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记者节,中国记协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会上表彰了148名新闻工作者,并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其中地市报有15位受到表彰,这15位来自于12个省(市、区),多为新闻采编一线人员。从他们的身上让我们对记者这个职业又有一种新的感悟:记者是一种奉献。  相似文献   

2.
走进新闻     
所谓“走进新闻”,就是要求记者离新闻近些,近些,再近些。现在,记者远离新闻事实的现象比较普遍。这里的“远”包括时间和距离两个概念:时间上的“远”,指新闻时效性差,记者的报道总是“慢三拍”;距离上的“远”,指记者不到新闻发生的现场采访,离新闻事实很远。 走进新闻,既要新闻时效上尽可能缩小时间差,抢发“第一枪”,又要在距离上尽可能到第一线,到新闻发生地采访,甚至介入新闻事实发生的过程,滚动地报道新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中直团工委、中直青联授予勇敢深入抗击“非典”最前沿采访,在报道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0名中直新闻单位优秀新闻工作者“中直青年五四奖章”。得知这一消息,我们立即约请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记者李士燕、新华社国内部“新华视点”采编室记者黄全权撰写文章,谈他们在一线采访的感受和体会。编发这组文章,我们激动不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显示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崇高情怀,谱写了“记者也是真正的战士”的壮美诗篇。他们是党和人民所信赖的新闻队伍的骄傲,是全国80万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历史将永远铭记:2003年春季,在中国,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面前,有这样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记者走向抗击“非典”报道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5.
记者的现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下,网络新闻、大报小报满天飞,不少新闻转载来转载去,到最后甚至于面目全非,不仅扰乱了人们的视听,还搅乱了新闻环境。于是就有人讽刺说,时下记者写新闻真可谓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与之相反的是“人民记者”穆青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却有这样的一种习惯:每次下去采访,面对别人准备好的汇报和材料,他总是说:“我是记者,我愿意自己去看看。”革命先驱李大钊说过:“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忠实地记录历史,真实地再现生活,谱写时代的主旋律,这是记者的天职。作为记者,我认为新闻“三贴近”不仅要做到“零距离”报道,关键…  相似文献   

6.
“努力学习新闻业务,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陆定一同志为《新闻写作指南》一书题的词。该书内容分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名人篇”,有新闻界老前辈瞿秋白、戈公振、范长江、叶圣陶等人的文章和事迹介绍;第二部分是“耕耘篇”,介绍一批高级记者、主任记者、编辑和优秀通讯员的先进事迹;第三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间,中宣部新闻局发出贺信:“欣闻边区新闻研讨会在江苏徐州举行,特致信热烈祝贺。”贺信希望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泽民、李瑞环同志有关新闻工作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研讨边区新闻的规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加强信息传播,更好地为促进边区团结,促进边区的开发建设服务。这次全国新闻界新课题的研讨活动,是由全国记协国内部、《新闻战线》杂志社、《中国记者》杂志社、江苏省记协、江苏省新闻学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衢州报社、徐州日报社和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经济新闻报》社九单位联合发起的,于4月24日至27日在徐州举行。  相似文献   

8.
那天到食堂吃饭,碰到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聊起采访写作,一位小伙子说,詹总,您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的话,您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有问题。可惜写新闻没有诀窍。如果硬要说有,而且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想了想,道:这句话就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此话怎讲,且容在下慢慢道来。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其一,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提到记者,说法多矣,什么“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要我说,记者记者,…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报纸的科技记者不好当。因为越是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往往越是尖端,表述起来也就越是复杂。判别成果水准的指标,总有难懂的概念,乏味的符号与数据。因而,想把一些成果介绍给社会,总要时时与“枯燥”作战。但我们记者又常常容易宽容自己。有一种说法:由于科技新闻本身的特征,不但对记者、编辑提出了文化素质的要求,同时对读者也提出了相类似的要求。因而,科技新闻只能是少数人感兴趣,这是它的“自然属性”之一。“阳春白雪,和者盖寡”。更有人认为,科技新闻不过是一种“信息”,并不需要所有人关心,只要满足“有关人”的需要就可以了。新闻学告诉我们:新闻的价值为受众的“共同兴趣”所左右。那种枯燥乏  相似文献   

10.
一个编制小人员又少的单位.按说是个“没有新闻的角落”.可名不见经传的沈阳军区赤峰临床部.却连续3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何故?临床部主任李强揭开谜底:“就因为一个好点子引出一批‘土记者’.一帮‘土记者’搅活了新闻宣传工作这池春水!”  相似文献   

