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大众传媒对于科学界的关注与日俱增,新闻中的科技信息的含量越来越多。同时,公众对十科技新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事实上,由于科学技术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其进行报道并非易事,而公众对科技新闻的要求,结合了新闻性、科学性和通俗性这三个方面。新闻  相似文献   

2.
议程设置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媒介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基本功能之一。它是指媒介具备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某种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①媒介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为公众设置议题,不论这些议题是否被公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刘依卿 《今传媒》2015,(2):38-40
晚报因其信息量丰富、报道风格亲民,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科技传播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在宁波最受读者欢迎的《宁波晚报》为例,在2013年7月1日到2014年6月30日的报纸中,运用构造周抽样法抽取两周的样本,分析其科技报道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全媒体环境下晚报的科技报道创新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在政策报道中需改进报道模式,以适时发声优化舆情态势,以权威解读排除受众困惑,以百姓视角满足受众"获得感",实现对"政策"舆情的最优化引导,提高社会公众对政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使公众真正参与政治并受惠于政策。  相似文献   

5.
气候报道的专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谨的科学记者在报道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时,需要具有理性的思辨和"怀疑论者"的精神,从而让气候报道更全面均衡,使公众更全面了解复杂的气侯变化问题并知道其背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媒体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在总结政府、媒体和公众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呈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视人才培养、强化深度报道、注重区域报道、兼顾平衡报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下,科技报道理应成为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2011年8月7日,《南方日报》进行了第八次改版,其深读板块调整成为此次改版中的亮点。"科技能见度"作为深读板块中的一部分,定位在聚焦重大事件中的科技新闻要素,对挖掘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2011年8月15日至2012年1月16日的"科技能见度"的选题、采写和价值取向等报道要素,并探讨了党报的科技报道报道风格民生化、报道形式主题化以及协助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责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科技人物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也是沟通整个科技界以及公众的主体。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人生》栏目为研究样本,从选题、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对《科技人生》科技人物报道特色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宇 《新闻界》2012,(6):3-7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近10年来的食品安全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领域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报食品安全报道议题的形成和变化。食品安全报道的消息来源偏向以及食品报道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的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报道应坚持理性和建设性原则;应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养并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科技正越来越强势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科技报道也由此成为新闻主流报道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各种传媒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传播的快捷、及时等特性,成为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众理解科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报道升温而“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还有一些虚假科技新闻的泛滥。形形色色的假新闻《北京科技报》近年来每年都会评出十大科技骗局,以今年评出的“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为例,这“十大”包括:泰山老虎人间蒸发、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伪科学成诺奖之星、3万元兜售院士、…  相似文献   

11.
朱建宁 《视听界》2010,(2):99-100
近年来,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虽然媒体在报道时效、报道意图和方式上都做了改进,但与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技以人为本,科技传播以人为本。大众传播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从这一点上说,科技记者是广义的科普人员。本文明确以人为本在科技传播中的定位,以“百姓视角”为切入点,人新闻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两上方面,阐述了“百姓视角”是科技的出发点、影响力和宗旨所在。科技报道的百姓视角,强调对人的生命关怀、对人的本质关怀,努力建构报道主体与受众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给现代受众新鲜的新闻体验。实践以人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秀凤 《新闻世界》2014,(9):245-246
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媒体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现代形式多样的大众传媒中,报纸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递及时、可供反复阅读和思考、报道翔实深入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的重要媒体.2005年进行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通过报纸所获取的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比例为44.9%,仅次于电视媒体.其中立足于都市、面向普通市民的都市类报纸,具有版面多、信息量大、价格低、报道内容广、报道角度多等优势,更是在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历史的考察,把我国大众传媒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概括为"抗灾动员"、"如实报道"、"如实报道"和"动员"结合,以及所谓"议程设置"、"危机传播"等理念和做法.从内在逻辑看,都是站在政府立场来劝服、控制和管理.本文从当前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认为传媒应对其固有作法加以反思,把重点从"事件"报道转到"过程",要从对事件意义的解释中赢得主导权,要从单纯以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与"公众"兼顾.  相似文献   

16.
数据可视化是大数据背景下诞生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报道方式,通过数据挖掘,运用信息图表、交互式多媒体将数据可视化呈现,探讨数据背后的新闻。本文运用文本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外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数据可视化报道为例,对疫情报道中数据可视化的报道类型和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在疫情报道中,运用数据可视化将数字生动化,提高公众对疫情的关注度,帮助受众理解专业知识。目前,疫情报道中还存在为了可视化而可视化、误用可视化报道呈现方式、追求花哨的设计样式、重宏观数据轻个体叙事等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疫情报道中数据可视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微信平台传播中,高质量的调查性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新生气,成为媒体组织提升影响力、获取核心受众的手段。在微信公众号传播的过程中,调查性报道是媒体组织确立"新闻专业性"的重要工具,成为媒体公众号影响力的"增幅器"、确立风格特色的重要的立足点。本研究通过研究利用微信成功传播的调查性报道,挖掘成功传播的报道和传播活动背后的规律,这将有助于媒体公号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也能够促使优质报道的传播更精准有效。此外,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明确微信传播活动给媒体组织和新闻专业所带来的新影响。研究表明,微信显露出更强的"把关"效应,通过对运营资源倾斜、内容题材筛选、文字风格化加强等方面的选择,将调查性报道的呈现逐渐收拢在更小的范围之内,技术对内容的控制更为隐蔽而强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公众危机事件如SARS、苏丹红、海难台风的出现,危机报道成为了新闻界的热点。作为一种新的报道内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在报道形式上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9.
史经学 《新闻知识》2004,(11):61-61,26
我国传媒业的宏观政策的价值支点正在向着实现普通公众的知情权,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信息获知安全的方向转移,从公众角度看,他们面对的新闻传媒所传达的信息是庞杂的,让人目不暇接又难以选择的,越来越多的受众不再满足于媒体对诸多中性尤其是正面题材的传统的“说教式”报道方式,不满足于简单的陈述性报道,渴望看到由记者引领的更为详细、更为宏观、更为透彻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同时也给了调查性报道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尤其最近几年来,媒体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但有不少新闻报道主题偏离,细节化呈现暴力过程,造成媒体伤害,"新闻伦理"一词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内,引发新闻业界和公众的集体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