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党报新闻言论,我认为,一定要“四到位”: 编辑思想“到位”。前不久,我查阅了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的4家地市报,它们共发社论、评论、专论和短评32篇,每家报纸月均1.14篇。言论少到如此程度,令人担忧。言论少,主要是编辑思想未“到位”。就客观而言,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的限制,无力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加以评论,说重了深恐惹起是非,说轻了“隔靴搔痒”意义不大。此外,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经验,地市报也往往没有把握,不敢随意发表言论。就主观而言,一怕“祸”及自身。一篇好的言论,必须有鲜明的立场、观点,不是提倡什么就是反对什么,不是表扬什么就是批评什么。地市报编辑由于回旋余地较小,不少名人、大厂长等“白天不见夜里见”,有时还有求于他们,万一一箭射错,势必带  相似文献   

2.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报纸评论较少,在地市报纸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不久前,我翻阅了三家地市报,较好的一家日报,一个月里一版发了10篇评论(含各种言论),另一家日报一个月只发了5篇,一家周三刊的地报一个月竟不见一篇。评论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市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年来,一些报纸评论较少,在地市报纸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不久前,我翻阅了三家地市报,较好的一家日报,一个月里一版发了10篇评论(含各种言论),另一家日报一个月只发了5篇,一家周三刊的地报一个月竟不见一篇。评论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地市报的同志认为,地市范围小,上头精神来得又迟,大问题抓不到,小问题没抓头。这个理由不完全正确。大和小,  相似文献   

4.
加强新闻言论,是地市党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一般说来,地市报的新闻言论需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从量上讲,地市报大部分是在“文革”后才复刊和创刊,不少报社因人员不足,都没设专职评论员,新闻言论要么是等待自然来稿,要么临时指定人去写,不少报纸三、五期难以看到一篇言论。有些报社即使设有专职评论员,不过一、二人,孤军作战。言论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显得微乎其微。从质上讲,言论写作局限于少数人,评论员常出现“无米下锅”或“无的放矢”,无形中影响了言论的整体质量。《闽西报》在1987年复刊时也遇到了上述问题,怎么办?我们除了成立由总编挂帅的评论小组,负责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外,要求各版都要开设一至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评论工作似乎成了地市报同仁颇感棘手的一个难题。报纸上评论少,好评论尤其少。窃以为,地市报评论要走出低谷,必须解决三对矛盾,或者说要闯“三关”。“命题”与“自选题”的矛盾这是评论选题要闯的“关”。党报的言论,应该传达上级党委的精神。无可否认,“命题”是党报言论重要的一条来路,这是由党报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但是,如果唯“命题”而发评论,则又会将报纸的评论引向单一的层次与单一的品种和风格,无法出现百花齐放、活泼多样的局面。所以,在“命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民报》在今年抗洪救灾报道中的6篇致父老乡亲的评论文章(见今年8月份的《河北农民报》),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作为这个报总编辑的我,处理言论不是内行,所以只能谈谈我的实践。 我认为,任何一篇言论,首先必须做到是有感而发的。报纸上的言论是集中体现办报人的思想的,所以,言论本身不管是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言论不能少     
翻阅近段时期报纸,稍留心不难发现,言论比以前少了,一些报纸上相对定期的专栏言论,个把月难见一篇,比如:某报“大家谈”专栏,数月来几乎是“空空如也”,有读者说“大家谈”成了“无人谈”。某报一年多的专栏评论,8月份仅发一篇,9月份仅发2篇,这比以前每星期少则1、2篇,多则3、4篇,实在是太“短斤缺两”了。再则,曾活跃于报章上的各种“言论征文”,似乎已经“偃旗息鼓”。据一位熟知报界的朋友讲,并非上级有什么“新精神”或“新规定”,而是有些“老总”和编辑担心出漏子,好稿也要“放一放”、“看一看”,甚至干脆来个“不发大吉”。我以为,这种担心不说是庸人自忧,也是多余和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评论工作似乎成了地市报同仁颇感棘手的一个难题。报纸上评论少,好评论尤其少。窃以为,地市报评论要走出低谷,必须解决三对矛盾,或者说要闯“三关”。“命题”与“自选题”的矛盾这是评论选题要闯的“关”。党报的言论,应该传达上级党委的精神。无可否认,“命题”是党报言论重要的一条来路,这是由党报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但是,如果唯“命题”而发评论,则又会将报纸的评论引向单一的层次与单一的品种和风格,无法出现百花齐放、活泼多样的局面。所以,在“命题”之外,要打开思路、扩展视野,搞一些“自选题”,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活跃报纸的言论。目前,我国地市报评论工作中一个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汪泽华 《新闻三昧》2005,(10):43-43
自2000年底向《攀钢Et报》写稿至今,我在报社记、编辑老师细心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弄弄评小议”、“大家谈”和“读论坛”等栏目共刊发小言论200余篇,其中4篇获该报的好新闻奖。回头看看自己写作小言论的经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寻找到写作小言论的题目。  相似文献   

