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02年前我国的传统图书馆统称为“封建藏书楼”,封建,表明了其守旧、落后的一面;藏,显示了其重藏轻用的一面;书,反映了其所藏的主要内容;楼,表明其所藏的处所,也显示了这一处所的外观形象。“封建藏书楼”代表了我国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即我国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可以定位于此。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之风及维新派的倡导下,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长久以来藏书楼“重藏轻用”的传统,向现代图书馆“藏用并重”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02年,古越藏书楼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开启了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门,此后几年,我国的图书馆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与发展,苏州图书馆也孕育而生。  相似文献   

3.
“重藏轻用”批判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对于藏书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是区别现代图书馆与古代藏书楼的主要标志。建国后我国图书馆界对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批判,对于强化图书馆职能,使图书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不容否认的。然而,在进行这种批判时,是否导致了与“重藏轻用”相反的重用轻藏的另一极端呢?如。果存在这另一极端,它对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藏”与“用”的辩证关系到底应怎样理解?经常困扰我国图书馆界的藏书利用率低、拒借率高的问题是否与这种批判有关?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是我国图书馆界尚未能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对于某种思想批判得越彻底越好,从而忽视了相反不良倾向的滋长,因而研究这一问题亦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对我国图书馆一些现实问题的分析入手,进而寻求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文中涉及的情况多为公共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改革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捷径──我馆开展馆办活动的启示刘朝晖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图书馆系统,古代藏书楼式的“重藏轻用”、追求小而全、孤立封闭的状况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时代呼唤图书馆改革,图书馆自身也...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界对我国古代图书馆的评价大多认为是“藏书为主,用书为辅”(如《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1期“编后”开头就是这样说的),对现今流通服务工作中一些保守现象的批评,动辄说是封建藏书楼思想.古代的图书馆真是重藏轻用或只藏不用吗?考证史料,并非如此.(图书馆这一概念是近代使用的,中国古代并无这一明确的学术概念,本文姑借用之.) (一) 中国古代历朝均有关于图书馆活动的记载.先秦典籍《周礼》(即《周官》)一书首先提出了“辟藏”的早期图书馆观念.《周礼》明确提出古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稽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日益迫切,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方面的知识,还是社会科学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人们都渴望以求,作为传统的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如何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发挥图书馆的知识喷泉的作用,便成为我国图书馆改革的重要课题。从“知识宝库”向“知识喷泉”历史性的转变,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图书馆被誉为“知识宝库”,它收藏了各种文献,保存了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人们判断一个图书馆的高低是以其藏书量、藏书范围和内容以及馆舍规模作为标志,其主要特征是重藏轻用、封闭式的藏书楼。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期以来,在讨论图书馆要面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时,有些文章把“藏”与“用”这一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矛盾问题理解为封建藏书楼与当代图书馆两者间的区别标志,进而得出“为藏而藏”是封建时代藏书楼旧观念这么个似是而非的推论。古人已不能站起来申辩,今人则无须为此承担罪责,仪需“肃清封建余毒”即可,自然无人深究。久而久之,推论似乎成了不争的事实。凡逢图书馆界提出或采取某种社会服务的新举措,便自然而然地把封建藏书楼联系起来批上一番。在图书馆界、文化界,乃至新闻报道中已经成为一种公式化语言。但审诸古今史实,“为藏而藏”是封建时代藏书楼的旧观念这一推论实难令人苟同。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界的重“技术”轻“人文”倾向,以及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重“输入”轻“输出”诱导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重“藏”轻“用”,致使出现人文关怀弱化甚至失落现象。给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带来莫大启迪的美国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LibQUAL 项目和清华大学借鉴LibQUAL 进行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评价调查正在呼唤着呼之不出的人文关怀。文章剖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的业内现状,并就人文关怀的实施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谈谈文献的保护与修复●周苏阳(南京图书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在报刊上或在言论中,对旧式藏书楼的经营方式和重藏轻用的思想,予以了相当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无疑是对的,是绝对应该的,并且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许多图书馆都采取...  相似文献   

