552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科技期刊的出版、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科技期刊的订阅渠道为"被动传播",导致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弱.基于微信公众号运维的具体实践,本文分享3点经验:首先,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信社群协同技术推动期刊的"主动传播",以扩大对期刊品牌的宣传;其次,策划视频直播活动,打造科研垂直领域的"四者"(编者、读者、作者、审者)微信社群,4群联动实现精准阅读、拓展稿源;最后,利用微信生态的传播策略提升期刊活跃度、公众认知度及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杂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的机关刊.作为党的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新的舆论阵地、新的传播格局带来的巨大挑战,《共产党人》杂志坚定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办刊,积极主动发挥党刊举旗引路的作用,先后荣获宁夏优秀期刊、中国北方十佳期刊称号.近年来,在抓好党刊编辑出版的同时,先后开通"共产党人"网站,法人微博、微信公众号,初步形成了"一刊一网两微"的媒体传播格局,"共产党人"网站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确定为党的理论宣传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2.
"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目前,其在高校新闻传播中应用广泛。本文分析高校"两微一端"的应用现状,认为高校应用"两微一端"出现了受众范围扩大,传播者与受众互动增多;新闻传播自主性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等新形势,由此提出以"两微一端"促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福颖  沈丹  倪东鸿 《编辑学报》2019,31(5):542-544
基于2018年10—11月《大气科学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在促进用户数量增长方面的4次运营实践,探讨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升刊物影响力的4种运营方法:微博微信联动传播交叉运营,借助学术会议集中推广,利用QQ群加力宣传,推送优质科普论文吸引关注。认为运营维护好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应注意4点:注重细节服务,完善平台功能,微信内容与纸刊内容互补,坚持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象的传播离不开社会化媒体,尤其是中小城市形象的传播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长治市为例,分析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包括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志国 《青年记者》2017,(17):109-110
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是为了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舆论环境,是促进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凭借其多媒体、数字化、共享性、纵深性等优势,成为高校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新媒体的重要性在高校传播平台中日益凸显,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冲击,面对媒体变革,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开展成为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已经渗入到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之中,整个社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校报、新闻网等传统媒体为载体的高校新闻宣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不少高校纷纷转向寻求在新媒体上进行新闻宣传的突破口,并渐渐开始取得不俗的成绩.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是当今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所需要深入思考和正确面对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微信公众平台以其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等优势,迅速成为高校传递信息与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基于对武汉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管理分析,结合对其他高校微信公众号的观察研究,认为微信公众号在校园新闻生产、传播和反馈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梁宏斐 《新闻世界》2014,(12):135-137
本文主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分析浙江卫视与湖南卫视的微信公众账号是如何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运营的,从信息发布频率、版面设计、内容和主题等方面去考量,进而比较这两大媒体微信公共账号的区别,并对电视媒体在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方面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的受众群,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部分热度较高的高校微信公众号和高校微信文章为样本,从受众定位、选题来源、标题制作、稿件篇幅、媒体元素、菜单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校微信公众号编辑运营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微信平台的用户规模大,开发接口多,交互功能强,信息传达效率高,是适合移动用户的生活服务产品平台.不同于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信不会产生爆炸式信息,信息均在较私密的环境下传达,用户接受度较高,公众账号的公信力较易构建.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推广和宣传越来越重要,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应用微信平台进行校园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