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建科 《青年记者》2012,(15):13-14
一 26年前,我从地处陕西中部杨凌小镇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被选调到人民日报编辑部工作.来京报到当天,报社派了一辆小汽车,拉着我的行李从北京站驶往报社,看着宽阔的长安街,越过繁华的建国门立交桥,想到自己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大报的记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然而,随着对报社环境的逐步熟悉,开始时的那种新奇感消退之后,一个问题便经常浮现在脑海里:我一个学农的到报社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2.
驻地记者是新闻单位派驻各地的新闻采集者。就省级党报而言,驻地记者担负着及时充分宣传报道好驻地大事的重任,担负着驻地党委和报社的双重重托。驻地记者是报社的本报记者。对地方的报道是省级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省级党报是省委机关报,如果没有或者很少有对各市的报道,就会失去覆盖力,失去省级报纸的意义,指导性当然也无从谈起。事实上,许多省级党报的本省事件,来自各市的报道都占据半壁江山。从这个意义上讲,驻地记者和跑线记者一样,都是新闻报道一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段献民 《新闻前哨》2005,(12):35-36
前些时,云梦县几位农民来报社投诉农机质量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就相信你们报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因为几年前,他也到报社投诉过农机质量问题,记者电话与厂家交涉后,第二天厂家就派人来解决了问题。这一次,为赔偿问题,几位农民与厂家扯了两个多月都无结果,只好找到报社。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做协调工作,前后奔波了半个多月,最后,厂家同意赔付一万五千元钱,几位农民非常满意。他们说:如果媒体不干预,问题肯定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基层行走     
屈指算来,进报社已有七个年头,也算是一名老记者了.在这几年里,工作中荣辱成败,喜怒哀乐,真是数不清.但坚持在基层行走,是我记者生涯永不改变的脚步.  相似文献   

5.
在记者这一行业,年轻的我不过是一只“菜鸟”.关于暗访报道,我既没有做过“卧底”,也没有曝光过巨大黑幕,只不过做过几次体验式的暗访报道.不过,也正是几次暗访经历,在尚不算长的记者生涯中最让我刻骨铭心. 暗访记者得像个“演员” 在很多报社,暗访报道一般属于机动部或热线部,因为它属社会热线新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反映情况或请求指导,是常有的事情。对此,编辑记者应当热情接待。然而,有的报社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不够尊重,往往自己稳坐在那里指手画脚,通讯员却站着洗耳恭听。编辑记者业务繁忙,疏于礼节有情可原,但给通讯员让个座总是可以的吧!通讯员是繁荣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对此,新闻单位的同志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理解通讯员、善待通讯员,也是有利于报社发展的。因为从通讯员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新闻,还能够了解到群众对报纸质量的评价。这对于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办报水平是大有…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是报社的未来,是党报新闻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笔者认为,作为远离报社大本营的记者站,其中心工作除了报道好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外,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以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为己任,树立大局意识,持之以恒地培育青年记者,保持记者站工作的可持续性,使记者站报道工作后续有人。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多媒体、快节奏的时代,又是一个信息空前活跃的时代."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已成为一种时尚.于是,作为报社的编辑记者,在处理稿件时,就不得不在标题上做文章、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更具有一定导向性.思维方式的科学与否,决定着我们工作的好坏和工作成果的大小.驻站记者远离报社编辑部,面对诸多的事情,更要求有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驻站记者要想把工作做得让编辑部满意,让地方赞许,应具备以下三种思维方式.一是交叉性思维.记者站是报社的派出机构,驻站记者是报社派出人员,从角色上讲,驻站记者一不同于编辑工作人员(就业务范围而言),二不同于地方工作人员,这就决定驻站记者要扮演双重角色,也就是说要具备交叉性思维.从地方来讲,自然希望驻站记者多报道,多写一些有深度、客观反映当地经验的新闻,这一点同编辑部要求一致.但某一地区的某项工作出色,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在全省、全国也出色.在这种情况下驻站记者就应该站在编辑部角度分析、从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来写本地的新闻,而不能去做“井底之蛙”.当然,驻站记者又长期在一个地区工作,在接受报社领导的同时,应接受地方领导,搞好本地区的报道,这是驻站记者应尽的职责.做好这一点,驻站记者在同编辑部各部门的交往中,需要扮演“地方干部”的角色,换言之,就是站在本地区的角度,多反映当地的情况,增加编辑部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及时把当地的经验、成果反映出来.二是“形象”性思  相似文献   

10.
要闻·信息     
新闻出版总署通报4家报社记者站记者涉嫌敲诈或诈骗案件,要求各媒体汲取教训严查管理制度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对4家报社记者站记者以新闻报道为名,向基层单位和群众敲诈或诈骗财物的违法违规活动发出通报。通报严肃指出,这几起记者涉嫌敲诈或诈骗案件,在群众  相似文献   

