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乔春霖 《今传媒》2023,(2):12-14
随着5G网络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但是,部分自媒体用户的媒介素养不高,容易导致新闻伦理失范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东航空难事件报道中出现的获取流量、借机营销;消遣灾难、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素养、虚构内容等新闻伦理失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管理体制,自媒体用户在灾难报道中要遵守职业伦理与道德准则、减小伤害原则、人文精神伦理准则等倡议。  相似文献   

2.
董茜 《今传媒》2016,(2):40-41
网络传播的发展与新媒体的崛起使得受众地位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出现的职业伦理失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长江之星"沉船事件报道这一典型案例所出现的新闻失实与缺少人文关怀职业伦理失范问题,反省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在追求新闻时效性的同时还应该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灾难事故报道中,一个负责任的媒体还应当重视人文关怀与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3.
赵男 《新闻世界》2014,(12):179-181
郭美美事件前后持续发酵近三年,作为网络红人的她不断地制造舆论泡沫,今年8月全国各大媒体“起底郭美美”的报道使她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对于这次媒体统一口径的海量报道,明显出现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引发不少质疑与批评。本文以“起底郭美美”报道为例,阐明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探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规避媒体伦理失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使自身新闻能够实现价值效应最大化,媒体从业人员从事件的各个角度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从灾难新闻报道出发,通过对报道中新闻伦理失范现象的剖析,追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探讨新闻伦理与新闻价值在报道中共生的可能性,以期对媒体从业者走出新闻伦理困境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灾难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但在灾难影像报道中产生伦理失范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普遍,从而引发人道主义与传播真相之间的道德争议.从新闻价值的判断和人道主义的诉求两个方面分析其内在动因,则媒体在坚持新闻价值至上原则的同时也应该把人当作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建立全面而成熟的影像传播伦理,平衡好人道主义和真相报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后,各方媒体对事故进行了较为及时、全面的报道,有效地发挥了传播信息的作用。然而,在新闻伦理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灾难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要遵守新闻伦理规范,既要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要尊重受害者隐私,以人为本,避免对其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媒体出现了一系列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媒体违背新闻伦理而造成的。本文对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新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医疗报道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石思思 《今传媒》2021,29(4):133-135
本文拟从康德义务论视角对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试图提出针对传媒行业的一些伦理启示。笔者在对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些媒体存在诸如把人性当成宣传工具和手段、为追求利益而传播虚假信息或是煽动民众情绪等失范行为。基于康德对"善良意志""普遍法则""人是目的""纯粹理性"等核心概念的相关阐述得出了一些启示。本文最后也提出了一些康德义务论所面临的新闻伦理困境,并试图与新闻学界和业界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为今后的灾难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菲棠 《东南传播》2011,(12):55-56
媒体的报道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在灾难报道中,媒体伦理职责的核心是提供准确的信息让社会尽快获知真相并让陷于恐慌中的人们得以平静。当灾难发生时,若媒体无法准确地提供信息或过分地报道和渲染将导致伦理价值的丧失,可能引起灾难性的后果,不能达到促使社会公正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今传媒》2020,28(5):16-18
当前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中,对新闻伦理失范的关注点很少触及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的"暖新闻"。因此,本文结合"新冠"肺炎期间具有争议的"暖新闻",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文关怀、过度消费女性及忽视公众情绪的问题,这可能引发负面传播效应、报道框架僵化和假新闻泛滥等问题。"暖新闻"的伦理失范折射出当前社会的伦理困境,本文则为学界和业界的新闻伦理构建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2.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3.
甘露 《东南传播》2014,(4):134-135
"李某某案"自2013年2月初被报道以来,由于涉事人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性侵案的特殊性质,持续成为新闻中的热点事件。案件相关情况及家庭情况被各方媒体翻了个底朝天,纵观报道的整个过程,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时,已经明显出现了媒介伦理的失范现象。热点新闻更需要理性报道,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舆论定位、报道内容、报道角度需要自我审视。本文以"李某某案"为例,分析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以期对热点新闻的报道中如何坚持理性报道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在去年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内地和香港新闻界所表现出来的快速反应、报道及时的专业能力以及顽强拼搏的职业精神,受到了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检验了内地媒体人及时、连续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报道中所折射出的新闻伦理问题,似乎从未如此集中和突出.本文试图基于新闻伦理角度梳理内地和香港新闻业界对于汶川大地震报道的相关反思,以"局外人"身份审视华文媒体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困境,力求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在灾难报道中实现新闻"为个人、为社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陈杰 《新闻知识》2023,(7):57-64+95
香港“蔡天凤案”发生后,各媒体竞相对此案展开报道。在针对“蔡天凤案”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中,部分网络媒体存在报道偏离事实误导受众、隐喻受害者身份符号以进行细节化叙事、侵犯个人权利等伦理失范行为。本文从媒体、受众和社会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其失范成因,进而提出规范媒介伦理建设的相应对策:媒体需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报道流程与内容;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以理性评价,积极反制失范现象;社会需健全制度引导体系,鼓励多元共律。  相似文献   

16.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8.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19.
侯森 《记者摇篮》2009,(6):20-20
虽然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发生一年了,但回想灾难发生之后,媒体速度之快,报道之全面,内容之深刻,是历次灾难报道中没有过的。但是,在众多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违背新闻伦理、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仍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刘国慧 《新闻界》2012,(16):59-63
本文从媒体视角切入,探讨我国媒体关系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将媒体作为研究主体,从媒体关系的概念入手,窥视当今我国媒体关系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媒体在媒体关系运作过程中的非伦理、非道德手段,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基于媒体角度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