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曹瑞芳 《新闻世界》2011,(4):178-180
文化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各地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服务外包业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且在不断成熟的一种产业形态,有力地推动着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本文将对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之一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进行梳理与思考,为促进其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新的增长点的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背景下的河南创意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具有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它以几倍、几十倍的增幅提升传统产品的价值,因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和知识含量,并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内生变量推动着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许多专家、学者,甚至是政府官员都将文化创意产业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是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文化创意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文化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它具有创业、孵化、实验、研发、培训、展示、交易、示范、辐射等多种功能.作为成功培养创意型企业、创意产业业态和创意产业者的文化经济组织,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充分利用大学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有利条件和潜力优势,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创意成果转化和服务创意经济的重要平台,具有强大的创意资源聚合与创意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备受瞩目的产业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增长速度成功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全球大多数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数字媒体时代经济增长新亮点.本文结合数字媒体在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探讨,为经济转型期山西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梁春艳 《新闻传播》2014,(3):142-143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区都相当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梅州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有着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诸多优势,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基于此,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发展,利用SWOT分析法,对梅州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潜能的朝阳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它同样也成为我国传媒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7.
侯晓雪 《新闻传播》2009,(9):14-14,22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进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和提升总体竞争力日趋重要。各国各地区以及一些城市政策框架初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步兴起.产生的规模效应也有所体现。本文将在回顾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透视当前兴起的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源自于西方的创意文化产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发展,伴随着都市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中国各大城市,从国家到地方,无不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救命稻草。毫不夸张地说,当下的中国,至少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已经为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来临而狂欢。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各具特色,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以及创意资源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办法,旨在推动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已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创意产业不仅对宏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微观的城市建设和居民素质同样具有推动作用。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大背景下,勾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必须清晰认识澳门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前景规划,同时要深刻理解创意产业的内涵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京杭大运河流淌千百年,产生了一批沿运城市,造就了璀璨的运河文化。沿运城市由于自身蕴含的运河历史文化因素和品质,在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战略以及实施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战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使沿运城市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地。沿运城市可以依托运河文化创办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园区,选择特色鲜明的门类优先开发,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航母,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逐渐实现城市经济转换,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本文以淮安市为例,提出依托运河文化开发创意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本文主要对《创意城市蓝皮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一书进行研究分析,尝试探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运行特点、战略思路、路径展望等,为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对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选择.文化创意产品来源于文化创意者的灵感、想象、知识、技术和经验,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创意和知识得以创造的理想场所,而静态的知识存量显然并非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只有让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流动起来,才能迅速扩大集群整体的知识存量,避免集群内部的重复投资,形成集群持续学习的氛围和机制,从而提升集群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赵阳 《视听界》2012,(6):74-75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正以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迅猛发展。与其他产业相类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无形性等特点,其融资手段受到很大限制。从长远看,如果不能有效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会成为该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领域,我国尚无相关法律来调整和规范,与之相关的内容多散见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中,且多为政策性表述。这些规定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表述多是高度概括性的,  相似文献   

15.
钟勤 《报刊之友》2012,(11):15-16
媒体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部分,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子类。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无可比拟的影响力可以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媒体既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又是整合泛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最佳平台,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前端,其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刘博晓 《新闻世界》2014,(3):170-172
在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经济增长新方式时,文化创意产业以其无污染、高附加值、低消耗的特点引起了世界关注,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我国亦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以“成都东村”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情况,并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分析,理清其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不少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其各自独特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目前,世界的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美国每年增长达14%、英国达12%。  相似文献   

18.
林涵 《今传媒》2012,(4):71-73
本文首先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三个方面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然后从现象出发,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新媒体艺术对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的意义,并强调了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总结了新媒体艺术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晓云 《新闻界》2012,(11):52-55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等问题。本文认为,考虑到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产业的完善程度,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选择以城市品牌为依托和以产业集聚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开发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品牌和培育文化创意人才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意经济之所以兴起于上个世纪末,主要有着文化、技术、产业三个维度的生成背景:文化方面,消费主义的新取向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方面,传统产业遭遇发展危机后一直在谋求发展创意产业进行突围,而创意产业本身的发展与成熟又孵化出新的创意经济形态;技术方面,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创新了创意经济的产业形态。创意经济正是在这几个关键要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兴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