11.
司旌霞 《传媒》2005,(3):45-46
党报改革现在是个热门话题.生活类报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占据了报纸广告市场和发行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这方面,党报的改革确实滞后了.强化党报优势,壮大报社规模,实行企业化经营,不失为当前市级党报改革和发展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12.
说点心里话     
魏武 《青年记者》2012,(15):9-10
《青年记者》编辑部约我写点东西,主题是"过来人的心里话——老记者的忠告",很痛快便答应了,因为感觉这个题目出得好.进报社已近30年,也算是个老记者了,回首记者生涯,经验不多,教训不少,"忠告"不敢当,"心里话"倒是很想说说,算是与诸年轻记者共勉.按时下流行,我总结出三个关键词:敬畏、激情、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张涉农报纸的崛起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惠安 《今传媒》2009,(9):60-63,65
这里讲述的是一个中国涉农报纸绝境逢生的故事. 2001年7月,李成砚调任<农业科技报>社社长、总编辑时,报社举步维艰: 报社的办公室是临时借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的一间25平米的会议室,固定资产仅有一辆小面包车和三台照相机.银行账户上的流动资金仅剩3500元,还拖欠着编辑、记者5个月的工资,报纸的发行量仅仅只有……  相似文献   

14.
每天,新的报纸一出来,在本报的评报栏前,就会围着一堆人。有记者编辑,也有通讯员和来报社办事的,指指点点,交头接耳,评头论足。那气氛,那场景,确也热闹。 这地方显然成了报社的一大景观。笔者每每伫立在这评报栏前,默念着一个个跳动的墨笔字,总要生发出好多好多的感慨来。 评报栏自然算不上什么新事物,各家报社都有,只是评的方式不同,兴衰现象各有差异而已。每天报纸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海明威有个习惯,就是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原来他这站着写的习惯,是为了强迫自己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感情,培养一种独具一格的文风。海明威这种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他曾经回忆说:“在《晨报》,你不得不学习写简单的陈述句子。”海明威是在《晨报》当见习记者开始他的新闻生涯的。当时,这家报社特别强调新闻报道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体间的竞争特别是同省同城同质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报纸先锋部队的一线记者,同样既面临着来自报社内部的竞争,也面临着同行间的竞争。一、记者为何要加强合作? 不过是几年前,记者还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业,采访单位对记者恭敬顺从、热情礼貌。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变化很大了,报纸数量多了,记者大军也迅速膨胀,新闻资源在报业大战中日益升值,掌握着新闻资源的人或单位对新闻记者的态度由热到冷。  相似文献   

17.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名驻站记者,是报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宣传事业的需要,记者站工作也呈现新的态势,编辑部工作人员如何为记者站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我以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一名驻站记者,身在记者站,有哪些困难,最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从1996年11月以来,(沪州日报》实行记者亮牌来访会议,这一作法给报社的管理工作和记者采访会议活动带来颇多益处。(沪州日报》在对编采人员加强职处道德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推出了记者亮牌采访会议的作法。报社做了30块长15厘米、宽阳味,上标“沪州日报、个字的镀锡金属牌。报社规定:凡是采访会议的记者坐上座位后,就要将牌子面向主席台立放好。这一作法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避免会议主持者误认为记者未¥烩。记者到会后主动亮牌,不仅让会议主持者心中有了数,而且其他与会者也可及时与记者联系、磋商采访事宜。二…  相似文献   

19.
一个报社的读者来信来谈工作做得好或不好,往往对报纸办得好或不好,报纸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重视读者来信来谈工作,是我们党办好报纸的一个优良传统,值得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不是所有的报社工作人员,对读者来信来谈工作的重要性都有了足够的认识,至今在一些报社的编辑部内,还半公开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记者,二编辑,三来信(来谈)……。这就有必要谈一谈对读者来信来谈工作的认识: 一、读者来信来谈工作是报社汇总各方面信息的一种工作。我们的各级党报和党领导的其它报纸的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20.
有关记者的是是非非听得够多了:从"欺骗暗访"到"窦唯大闹报社",从"美女记者"到"跪地采访",似乎处在新闻事件发生最前沿的记者们一不小心便反客为主成了新闻的主角,情愿或不情愿地在新闻里"客串"了一把。而招致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或千夫所指、或赞扬有加,或横眉冷对、或感恩戴德。似乎向来崇尚客观、公正、平衡的记者们也在两个极端的摇摆中找不到平衡所在。记者角色错位的利弊暂且不论,但这至少给记者们创造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机会,站在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