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陈世华、韩翠丽在《中国出版》撰文说:书籍优先数字出版的形态就是电子版图书。图书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图书出版商不能作为优先数字出版的旁观者。在国外出版界,有一种特殊的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2.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陈世华、韩翠丽在《中国出版》撰文说:书籍优先数字出版的形态就是电子版图书。图书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逆转,图书出版商不能作为优先数字出版的旁观者。在国外出版界,有一种特殊的出版形态:  相似文献   

3.
期刊数字化成为期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学报也存在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压力。高校学报如何有效地适应期刊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抓住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值得深思。笔者结合我国高校学报数字化发展现状和特点,探讨高校学报数字化学术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发展趋势,以推动学报数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建设现状,作者对701种高校文科学报的门户网站创建情况和信息发布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发现:58.8%的高校文科学报建有门户网站,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报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建有门户网站的学报中,48.2%使用了期刊协同采编系统,73%利用门户网站进行数字出版,实现了网站与数据库的同步出版和论文的开放获取;绝大多数学报与数据库合作实现优先出版,但很少在门户网站上进行预出版;越来越多的学报意识到,只有将不同的媒介平台和传播渠道关联起来才能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社会效益和传播效果.注重门户网站的运营管理、不断更新数字出版理念、走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具备新媒介素养的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是提升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网络等新技术推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由此发展出的数字出版技术是未来出版业转型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与传播模式变得复杂化、多元化,本文针对数字出版技术与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受众阅读的多元化,作为一种新型业态,数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正进入高速发展期。2010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对数字出版概念、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进行了界定: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  相似文献   

7.
我国数字出版的新情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数字出版 经历了"电子出版"、"网络出版"、"跨媒体出版"等概念,新型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科技对于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新发展,最终可以用"数字出版"来概括.1.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数字出版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①在这个大范畴下涵盖了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互联网广告等多种业务样态.  相似文献   

8.
数字出版是基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融合传统出版内容,强调出版流程数字化、内容加工数字化、传播载体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从选题策划到印刷发行,从内容生产到载体设计,从定价机制到阅读方式等各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身处其中的传统编辑提出了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终端的普遍应用,数字出版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但由于数字版权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侵权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出版版权问题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数字出版版权的概述1.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出版是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从事出版的活动,包括对原创作品的编辑加工、传播、印刷复制、发行销售、阅读消费数字化等。数字化互联网出版物主要分为八类: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络期刊、图书,网络  相似文献   

10.
何碧霞 《今传媒》2013,(6):105-106
本文介绍了数字出版的含义,对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从内容和技术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述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方向,科技期刊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是期刊的内容,发展的关键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是经营模式。指出: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两者不是彼此取代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数字出版技术要点及专业出版社编辑工作向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法。【方法】文章以数字出版技术的内涵为切入点,逐渐引出推行数字出版技术的现实意义,并阐述专业出版社编辑工作在创新发展中,实施数字化转型属于合乎时宜的改革方向,进而映射数字出版技术的实效作用。【结果】经过对内涵、意义的总结分析,整理出高新数字技术、确认出版标准版权、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丰富编辑作品内容等数字化转型路径。【结论】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是出版业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依托四项数字化转型路径,可在数字化融合发展中助力专业出版社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数字出版研究室主任张立认为,从广义上说,只要是用二进制这种技术手段对出版的任何环节进行的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它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这里强调的不只是介质,还包括出版流程。所以,数字出版既包括了新兴媒体的出版,也包括了传统媒体的出版。实际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也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了,数字出…  相似文献   

13.
出版业数字化改造对编辑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在国外,许多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如培生教育、麦格劳-希尔、汤姆森等纷纷投入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掀起了全球出版业数字化改造的高潮。在国内,上到政府和出版管理部门,下到出版单位,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改造的急  相似文献   

14.
陈竹 《编辑学报》2011,(Z1):7-8
数字化出版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应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期刊社应与数字出版技术商合作开发数字出版平台,采取开放存取出版模式,辅以提供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等方式实现科技期刊的管理、内容、服务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5.
张梅  翁志辉  林海清 《出版广角》2021,(21):62-64,87
融合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总结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四种主要模式,结合《福建农业学报》的实践,分析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一体化平台中采编系统、XML生产系统、传播系统和增强出版系统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与构建特色及其相应的运行保障措施,以期为促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要朝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期刊社要加强和数字出版技术商的合作,尽快开发出数字出版平台,运用开发存取的出版方式,并为其提供多种个性化服务,从而保证科技期刊在服务、内容和管理等方面都实现数字化.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重要性,然后介绍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常见形式,最后提出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产业在发展中也受到了数字化的巨大冲击。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只有不断加快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的传统出版产业在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产业链条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系和版权保护机制缺乏等众多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在数字出版的发展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更好地促使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数字出版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实现了广泛应用,促进编辑出版工作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编辑出版体系的数字化。本文从数字出版技术在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中应用的优势入手,结合数字出版技术在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中应用的问题,探索优化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具体包括文档录入系统和数字出版系统。文档录入系统解决的是古籍数字化的汉字信息输入问题,主要涉及文档扫描系统和OCR识别技术。古籍数字出版系统解决的则是电子古籍的支持系统问题。随着古籍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彼此促进式的复合出版将成为古籍出版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出版业一直与科技创新相伴而行。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出版业。数字技术经由生产流程、产品营销、产品制作层层渗入出版产业的机体。数字出版已经从阅读和传输软件开发的阶段发展成为出版产业的一种新兴业态。数字出版必将在国际出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