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平凡的2009年留下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记!作为见证和记录这段不平凡历史的新闻工作者,也始终在被一些人和事及所呈现的精神感动着,并且经由我们的报道,感动了读者、感动了河北、感动了社会。  相似文献   

2.
2008、200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是世界必将留下中国特殊印记的年份,也是世界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来认识中国的年份。作为媒体和评论者,用眼、用笔、用心、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这些历史,体现一份神圣的责任。本文以《南方周末》、凤凰网2008、2009年度十大评论为思考切入点,对其评审角度与视野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媒体的理性传播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年底央视二套有一“难忘2005”的节目,其中选择了一群人问“2005年你最难忘最感动的事是什么?”一名学生答“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上到了我理想的中学。”一名城市退休人员说“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们这里的广场允许大家放风筝了。”一名农民工说:“2005年我最难忘最感动的是我在年内拿到了工钱。”……闻此言语,我也有些难忘、感动了,不为其他,只为这些回答真实、实在,而这些平凡实在的话语折射出的却是一种生活理想、社会和谐、法制进步。再者是媒体展现出的“贴近”意识。何谓“贴近”,就在于其展现出来的语言与说话…  相似文献   

4.
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本就有爱心,心存责任。贫穷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就自己做,为何无缘无故地接受别人的慷慨?人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缺精神。我认为苦难不是好事儿,别人真正欣赏的不是你的苦难,而是你的奋斗。感动不要泛滥,行动才能改善。——洪战辉洪战辉事迹首先打动了我们,这是一种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真情至爱的负责精神、愈挫愈奋的拼搏精神、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它看似平凡而又伟大。面对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夜情、超女、大长今……我们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感动源于不平凡的瞬间,2008年注定不平凡,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足以影响中国的未来。但感动过后,人们是否能够隐隐感觉到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大事件背后的联系呢?我想,大多数人似乎都没有想到。于是,一个强烈民族精神情怀的记者——罗海岩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敏锐的眼光,使他没有放过这些重大事件背后的任何线索,生命、国家、人性、媒介、公民、军队、情怀、  相似文献   

6.
人生在世.总是或多或少地会被一些东西感动,有时可能是因为一种精神,有时或许是由于一种力量.有时也许是被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举动所震撼从而产生感动。无论如何,不管怎样,感动于你,于我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不敢想象,一个没有感动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英雄辈出的一年,是让我们感动得泪流不止的一年.这一年媒体记者报道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都是一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有一颗温暖的心.由于他们总是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本能的举动,挽救了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百姓忘不了她们,并用世界上最顶峰的语言"最美"予以赞美.  相似文献   

8.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的新年贺词中所言:“2008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其中。不少媒体更是身先士卒,参与其中,守望社会,为之奋斗、为之感叹、为之流泪。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媒体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为此,笔者选择了2009年1月1日国内的一些主要媒体,包括中央、省市共41家报纸的新年贺词作为考查对象,总结2009年媒体的新年展望和对读者的承诺,体味媒体的激情与梦想,探讨2009年不同媒体的新年献词特点。  相似文献   

9.
"打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从2003年的第一届到2009年为止已经是第七届了.作为最初的参与者之一,几年来笔者一直关注着"感动中国"历次年度人物评选以及其品牌的传播力.应该说经过近七年的传播积累,"感动中国"已经成为中国电视乃至中国媒体的一个标志性的栏目,其传播价值已经远远越过了节目本身,甚至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精神震撼力.新华社曾发表评论称:"<感动中国>的评选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媒体中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权威的人物年度评选活动."本文将从"感动中国"节目的最初的传播缘起,谈谈这一评选活动传播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及对于媒介操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央视近日揭晓的2009年法制人物评选中,2009年10月在湖北荆州救人的长江大学生英雄群体名列其中。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英勇献身,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人心,成为感动中国的华彩篇章,彰显出“90后”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高尚道德品质的展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人梯精神”表现的无私、无我、利他 、人的精神,构筑了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围绕这一突发事件面展开的英雄群体事迹报道,注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王超明 《出版广角》2012,(10):84-85
正通过对《走近钱学森》和《钱学森》两本书的学习,既深层次透彻了解了钱学森伟大的一生,也再次见证了叶永烈力透纸背的创作精神。钱学森这个名字既平凡而又伟大,平凡得如同隔壁的大叔,伟大得又如顶天立地的圣人。这位在2009年驾鹤而去的历史老人,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并时常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钱学森被评选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对中国媒体来说,是相当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众多重大事件,也使得媒体有了沉甸甸的收获,面对2009年,又多出了一份期待。为此,新年伊始,中国编辑特邀媒体界部分权威人士站在编辑的角度,对2009年中国媒体发展的趋势做一番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对中国媒体来说,是相当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众多重大事件,也使得媒体有了沉甸甸的收获,面对2009年,又多出了一份期待。为此,新年伊始,中国编辑特邀媒体界部分权威人士站在编辑的角度,对2009年中国媒体发展的趋势做一番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家贫和日本侵华战争,我断断续续上了三次大学:第一次1941至1942年在沦陷区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见证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二次1947至1950年还在上海,经历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第三次1955至1959年去了莫斯科,领略了苏联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小康阶段。由于长期在艰苦条件中生活,头二次只留下少数照片,但弥足珍贵。这些照片,帮助我回忆起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杨洪杰 《大观周刊》2012,(44):205-206
转眼间,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有过抱怨,也有过欢声笑语。但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沂蒙精神所带来的深深的感动。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深切感受到了沂蒙精神折射出的璀璨夺目的光芒。沂蒙精神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们收获很多。  相似文献   

16.
感谢生活,总是让我们从平凡中不断得到感动,这种感动往往成为我们在平凡中不甘平凡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南方的雪灾,五月四川的震灾,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以每天24小时,累计超过400小时不间断的现场直播,成为受众获取救灾信息的重要平台,树立了良好的国家电视台形象。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从藏独事件到汶川地震、从华南虎事件到瓮安事件,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愤怒、震惊和感动。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互联网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周老虎”在网民的穷追不舍下终于现出了原形;藏独事件中,外媒的歪曲报道也因网民的不断揭露而真相大白。这些事实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大众讨论公共事务、表达利益诉求、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网络民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人更深远的是精神。我们以为,这种“精神”应该具体体现为一种情怀,一种超越,更是一种境界,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得过且过的血性和品质。“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句话,在当下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但我们想,这种精神和品质,只有联系到那些具体的、鲜活的、或是平凡的,甚至是壮烈的人,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为,在纷繁而艰辛的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是不懂那些精神,但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不忘初心、坚守始终?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为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的不平凡贡献背后,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付出,值得我们去铭记!这也是我们在推出“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70年”专栏的事业篇后,再继续策划组织专栏人物篇“那些人 那些事”的由来:因为,只有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沿着这些足迹,我们的事业才能到达更远的远方.  相似文献   

20.
刘国军 《东南传播》2010,(3):129-130
2009,之于国家,是不平凡的一年,迎难而上实现经济企稳回暖;之于福建,是赢得重大机遇的一年,凝心聚力海西建设一浪高过一浪。在重大时代背景下,福建的媒体特别是党报,该如何充分、有效地用好专题报道这个新闻宣传手段,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本文以中国新闻名专栏《福建日报》的《西岸观察》的报道实践为例,对党报专题报道在注重策划的贴近性和连续性、注重深度解读与思考、注重创新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