10.
解放军报二版的《军营之声》专栏,作为署名新闻评论园地,开办10多年来已编发稿件千余篇。由于文章出自广大官兵之手,贴近实际,贴近“中心”,贴近群众,寓事于理,小中见大,集新闻性、思想性、说理性、指导性于一体,加之现在的解放军报二版是“军事·后勤·科教”版,该专栏的文章自然也更具“军味”,因而颇受部队官兵欢迎。作为该专栏的责任编辑,我从多年来接触大量来稿及其编辑实践中感到,给该言论专栏写稿,需要在新些、深些、准些上下点功夫。先说新些一篇署名新闻言论的成功或失败,关键在选题和立论,核心是一个“新”字。“文求一点新”。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校校报的言论渐渐活跃起来,一些校报开设了固定的言论专栏,如浙江大学校报的“求是论坛”、上海师范大学校报的“双周论坛”、华东政法学院校报的“政法论坛”、西安理工大学校报的“月末评论”等等。更为可喜的是,校报言论的写作队伍也在逐渐形成。见诸报端的一些好言论,不仅出自主编、编辑之手,业余记者、学生通讯员也频频敲开校报言论阵地之门,登堂入室。 喜中也有忧,由于校报人手少,难以形成专门撰写言论人才,言论和消息、通讯相比,仍处于滞后状态,是校报新闻中的“弱项”。翻开各省的校报,可以看到,大约百分之五十以上没有言论,有的校报一学期,甚至一年没有几篇言论文章;在刊登的言论中,不少文章在文体的把握上、论题的选择上、说理的深度上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和公开发行的报纸比较,差距仍较明显。笔者最近看到一家校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一篇题目为《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评论员文章,文章从目的意义到全国开展这项活动的声势,上引领导讲话,下联本校活动,洋洋洒洒一千三百余言,看似全面,细细读来,前三段近800字还未进入正题,且内容空乏,缺少学校特色和新意。究其原因,是作者往往不能站到全局的高度,以深刻的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选择和论述众所关注的论题。 要发挥校报言论的作用,使校  相似文献   

12.
周斌 《视听界》2009,(6):103-104
体验式报道,记者既是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改“听他说”为“我自己说”;改“你做我报”为“我做我报”;改“无病呻吟”为“内心呐喊”,新闻的感染力更强,可信度更高,评论更到位。  相似文献   