11.
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不料竟引起另一位记者的不满,说是那个记者“吃过了界”,不该采访他分管的行业。“吃界”,在新闻单位内部是一个敏感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新闻单位特别是省(市)以上较大的新闻单位似乎都有一个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不许吃界”。所以,那位记者的责怪好像也不无道理。那么,究竟“吃界”对不对呢?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设置机构大部和党政机关对口,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新闻单位就一律对口这些部门。落实到记者就是分兵把口,常常是一个或几个记者分管一个行业或一个系统,形成“诸侯割据”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一、边区政府法律法规档案的由来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有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时期档案。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就在其中。翻阅这部分档案又会惊人地发现,边区政府制订的法律法规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大力倡导依法执政的今天,仔细研读边区政府的法律法规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在我们新闻队伍中,走来了一批又一批有作为的年轻人,他们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风雨,在不断地发展壮大,锻炼提高.在纪念“五四”青年节73周年之际,我们特请省会的几位青年记者谈谈他们在成才之路上的体会。今后,我们将设立“青年记者笔谈”栏目,欢迎青年记者在这块园地交流思想,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写新闻就是“采写故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美国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闻理念。他们认为,一个记者在采访中,如果回答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来。新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反映,必须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采写新闻说到底就是“采访说故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故事”当然是事实,但“故事”比“事实”又进了一步,故事更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传播性。读者需要故事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了一次调查,将来自美国18家报社的76位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分成几个小组,讨论了“年轻人想读什么样的报纸以及为什…  相似文献   

15.
湖北日报记者把近两年来驻站记者和编辑部派出记者写的一批作品收集起来,编成《潮涌大江》一书出版.这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好事!因为这些年来,虽然本报一些有成就的编辑记者出版过一些个人书稿,但就集体而言,把散见于报章的新闻作品收集起来,从某一侧面编成专辑出版,做得还很不够.这次,记者部收集了32位记者的150篇作品,编成这个专辑,侧重反映荆楚大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反映荆楚儿女新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传播了沿海地区一些新的信息,读来不但使人倍受鼓舞、格外亲切,而且得到不少新的启迪,引发一些新的思考.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之后,荆楚大地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又一轮春潮.这一大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波及全省每一角落,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而在这些带历史性变化的事物中,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崛起,武汉这一“龙头”的腾飞,长江三峡工程的上马,京九铁路湖北段的兴建,隔河岩水电工程的峻工等,则是带有标志性的壮举.我们的记者,以饱含热情的笔触,浓墨重彩纪录了这些重大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高吭明快讴歌了创造这些奇迹的人们,给历史留下了佐证.记者不是“史家”,因为历史不是新闻,但真正的新闻却是历史的依  相似文献   

16.
在翻阅众多的报纸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年来”、“近年来”、“今年以来”、“几天前”、“上个月”、“去年”、“最近”、“前不久”、“近来”、“近日”、“日前”等现代新闻报道中最为忌讳的词汇,至今仍像幽灵一样,时时刻刻给争分夺秒的新闻报道投下阴影.时间要素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的新,很重要的是时间新.新闻一旦出现时效性不强,便会大大地削弱新闻传播的社会效果.读者也往往因为读到了时过景迁的旧闻而深为不满.有人把新闻说成“易碎品”就是这个道理.报纸是新闻纸,传播的信息不仅应当是准确的,而且是新鲜的,有价值的.但为什么却让这么多的旧闻登上新闻的“宝座”呢?出现最近之类的模糊的时间概念,往往是新闻发生时间已过去,作为记者、通讯员,又要去报道,为了不让新闻失真,只得在时间上打马虎眼.作为编辑,有那么一批年复一年,日复  相似文献   

17.
重视边区新闻的采写报道,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1984年7月苏鲁皖接壤地区发展了横向新闻联合,并于1985年2月联合创办了《经济新闻报》。与此同时,全国好多报纸、电台、电视台也相继开辟了边区新闻专栏或专题节目。今年四月间的全国边区新闻研讨会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召开的,它吸引了全国二十九个新闻单位派出了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宣读了18篇论文,就边区新闻报道的定义、价值、特色、社会效应及其产生的历史背  相似文献   

18.
《陕西档案》2012,(3):20-20
上海音像资料馆于5月21日发布了一批拍摄于抗战时期延安的新闻影片与珍贵影像素材,其中不少影像资料是首次公布。 此次发布的延安珍贵历史影像资料拍摄于1936年至1945年问,是从60多分钟的素材中精选而成的,拍摄者包括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青年摄影师哈利·邓汉姆、瑞士记者博斯哈、前苏联摄影师罗曼·卡尔曼及延安电影团、香港“青年摄影团”、“美国军事观察组”等个人与团体。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到天津,听人说中央报纸有位老记者,专程来这里采写新闻。这样一位老同志,专门出来抓新闻,在今天的新闻界也算是一则“新闻”了。事实上,人们确乎是作为一则新闻来传布的。传布中颇怀敬意,但也不免感慨系之:现在究竟有多少老的、著名的记者还在写新闻?又有多少个写“本报讯”的记者出了名?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办报的人不把抓  相似文献   

20.
刘征 《视听界》2006,(1):96-97
“出镜记者”是电视新闻界的一个新鲜名词。在“出镜记者”出现以前,媒体发布新闻主要是以“编者”的身份,通过演播室主持人的口播、编前、编后以及记者做成的节目来完成的。随着新闻报道渐渐回归新闻的本体,主持人平民化倾向的出现,一批记者手持话筒站到了镜头前,一批主持人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