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启动新闻应急机制,第一时间汇集多方信源3月11日下午14点04分,也就是大地震发生19分钟之后,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直播间通过滚屏字幕播出日本发生大地震的消息.14点05分演播室插播最新消息.14点17分即连线驻日本记者,播出日本地震画面,并报道了中国地震台网正在会商、稍后连线的消息.一直到18点,日本强震的直播窗口始终打开,对地震灾情持续直播.  相似文献   

2.
于舸 《新闻实践》2010,(7):70-71
玉树地震发生11分钟后,央视《中国新闻》首次以口播方式播发地震消息,随后在各档新闻中持续以电话连线、视频连线、新闻特写等方式报道最新震情、救援工作进展、灾民安置状况。从4月14日早上8点开始到17日早上8点,共播出各类关于玉树地震的新闻760条次,总时长1700分钟。  相似文献   

3.
《新闻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档周播性新闻节目,每期用45分钟的时间对过去一周之内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筛选、梳理、分析.《新闻周刊》以其精确的"信息管家"的角色定位和对新闻的深度挖掘,以"资讯+评价"的形式打造出独特的新闻品牌.作为央视《新闻周刊》的主持人,白岩松在语言样态上表现出旨意独到深刻、语言平等亲切、播说评述结合...  相似文献   

4.
从地震报道看传统媒体的创新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网友的震后"网络168小时" 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14:35,地震发生仅7分钟后,第一个灾区网友描述地震情况的帖子发到了"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上. 14:46,新华网发出第一条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相似文献   

6.
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晚间节目悄然"变脸",央视新闻频道基本已完成大换血.这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改革,早间的<朝闻天下>、午间的<新闻30分>,再到晚问的<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版面编排形成了以24档整点新闻为龙头,以新闻的深度报道 和新闻性专栏为重点,以每15分钟一分性速密集投放的<新闻快报>为特色的整体编排模式.  相似文献   

7.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早上6:30分开始到上午9: 00,我们现在至少能看到五六家电视台在"读报"。它们是,央视-套《媒体广场》中的"媒体聚焦"、"媒体浏览"、"媒体导读"(早上6:30-8:30);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中的"马斌读报" (30分钟); 东方卫视《看东方》中的"读家新闻" (15分钟,原先叫"早报早知道");广东卫视《财富早晨》中的"早报亮点" (30分钟);山东卫视《早间60》中的"天下报章" (20分钟)等;还有最早推出的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等。电视读报的咨询传播有哪些特点,这种方式在新的传播界会带来哪些优势、怎样发展呢? 一、电视读报的特色我们所能见到的几位电视读报人,除了央视一套外,清一色的为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34分钟后,15时02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在播出的整点新闻打出“突发事件”的片头.播音员播报了“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最新消息:今天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地震发生44分钟之后.15时12分.CCTV综合频道和CCTV新闻频道并机直播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窗口打开。  相似文献   

10.
7月4日11时56分,河北文安发生5.1级地震,京、津等地普遍都有震感。12时16分,地震发生后20分钟,新华社以快讯形式,报道了这一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事件消息随即被各大网站转载,置于首页头条位置,央视《新闻30分》亦在第一时间,播报了文安地震的消息。媒体及时迅捷的报道,使灾害引起的社会震荡很快趋于平静。时间倒退30年,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发生后的第一篇消息是新华社记者3天后发出的,从3天到20分钟,中国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12.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3,(10):22-23
3月20日北京时间10点35分,伊拉克防空警报拉响后一分钟,中央四套主持人鲁健播出第一条消息。10点41分,美军第一发炮弹在伊拉克炸响后5分钟,鲁健又播出了美伊战争的第二条新闻。就是这两条几乎和战争同步的新闻,刷新了中国新闻对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反应速度的记录。在离中央电视台最近的梅地亚宾馆大厅,记者采访到了刚开完会的鲁健。鲁健是那种让人看了很舒服,又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央视主持人论坛里有网友说,一开始并不知道他是谁,第一眼感觉就是很对眼,很有个性的一位新闻主播。鲁健高高的个子有点像运动员,鼻梁上却架着银边眼镜,有着书生的…  相似文献   

13.
王红蕾 《记者摇篮》2009,(11):47-4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14时45分,地震发生后仅17分钟,新华社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经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15时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6时40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随温总理上专机,奔赴灾区,并播出温总理在专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的改版行动引发各方关注,改版后,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长15分钟的《新闻快报》,实现新闻容量的最大化。《新闻联播》的国际新闻时长,由年初的3至4分钟,增加到目前的5至8分钟。  相似文献   

15.
吴闯 《新闻采编》2002,(4):28-29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现象进行深度报道已成为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方式。《新闻30分》是央视各档新闻栏目中,深度报道最为集中的新闻时段。由于上午发生的重大国内新闻相对较少,并且很难及时采制完成赶上午间播出,因此,《新闻30分》一直以相对时效的“深度报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立即派出多路记者,率先推出了"走基层"电视新闻报道,并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中集中播出。笔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走基层"报道为例,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即:报道的常态化,采访、播发的规模化和表现手段的纪录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走基层"报道可能引发的新闻理念革新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资讯情报     
《中国传媒科技》2014,(22):45-45
<正>移动手机将预装央视客户端据消息人士透露,2015年,央视将与中国移动合作,未来三年内,中国移动将在合作机型预装央视新闻、央视影音App,每部手机预装费用2元,央视计划投入4亿资金。据测算,2017年,央视新闻、央视影音App装机量将超过5亿。"央视影音"移动客户端是"口袋里的电视",可实现海量视频随时随地观看。"央视新闻"是央视新闻中心的官方客户端,是用户第一时间获悉权威新闻、突发事件的利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形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早间新闻的发展更是日趋成熟.央视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军电视台,显示出了一流媒体的改革速度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央视典型早间新闻<第一时间><朝闻天下>,重点从4个方面,即"推陈出新,引领时尚的电视发展观"、"'竞相开放'的'早餐市场"'、"用电视独特的表达形式梳理平面媒体"和"新闻节目并非缺失时尚动感",分析近年央视"新闻早餐"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传统媒体的微博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快"的消息源2010年7月28日上午11点,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一如往常的播出.11点17分,一条插播的资讯引起许多观众的注意:"本台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在今天上午10点多,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一加油站发生了油罐爆炸……" 半个多小时后,这条视频被上传到新浪微博,细心的网友惊呼:"央视新闻用的图片是从微博上截取的,你们看左下角的网址‘t.sina.'."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