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王立扬 《兰台世界》2014,(4):116-117
在西周时期,出现了礼乐文化,它是由“礼”和“乐”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社会规范和音乐歌舞相结合的模式,对社会等级制度进行强化,以期达到对统治阶级利益予以维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乐记》是先秦时期重要文艺理论著作。以此,结合《乐记》版本及内容的分析,指出其音乐的价值在于“礼主其减,乐主其盈”,以及“礼”、“乐”互动在于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达到“同民心而出治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在西周时期,出现了礼乐文化,它是由"礼"和"乐"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通过社会规范和音乐歌舞相结合的模式,对社会等级制度进行强化,以期达到对统治阶级利益予以维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作为后世戏剧源头的先秦时期的散乐和夷乐进行了全面讨论,指出:以往对散乐性质的解释不够确切,散乐应当是不入礼乐仪式、可以独立上演的表演形式;散乐包括优戏、女乐、乡人傩、新乐、杂技、角抵与说唱等;夷乐也是不入礼乐仪式的表演形态,夷乐表演中以羽毛为装饰与后世戏剧装扮的相似绝非偶然,夷乐中的踏歌与后来歌舞戏《踏谣娘》有密切关系;周代的礼乐均出自古代和当时的散乐或夷乐,礼乐在排斥和肢解散乐、夷乐的同时,也在利用和改造散乐、夷乐。  相似文献   

6.
祝东  张殷婷 《传媒观察》2024,(2):92-100
自发运用符号进行交流建构社会性意义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自发运用符号并不等同于符号自觉,关注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才能把人类带入符号学的自觉阶段。就中国符号学思想史的演变而言,礼学的发展对其影响巨大。“礼”可以被视为一套表意符号系统,它制约着人的表意行为。先秦礼学经过礼的起源、兴礼作乐、礼崩乐坏及礼学形成等不同阶段。但只有在秩序失范的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思考礼乐仪式与文化象征等意义关系,这才意味着中国先民开始进入符号学自觉的时代。“礼制颓而礼学兴”,礼学兴而始有符号传播的自觉。本文从符号学视角进行溯源和分析,揭示了先秦儒家礼学发展的传播符号转向,为华夏礼乐传播及符号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先秦时期重要文艺理论著作。以此,结合《乐记》版本及内容的分析,指出其音乐的价值在于礼主其减,乐主其盈,以及礼、乐互动在于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达到同民心而出治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钱穆说:"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诚哉斯言.<周礼·地官·大司徒>明确提出礼乐的功能是:"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周代饮食礼,蕴涵了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体现了周代礼乐文明追求和谐之道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周代制定的礼乐制度中",礼"和"乐"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设立了专门的礼乐机构,开展了精心的礼乐培养,使这个时期的舞蹈具有较为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其核心在于维护上下尊卑、富贵贫贱的统治阶级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阶级的分化及民间乐舞的不断发展,夏商时代的礼乐制度初具雏形,为礼乐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礼乐制度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乐舞文化的繁荣,也使得"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礼"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唐代,鼓吹乐发展到高峰,五礼制度的规范、鼓吹署的建立,乐工数量大大增加等因素,都推动唐代鼓吹乐的发展。认真分析唐代鼓吹乐在唐代礼乐、燕乐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梳理中国古代鼓吹乐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郭店儒简作为孔子七十子及其后学思想文献的档案汇编,其中丰富的礼乐思想上接孔学,下启孟学,是继周代制度层面建构之后新一轮的礼乐同构。所谓礼乐同构是指礼乐在源流、功能、旨归上一致,礼乐相统一,是两者的结合,而不是同一,这是它们"求同"的一面;然而两者毕竟还有差异,使得各自成其为礼、乐,即"存异"的一面,二者"求同存异",可"相须而用"。  相似文献   

14.
王建《行宫词》诗中“开元歌舞百草头,梁州乐人世嫌旧”一句,乃为“开元歌舞百草头,梁州乐世人嫌旧”之误。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绵延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古圣和先贤在这片国土上,提倡“礼乐”的治国之道。以“礼”养性,以“乐”怡情,以“仁义”、“礼仪”处世治国,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文化交流融合,兼收并蓄外来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唐朝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那时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辈出,诗歌创作在唐朝达到了鼎盛。唐代诗  相似文献   

16.
赵娟 《兰台世界》2015,(9):159-160
"以礼制乐,以信服人"是儒家思想的倡导观念,就礼乐文明来说,它为儒家思想拓展了进步空间,塑造了以理服人的教育体制,让儒家"礼信"思想发扬光大并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17.
相传我国古代伏羲氏造琴瑟,神农氏改二十七弦为五弦,黄帝编去钟定基本音律,周公采用金、石、丝、竹、魏、土、木、革八种乐器定八音,并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作乐制礼,定型为周朝的礼乐.  相似文献   

18.
《诗》、《书》、《礼》、《乐》、《易》、《春秋》即为“六经“,它们是孔子为教学需要而整理编订的教材,是儒家经典。由于编纂者是孔子,因而,哲学史家、文学史家、教育史家更多的从文化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但如果把孔子“序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的意义仅定性  相似文献   

19.
礼射既是先秦礼乐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对于先秦时期礼射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礼射的种类进行探讨,对于先秦时期礼射所具有的军事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相比孔子博大恢弘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篇幅不多,但其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是从研究周礼入手,找到了自己理想社会的基石。在孔子看来,“礼”是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的外在形式,只有一切都按照“礼”的形式去做,“道”也就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最高境界才得以实现。而乐是礼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礼,就有什么样规模的乐。所以孔子对“乐”的重视是可想而知的。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典的光芒照耀百代,现代的音乐教育仍然可以从孔子那儿获取宝贵的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