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徐尚青 《出版参考》2007,(5X):20-21
三、四月的童书市场受《虹猫蓝兔七侠传》全线飘红的影响,少儿卡通类图书独领风骚。少儿文学类则在引进版和国内原创双核的带动下风采依然。至于低幼启蒙和科普读物则随着童书零售市场环比下跌的大潮持续低迷。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童书市场中,“魔法象”童书品牌凭借为少儿服务的理念,从成立之初到现在,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长足发展,顺利实现了童书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的双向经营模式,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童书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中国童书“走出去”的步伐增添助力.文章以如何打造“魔法象”童书品牌为例,探讨中国童书版权引进和输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何龙 《出版广角》2023,(8):19-23
面对儿童、家长和社会各界对童书的关注与期待,少儿出版社如何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少儿出版物,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更大出版力量,是新时代少儿出版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以打造少儿出版精品践行出版使命,以立足新时代铸就少儿出版品牌,以讲好中国故事助力童书出海,走出了产品数字化、企业集团化、经营资本化、产业多元化和市场全国化的全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柯艺  徐媛 《编辑学刊》2021,(2):53-58
5G时代,AR技术应用是少儿出版市场的大势所趋.针对儿童对AR童书的阅读行为,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儿童认知机制,总结儿童阅读AR童书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沉浸性和交互性的AR童书技术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儿童阅读AR童书之成效,引导我国儿童阅读步入健康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李树 《出版广角》2018,(8):36-38,62
目前,童书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步入童书出版大国.在童书出版领域,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近年来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对近几年数据的统计,对2017年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大局、引进版和输出版少儿科普图书发展现状,以及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与分析,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常青 《出版广角》2021,(17):6-9
童书出版尤其应重视儿童观,不了解少儿读者的阅读需求、审美喜好、语言文字,做不好童书.其实,童书的核心是儿童性,即童书内容一定要契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语言文字特点,符合孩子的审美情感和趣味,让他们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并能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如果儿童本位缺失,做书的人心中没有儿童、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会在内容中体现儿童性,做出让孩子们喜欢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少儿图书出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势头,无论是出书品种还是出书规模,都堪称世界少儿图书出版大国.然而,在一派繁荣之下,也暗藏着发展的隐忧.本文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开发和完善少儿图书出版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从“童书大国”向“童书强国”的迈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走向少儿出版大国;少儿出版界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奥运童书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百花争艳;童书出版理论研讨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9.
纵观全球图书市场,目前童书已成为推动整个出版市场前行的一大动力.童书出版已经成长为中国出版业最具活力的板块.过去的十年(2006—2015年)是中国童书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黄金十年",童书出版的"黄金十年"成为出版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热议的话题.以图书价格为切入点,可考察分析过去十年间中国童书出版的行业生态状况.从对中国童书价格的数据分析可以洞悉童书的出版、定价与竞争状况:童书出版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童书出版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童书的定价总金额增长迅速,单册童书平均定价持续上升;不同种类童书的定价差异大;童书定价呈现两级分化.由童书价格折射出的童书出版行业生态问题有:童书整体定价水平偏高带来负面影响;系列化童书存在"捆绑销售"问题;网络书店售价严重冲击实体书店;童书版税不断抬升进而影响童书价格.中国童书出版能否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将取决于整个童书出版行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优质的原创内容及有序的童书出版市场环境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研究2018-2020年当当和京东的童书销售数据,参考开封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的童书借阅情况与部分实体书店的童书销售数据,总结线上畅销童书和线下畅销童书的不同特征,分析我国少儿出版在原创、引进和营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记者朱晓明)3月8日,一年一度的华东少儿图书订货会在杭州举行。今年,已延续20多年的华东少儿图书订货会正式更名为华东少儿出版联合体营销峰会。同时,基于华东少儿出版联合体对少儿市场的专注度以及贡献率,打出了中国第一童书联盟的大旗。据悉,华东少儿出版联合体希望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少儿图书占总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比重为20.47%,2叭6年第一季度占比为20.51%.2015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15.63%,高于总体图书零售市场12.8%的增长率.”这是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雷在2016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数据. 除此之外,当当网副总裁、出版物事业部总经理陈立均也提供了当当网的一组数据:2015年,当当网自营图书销售码洋27.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童书占当当网图书销售码洋的27%.  相似文献   

13.
少儿读物中,科普读物是非常重要的品种。近年来原创少儿文学图书出版有些升温,遗憾的是,很多少儿社在科普读物出版方面力度不大,而且过分地热衷于做少儿畅销书,甚至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引进外版童书。如果少儿社不能对出版市场和出版空间进行有效地调节和平衡,势必造成少儿阅读患上"食洋症"和"追星热"。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西方书业的强势冲击,童书率先走出去不失为一种策略。纵观本届书展,中国各家专业少儿社版贸活动频密,成果卓著,似乎完成了一次阳光之旅,而对于中国童书走向世界、争取国际市场而言,这又仅仅是未来之路的发端和开始。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少儿图书出版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童书出版从原来的专业出版演变为大众出版,越来越多的出版企业参与童书的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出版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少儿图书品牌.文章以接力出版社为例,围绕品质,从树立理念、凝聚力量、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打磨细节、塑造情感六个方面论述少儿图书品牌打造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少儿文创包含创意、技能、提升、高附加值等关键词,是少儿各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近年来,少儿出版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童书的出版总量和出版品种都有可观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如何将少儿出版有效地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之中,求新、求变、求进步,是一个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童书是构筑儿童文化的重要元素,更是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本文基于传播游戏理论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对市场"盈余"状态下童书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理论反思,提出新传播环境下童书出版要实现其文化教育功能需要在童书阅读的"形式"和"内容"两个维度,建设"文化符号"和"主题思想"的"嬉"性表达路径,从而使童书的文化传播过程与儿童阅读的游戏性过程相统一.借由"嬉"性表达路径,指出童书文化教育功能应走向由"教化"向"游戏"的童书文化教育形式创新、由"形式"到"内容"的双重文化体验创新,以使童书出版更好地服务于弘扬传统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等具体任务,提高我国童书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影响力和对儿童的精神引领力.  相似文献   

18.
少儿图书市场的前景广阔,但同时市场竞争也更趋激烈,童书出版市场已演变为大众出版市场。我国少儿图书出版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少儿畅销书市场缺乏新的畅销书;儿童文学与绘本舶来品多;中低端市场产品童书趣味性有待加强;本土化少儿文化产品IP数量和品种都不足;儿童为本位的少儿图书开发模式并未真正建立。一方面,受到国家出版政策变化、出版社和少儿图书公司自身选题创新不足、库存压力大和出版增长策略调整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少儿图书出版从业者对畅销书生产传播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读者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多元化、去中心化,促使出版人积极探索新时期少儿出版经营战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童书发展市场蓬勃向上,引领国内出版市场的内容风向.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布局童书业务,童书资源、产品、发行和营销渠道等都进入白热化的市场竞争阶段,童书品牌的建设与维护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内童书市场已经形成多层次的童书品牌,品牌定位、品牌产品开发脉络愈加明晰,愈加个性化.越多越多的从业者参与到童书品牌建设和运营的摸索中来.以平台思维和平台操作模式来经营童书品牌,不失为有益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iPad、智能电视等的普及,数字童书在为儿童带来不一样的多媒体阅读体验的同时,也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APP应用作为数字童书的应用工具,是各出版社的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少儿出版社更是蜂拥而上,全力开发各种类型的APP.文章对少儿类APP应用的现状做了简要分析,阐述了少儿类APP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并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开发的爱童书APP为例,分析探究其内容特色和运营方式,以期为少儿类APP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