13.
一位报道员把一篇刚写完的言论交给老新闻干事或报纸编辑,对方看完之后往往会对他说,言论选题不太好,要他选“值得评论的话题”写。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值得评论”的话题呢?这是个评论的选题问题。众所周知,选题是决定言论成败的关键,对小言论而言尤其如此。题选好了,言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题目选得不准,即使论述再精到,分析再透彻,也难免被“枪毙”。一个话题是否“值得”评论,是作者、编者对该选题作出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从心理学角度讲,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且是短时间内必须作出结论的价值判断(这是新闻评论时效…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4月间, 1998年度“陕西新闻奖”在宝鸡评奖,我作为评委,被分在通讯组工作。当我得知,《星期天》选报的言论“真心球迷”竟与《三秦都市报》所报一篇也是写球迷的言论撞了车,而该报副主编戴超是言论组召集人时,我认为“真心球迷”没戏了。不料一天饭后在宝成宾馆外的清姜路上散步时,省记协秘书长杨安民却对我说,“真心球迷”写得不错,获奖应该有望。结果,《三秦都市报》那篇言论获二等奖,《真心球迷》获三等奖。大会最后总结时,言论组另一位召集人、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特意提到“真心球迷”写得较为精彩、生动。我当时大…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可有人说,县报没有旗帜,根据是一年到头见不到社论,就连短评之类也屈指可数。还有人说,县报的旗帜举得不高,理由是报纸上的小言论特別少,而且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想找一份四个版都有评论的县报着实难。县报评论数量少已成为县报编者的一个头疼问题。笔者对15家县市报作过一次统计,每家抽出10期,结果发现:只有一家报纸的评论超过25篇,10家  相似文献   

16.
一、“皇甫平”文章应运而生 按照《解放日报》的惯例,每年农历大年初一,都要发表一篇小言论贺新春。1991年春节前夕,我觉得只写一篇小言论不足以宣传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最新思想。因此。在小年夜我找来了评论部负责人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处长共同商议,决心合作写几篇联系上海改革开放实践,阐述邓小平改革开放新思想的评论文章。开篇就是2月15日(辛未羊年正月初一)发表在《解放日报》头版、署名“皇甫平”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  相似文献   

17.
(1)“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编辑是举旗者,总编辑是第一旗手”,有人把此作为总编办报的经验之谈。(2)今年3月下旬至7月底。笔者为52期《襄阳报》撰写言论17篇。值班副总编王志勇此间也撰写重要言论15篇。两人操笔共写二万言,每篇平均600多字。总编带头写言论,在各报均属正常,但写到如此密度,在本报历史上还不多见。“大写”之后,体会颇多。(3)总编当好“第一旗手”,可以尽快带出众多旗手。3月到7月,《襄阳报》言论如春笋出土,每期都有2至3篇言论,5个月共发163篇。与去年同期比,翻了一番多。变化何来?重要原因是:总编动笔加号召,编辑、记者就有了编、写言论的压力感和积极件,涌现出  相似文献   

18.
踩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传呼基层官兵新的心声。解放军报头版的《集思广益》小言论专栏,在努力求新的实践中度过了她十岁华诞。十年来,这个议论风生的“群言堂”,采用了军内外作者1160多篇来稿,成为我国报纸微型新闻评论园地一朵虽不起眼却也清新幽香的小花。最近,它又被评为第二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 编辑《集思广益》这一栏目的解放军报评论部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评论创作集体。原主任苏建军是总部机关的“笔杆子”,主持军报评论部工作以后,凭着苦钻和勤奋很快进入“角色”,成为政论行家。副主任刘格文曾是当年以新闻言论和杂文写作蜚声文坛的“杨柳榭”的成员,他的一些言论作品曾在军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积极协助部主任谋划言论工作,亲自写作编辑重点言论,出手的言论具有思想深邃、论证  相似文献   

19.
张全  王冬敏 《新闻实践》2012,(11):38-40
乐清日报自2011年3月改版后,专门开办了评论版,每周三期。设有“乐清观察”、“经济走笔”、“众议”、“巷议”、“140字”、“画语”、“政论”等栏目。到今年8月底止。刊出评论版240多期,发表评论文章近1700篇,其中由本报记者、编辑和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本地评论310多篇。在国内县市报中属评论版刊出频率较高、系统性较强的报纸。乐清日报评论版的闪光点,在于对本土评论的操作。因此在读者群中建立了较高的公信力,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