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笔者当编辑10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造成同一刊物同一版面、栏目因责任编辑不同而编辑水平差距悬殊.细心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报刊也有类似问题.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编辑应是个杂家,编辑质量则是刊物的生命.学术杂志是如此,一般的通俗杂志亦是如此.而对于文化刊物来说,就更需要"杂家"式的编辑.笔者是干编辑工作的,正巧有位朋友在南京某刊物负责一个专栏,因此常常早早地收到朋友带来的样刊.笔者自幼喜好戏剧,该刊有一专栏名"戏剧大舞台",笔者更是期期必看,由此也发现不少问题,而"找魏绛"正是其中的一个败笔.  相似文献   

3.
一、贴近实际,就是要做到刊物内容与读者的学习、成长需求相统一 少年儿童渴求知识,渴望成才,又处于生长发育期,世界观尚未形成,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出生环境优越,他们除了睿智、有活力、思想前卫、崇尚个性外,也有自私、叛逆、心理脆弱、思维片面的一面,这就是当前少儿期刊读者的最大实际.刊物内容(客体)对读者(主体)的"有用性",除了取决于编辑自身的素质和功力外,更取决于编辑对读者了解和把握的程度.当前的少儿刊物在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方面把握较准确,而对读者知识面广博、思维活跃、思想锐敏前卫等方面把握不够.  相似文献   

4.
应注重学术期刊的编辑审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刊物质量除了与来稿的质量有关外,编辑的审稿能力与刊物的学术质量密切相关.[1]如何将一块块瑕瑜互见的"璞玉",雕刻成流光溢彩的语言文字艺术品,全凭编辑的功力.在整个编辑工作中,审稿工作是编辑工作的重点.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编辑经验,谈谈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一卜面是笔者亲历的几件小事: 一家报社的领导找到我,诚恳地希望在我们刊物.上发表他们报社一位老编辑的稿子,下再说:"这是一位有30多年新闻龄的老同志,又是部主任,平素忙于编务,写论文,  相似文献   

6.
《编辑之友》1999,(1):49-49
因为主持这份刊物,常常需要回答稿子能不能用及希望要什么样的稿件之类的问题。由于刊物性质主要是理论研究,所以难以像其他文化粪期刊一样十分强调编辑的策划,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编刊的思想,或者用句新潮的话,没有编辑的主体意识,在如何选稿及如何编排上是足以反映刊物自身的倾向及思想的,这点,业内行家只要翻阅几期本刊,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7.
编辑大人     
过去的编辑都是"大人",至少有些镇人,职业里带着一种天生的傲然.看稿不叫"看",而叫"审",这么一审二审三审,作者造化如何、书稿的高下,非得一一现出原形.好的编辑,仿佛是眼睛里带尺子的人,这尺子容不得半点伪饰和肤浅. 听说更有编辑中的高人,只消将书稿前后翻动几页,便能品鉴出等级. 回想当年往<文学青年>投稿时,是很怵编辑的,往往把稿子装在信封中,搁放在门房间,拔腿就走.有一次撞到编辑就在门房间,他当着众人拿过稿子当场就"审"起来,上几行,下几行,来来回回翻动,偶尔还投来那么"意味深长"的一瞥.  相似文献   

8.
在办刊实践中重视"读者来信",是编读对话展开的重要前提.但光有这一前提似乎还显不够,作为编辑,还必须重视编辑意图的表达.编辑意图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编辑手记"便是非常普遍而重要的一种.笔者曾担任一家面向学生的、省级青年期刊的执行主编,每一期都要写一则"主编手记",与"读者来信"并列地编排在一起,其目的在于,为刊物营造一种平等、亲切而生动的编读"话语场".这里,笔者结合具体的"手记"文字,对编辑手记的撰写理念略加归纳.  相似文献   

9.
一个记者完成了采访,写出了稿子,下一道"工序"就是编辑的事了.这时候,记者会有两种心态:一种情况是反正我的任务完成了,用不用,怎么用,早用晚用,是编辑的事了.另一种情况是怀着不安的心情,不知道编辑会如何处理,期待着早点听到有关稿子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编辑常常被称作"杂家",能否成"家"自有公论,但一般都有"杂"的特点.说到笔者的兴趣比较杂这一点,从这套"文存"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也许正符合编辑工作的需要.笔者的研究和写作对工作很有帮助,但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论述得往往不够深入,也反映了笔者作为编辑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李曼 《新闻传播》2012,(9):185+187
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必须是名合格的记者,绝不只是面对电脑,编编稿子,组组版子,更应该"走转改","三贴近",这样对自身从事的编辑工作百益而无一害。从事多年的编辑,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更有了编稿的底气。一、只有"走转改",编稿子才有底气作为编辑,因为工作所限,往往都是坐在办公室,面对电脑来了解社会,对于社会的脉动并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不少有价值的好新闻也常常因此被忽略。  相似文献   

