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 《声屏世界》2011,(10):22-23
时政新闻要有民生视角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要满足受众的需要。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研究受众需要什么新闻,乐于接受什么新闻,选择大多数受众关注的内容来报道新闻.要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占一定的比重。然而,目前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并不是数量太少,而是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凭借生活化的新闻内容、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拉近了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并积累了大量的受众基础。然而,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所面临的信息传播生态产生了变化,而对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策略做出探索则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融媒体为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传播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作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新闻栏目,在面对网络传播时代如何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民生新闻栏目应该从自身品牌建设、拓展新兴传播途径等来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开创一条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庄重 《记者摇篮》2012,(5):55-56
随着民生新闻形式的兴起,民生新闻形态的深入人心,民生新闻的传播媒介不断增多,诸如网络、手机、广播、报纸等。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电视新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网络的传播快,电视新闻不再作为受众得到第一手新闻的最佳途径,而且网络的涉及面宽,表达更为自由,人们互动交流的空间也更大。纵然网络如此强大,电视民生新闻仍旧有其长期生存并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刘琛 《新闻界》2007,(3):72-73,84
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公共新闻理念,有观点认为这是民生新闻的自我提升。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对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传者、讯息、受众、传播效果、反馈机制五个方面的传播要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浅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潇 《新闻世界》2011,(6):133-134
民生新闻及公共新闻,因其"受众本位"核心,一直深受公众认可,而随着新闻传播渠道的延展,受众媒介素养提高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解析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于电视节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新媒体的优势让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与运营面临机遇和困难,民生新闻节目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如何运用其特殊的传播理念促进民生新闻节目更快更全面地传播,是必须关注和讨论的。本文从民生新闻的策划入手,结合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需求,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民生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为民生新闻节目在当下新媒体语境下的继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民生新闻的两次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自兴起后,历经公共新闻,如今进入了后民生新闻时代.作为极具生命活力和改革原动力的民生新闻,在此起彼伏的电视新闻变革中,不但没有失去民生本色,而是在不断吸收公共新闻合理元素的基础上,大胆地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和校正,使自身品质得以提升和完善,从而坚定地走向后民生新闻.后民生新闻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昭示:当今的大众传媒,应更加秉持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坚持以民为本的传播内容,坚定地走新闻传播价值多元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静 《新闻世界》2010,(11):41-43
近几年民生新闻的发展呈现出滞缓的态势,并且受到学界、业界和受众等不同方面越来越多的批评与指正。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现有瓶颈,在报道理念和操作实践方面适应当前的社会变革和受众需求,是新闻学界和业界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美国传播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者教授詹姆斯·凯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传播"仪式观"与"传递观"的概念。本文从传播"仪式观"的框架来审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探求民生新闻兴起的原因,尝试为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找到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润田 《今传媒》2010,(6):104-105
网络时代的新闻写作的新特性体现在传播介质的不同使网络媒体新闻的采写有着与传统新闻相比更为特殊的要求,鉴于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网络新闻传播在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同时,运用网络新闻传播自身的特殊规律,使用专门技术,运用特殊技巧,以保证满足受众需求,实现传播目标。  相似文献   

11.
苗红月 《新闻世界》2011,(12):104-10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发言人与互联网相融合衍生出网络新闻发言人新的传播模式。本文重点研究网络新闻发言人从无到有、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以传播根基、传播形式、传播意义为点、线、面在网络中进行了立体化的传播。网络新闻发言人是信息社会的产物,符合数字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2.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莺 《传媒观察》2008,(6):52-53
电视民生新闻在当前新闻传播中令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重塑国家媒体亲民有信的公众形象的作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也已成为电视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扩大民生新闻的反映面社会在发展,国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原有的民生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的内涵就越丰富。这为传媒扩大民生新闻的报道面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传播带来很大机遇和挑战,同时,网络传播受众多元化需求增加,对校园网络中新闻传播媒体和相关内容的传播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提高高校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结合发展质量,其学校应该结合当前网络传播特征以及新闻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结合价值,探究针对高校的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地方民生新闻的报道中,报道方式落后,报道内容与受众的贴近性不够,地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不高等,都影响着地方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民生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优化报道方式,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全面拉近民生新闻与受众的距离,综合性地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阳 《国际新闻界》2013,(5):94-101
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异军突起,不少人认为,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就是公共新闻。本文以2010年在某省级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田野研究为个案,探讨民生新闻转型的可能性。受众或市场的力量将民生新闻推向成功的同时,也埋下了民生新闻衰微的种子,将会制约民生新闻的未来转型。  相似文献   

16.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新闻的生命之源。围绕这一原则,当前,各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从而在新闻媒体形成了民生新闻热潮。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新闻改革的成功尝试,因此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媒体把关注老百姓生活理解为对民生市井、日常琐事的关注,甚至将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严格划分开来。笔者认为,这样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以及采访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以切实服务地方受众为目标,要不断提高民生新闻采编质量,促进民生新闻综合质量的提高,要从新闻信息获取源、民生新闻形象塑造以及受众民意调研等几个方面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8.
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的普及应用,进一步拓宽了民生新闻的传播途径,以至于人们对新闻内容的收视要求趋向多样化发展,导致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发生改变。本文就新时期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做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郭海洋 《新闻知识》2012,(10):84-85,116
作为地方新闻主力的地方台要顺应受众为主导的新闻传播趋势,时政新闻应采用平民化视角,增强新闻的亲和力,以故事化的叙述,增强说服力,取向人本化,增强新闻的公信力,用多形式的报道方式,增强新闻的鲜活力;民生新闻更应该拓展新闻题材,强调"大民生",开掘"小故事",整合新媒体,加强观众互动,并以杂志化、故事化、方言播报等方式创新传播形式;专题新闻则应回归聚焦热点、深度透析的本位。  相似文献   

20.
《都市快报》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陕西最早的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自2002年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已为陕西老百姓所熟知。和其他民生新闻类栏目一样,《都市快报》取材软性,播报方式软化,突出新闻报道的动态性、现场感、亲和力和参与性,迎合了本土受众的新闻需求。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新闻传播活动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重视传者、信息、媒介、受众每一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