10.
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保存本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存本”是图书馆从入藏的全部书刊或有长期使用价值的书刊中,每种抽取一册,长期保存,用“参考备查的一种文献收藏形式。这部分藏书一般品种齐全、保存完好.是馆藏文献的一十缩影。由于受封建藏书楼思想的影响,一些图书馆的保存本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藏辑用”.甚至其藏不用的问题.造成了文献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藏”与“用”的矛盾。固此·有艘开发和利用保存本已;引起许多图书馆的重视.并且已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试就省级公共圈书馆如何开发利用保存本做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图书馆界开展图书寄存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寄存是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早期,图书寄存深受业界重视,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界开展寄存服务有着现实的意义和重要性。目前,有的图书馆已经开始推行古籍寄存服务。在此基础上,寄存服务完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图书馆界可以借助宣传效应和法律手段,借鉴图书馆界的历史经验和档案界的实践经验,广泛吸纳图书寄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英国图书馆社会包容问题的历史缘起、理念发展以及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践行情况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英国图书馆学家藏夫·穆德曼(Dave Muddiman)的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图书馆社会排斥相关理论探讨,针对被排斥群体的实证调研,图书馆改进的对策研究.穆德曼关于公共图书馆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在理论导向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可对我国图书馆学界开展图书馆社会包容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恋 《图书馆》2011,(1):7-9,13
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史经历了两次以宣传公共图书馆理念为目的的新图书馆运动,文章论述了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产生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指出这一次内容深刻的新图书馆运动,对于中国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形成了官府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书院图书馆与寺观图书馆等四大类型的图书馆,图书馆事业曾经一度达到了同期西方望尘莫及的水平。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诞生了基于"图书整理"与"图书管理"的古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形成了以"校雠学说"为核心的文献学学科群的发展趋向。充分挖掘与全面继承古代优良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章春野 《图书馆建设》2011,(7):88-90,94
图书馆的现代化既是历史概念也是文化概念。在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片面重视历史进程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获取、确立。要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除了必须兴建新型图书馆、建立适应新型图书馆的工作制度、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之外,还必须改革图书馆的精神素质,重新塑造图书馆的灵魂,把图书馆变成具有现代文化意义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16.
清末至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勃兴与繁荣(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蛟腾 《图书馆》2011,(2):8-11,34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也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力量,都在苦苦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路,并积极创办了一系列"倡新学"、"启民智"、"育人才"、"开风气"、"兴民权"的新式图书馆。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古代藏书文化和西方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观念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迅速崛起:建立类型丰富的图书馆体系,掀起图书馆管理革命,兴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启图书馆学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清末至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勃兴与繁荣(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大变革之中。无论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也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力量,都在苦苦探索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之路,并积极创办了一系列"倡新学"、"启民智"、"育人才"、"开风气"、"兴民权"的新式图书馆。在中华源远流长的古代藏书文化和西方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观念的双重影响下,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迅速崛起:建立类型丰富的图书馆体系,掀起图书馆管理革命,兴办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开启图书馆学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特藏建设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符合网络时代资源共享的精神,承担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职责,为高校科研提供文献保障,是图书馆未来生命线之一。特藏对象不一定非得是古籍,高校馆可以围绕专题搜集特色文献,应该对特色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强特藏宣传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蒋永福 《图书馆论坛》2020,(2):26-35,44
中国古代无“图书馆”“图书馆学”之名,但有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之实。中国古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特定的地域、时域中独立生发出来的,几乎未受异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显著的历史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把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特征概括为三方面:发展历史上的悠久性和自发性;思维方式上的本体性和价值性;论理方式上的非论证性和非学理性。  相似文献   

20.
自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10年间是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时期。该时期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是由西方图书馆观念与中国传统藏书观念会通揉合的产物,对中西观念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均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学界长期存在的尚西蔑中偏向,本文对历史史实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分析。其目的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恢复历史公允和促进未来发展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