12.
整风运动中,一位新闻记者向一位总编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你领导下的编辑记者在想什么吗?"这位总编辑沉思了一会,实在回答不出这个问题.达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位总编辑和他的部下缺乏思想上的接触,彼此思想感情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就很难谈到什么政治思想领导了.这种现象是很不好的,但是很可惜,在新闻界虽不是大量的,也不是个别的.只管使用,不管培养,只管稿子,不管人的现象,在一部分新闻单位内,是不少的.只要能写出几篇好稿子,就是好记者,此外便什么都很少管了.  相似文献   

13.
偶尔约聂总写过几篇稿子,便被聂总称为催促他写稿子的人;和聂总只是有过几次当面的和电话的交谈,便被他称为合作非常愉快,这是我作为一个出版专业刊物编辑的最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14.
魔术师的最大魅力在于他能够化平凡为神奇.众所周知,魔术师玩的不是"魔法",而是创意.高明的魔术师总是勇于想像,敢于创新的人.在风云变幻的少儿期刊市场,刊物的创意就是制胜的"魔法",它是编辑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依靠编辑智慧营造出来的一种开放的状态,往往能达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树立良好的文风,每一个动手写文章的作者要负责任,书籍、报纸、刊物的每一个编者也要负责任.如果把良好的文风比作一棵美丽的花,那么这棵花是由作者和编者共同培育起来的.作者和编者一般合作得很好,但是有时候也发生争论.争论常常起于修改稿问题.有的作者说,编者不应该随便修改作者的稿子,编者的修改会破坏作者的风格:有的编者说,修改稿子是件苦事情,没有哪个编者特别喜欢改稿子,只是有很多稿子非修改不可.有人说,应该"文责自负",有人说,编辑部"有删改权".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知道编者的一些甘苦.我觉得,只要大家想到作者和编者是共同为读者服务的,是站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版面编辑要有“第一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面编辑要想真正在报纸版面设计上发挥作用,使所在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又能照顾到受众的需求,反映地域特点,有审美性,有特色性,就必须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具有较高、较全面的素质.笔者认为"第一眼效应"就是要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让读者不仅想读而且爱读.对此,要想培养编辑的"第一眼效应",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出版参考》2016,(3):54-55
由于科技类图书常以科技理论、技术、案例等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政治问题,编辑在处理编校稿子时往往注重理论、公式、数据等内容的准确性,而忽略较为重要的政治问题,而科技类书稿中的政治问题又常常具有隐性的特点,所以如何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书稿中存在的政治问题,需要引起编辑的足够重视. 本文以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编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4,26(6):619-620
正提起编辑,人们常常将其称作"为人作嫁"的幕后人物;然而,作为新时期的科技期刊编辑,如果我们总是以这种"幕后人物"自居,甚至甘于这种"默默无闻",则必然不利于刊物影响力的提升,不利于刊物学术友好度的建立,不利于编辑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也不利于编辑发展空间的拓展,更为重要的,这有愧于当前我国正追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时代。笔者认为,科技期刊办刊者应审时度势,努力把科技期刊编辑打造成不辱使命的"时代人",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措  相似文献   

19.
特色就是一本期刊的独特内容或风格,是它与众不同、有吸引力的地方.特色可以通过内容、栏目设置、编辑手法、版式、装帧等方面体现出来.当下,语文助学类期刊层出不穷,作为一名编辑,打造语文助学类期刊的刊物特色,需要把工作落实到栏目设置、内容策划、编辑手段等细节上.今天,笔者就从编辑角度,浅谈如何加强语文助学类少儿期刊的内容特色...  相似文献   

20.
提起做文摘编辑,一些人认为容易得很:不就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剪剪贴贴,抄抄摘摘,发别家报刊发表过的现成文章吗?何难之有?当然,若只是信手拈来,随意摘点什么,五花八门,稀奇古怪,胡拼乱凑,倒也不难。只是这样的文摘刊物又怎么能有生命力?又怎么会赢得读者的喜爱呢? 常言道:不干不知道,干了才知晓。我以前一直做报纸编辑,也曾经有过上述想法。两年前当自己也做了文摘编辑后,亲身品尝了文摘编辑的甘苦,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要做好一个文摘编辑并非易事。 所谓文摘编辑难做,因为文摘编辑不仅要具备一般编辑所应具备的事业责任心,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等,还需具备两项较为过硬的功夫:一是鉴赏力,二是创造力。 鉴赏力,主要表现在编辑对时代变化有敏锐的目光;有领先于而不是落后于读者的时代意识;有对潜在市场的洞察力,有对大量作品的文化品质及其社会价值的识力。这种鉴赏力多发生于选摘稿件中。有些文摘刊物,由于编辑缺少鉴赏力,刊物思想内容缺乏一股撞击心灵的冲击力量,缺少耐人寻味的哲理,就像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