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书籍装订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的文字,有的刻在龟甲、牛骨上,有的刻在或铸在青铜器上,也有刻在石头上的。后来又写在竹简、木版,以至于缣帛上。公元前十二年纸张出现了,书籍就改用纸张抄写。以后由于纸张的大量生产,印刷的发明,木版印刷的书籍也大量出现了。造纸和印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大发明,对文化的传播与提高,有着极其伟大的贡献。我国书籍的材料和形制既有不同,故装订的方法也随之而异。按我国书籍的装订方法,可以说极尽实用、美观之能事。但历代的藏书家每多鉴赏版刻,忽其装订,即使有些笔记偶而提到,也是略而不群。现在根据各家的记载,作一综合的介绍,说明我国古籍的装订术实不亚于近代欧美各国。  相似文献   

2.
历代简牍形制特点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正式图书,我国从古至今已有100多次简牍出土和发现,笔者对这些资料做了一些统计和研究,着重总结它们在形制上的特点,如载体形式,简策长度,行款,装订方式,书写方式与书体等。并发现,简策与后代书籍相比虽然还有很大的差别,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已在蕴藏着后代书籍制度的雏形,并且对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谈简策制度     
简策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大概在商朝就已经有了.到了周朝就很通行,自春秋至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发明以前,简策一直是书籍的主要形式.同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具有特定物质形式的简策制度.  相似文献   

4.
“简牍”是我国古代在纸张发明以前通用的书写材料。一般地说,“简”是竹质的;“牍”是木质的。古代简牍的使用,可能很早,但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牍是战国时期的。战国和秦汉是简牍的盛行时代。自东汉开始,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纸张的大量使用,作为书写材料的简牍才逐渐消失,魏晋以后的简牍已经很少见。我国使用简牍的历史达1000多年。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国是世界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早在一千八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发明了雕版印刷,在八百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造纸法和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为人类交流思想、传播文化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对人类文化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出版》2010,(6):8-8
古代文字刻于甲骨、金石,都不能称之为书。中国书籍的起源,应该追溯到竹简和木牍。我国最早专门作为书写用的材料就是经过整治的竹片和木板。关于简牍的整治与制作,古书上有很清楚的记载。汉代学者王充在其著作《论衡·量知篇》中写道:“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为了防止虫蚀和霉烂,在书写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工。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造纸和印刷术最早的国家,所以历代出版的各类古籍浩瀚如海,很为丰富。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有纸张出现。二世纪初,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扩大了纸张的生产,就为书籍的出版流传提供了条件。相传,唐时,白居易的诗已有印本,曾有人用白居易的诗印本来换取茗酒。九世纪初,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和四川民间都刻印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书籍大约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书籍材料,形式和生产方式,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曾经发生几次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两次是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由于这两次发明,书籍的材料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我国书籍制度的演变,发展形成三大阶段:简策制度、卷轴制度和册叶制度。  相似文献   

9.
帛书述略     
帛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字载体,它的出现和我国最早发明养蚕织丝有关.不仅西周典籍中有养蚕、纺织和漂丝的记载,而且考古发现也证明了早在殷商时代便有了丝帛,正是我国悠久而先进的丝织文化使丝帛和甲骨、青铜、竹木等成为我国古代独特的书写材料.  相似文献   

10.
《现代出版》2013,(1):52-52
浩如烟海的梵文典籍在最初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记录在一种古印度特有书籍载体——贝多罗树叶上的,故又称“贝叶书”或“贝叶经”。贝叶又叫贝多罗叶,长且质地稠密,可供书写文字。在纸张尚未发明之前,古印度以贝多罗叶记载佛经经典以及宫廷文献资料,现今南印度及南传佛教地区仍有人继续使用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三节我国初期的书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和绢帛上的帛书。古籍上有“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墨子·明鬼》)等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帛已成为写书的主要材料。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文中说的更明确:“著于竹帛谓之书”。我国书籍至此才有了定形,用竹帛写的书籍是我国正式写本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纸张,到公元404年东晋桓玄以诏令的形式肯定纸张,沿袭上千年的简牍书写材料被纸张所代替。在这以纸代简的300年间,书信和书籍最先使用纸张,其完成时间在东汉末年。官文书以纸代简要迟缓一些,至东晋才告完成。其中案牍文书、簿籍文书分别在西晋和东晋实现了转变。一种新的官文书书写材料代替另一种官文书书写材料,需要新的书写材料性能良好、实际应用富有成效且时机成熟。这对于今天电子文件代替纸质文件也许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学对古纸的发掘与鉴定,引起了举世关注,尤其在蜚声中外的丝绸之路上,不断有新的地下占纸的发现,将我国造纸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使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日益受到挑战。在还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勤劳、勇敢、智慧的我国古代先民,曾先后用龟甲、牛呷骨、金石、竹简、木陵、燃帛等材料来记录文字,以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知识。但是上述书写物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既笨拙又昂贵,很难做到普及。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智慧的日益提高,社会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原料广泛、书写方便、生产容易的材…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前就有了书。那时制作书籍的材料是竹简、缣帛和木牍。简牍太重,缣帛太贵。而且,载有文字的竹简、缣帛和木牍,虽可以说是书,但还不能说是出版  相似文献   

15.
郭茂育 《兰台世界》2012,(10):32-34
简牍帛书,指简牍和帛书,简称"简帛"。简帛是古代的文献资料,主要应用于纸张发明前的殷商至汉魏时期,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时期的产物。从20世纪初期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发明纸张以前,史书、文书之类最早都是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的.简牍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简牍的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保存了古代珍贵的书法墨迹.  相似文献   

17.
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早在西汉就已经出现了纸,但质地粗糙低劣,不能用作书写材料.东汉蔡伦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出成本低廉、质薄耐用的纸张,为文字的书写提供了优良的材料.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使用简牍缣帛书写,一时难以改变旧习.  相似文献   

18.
纸是构成书籍的主要材料。我国古代但没有发明造纸之前,纪录文字的材料大体经过使用甲骨、钟鼎等青铜器,石碑和简牍、缣帛等好几个阶段,但都因为或者过于笨重,刻写、保存、阅读都极不方便,或者价值昂贵,难于大量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人们需要的增多,这才出现了比较合乎理想、能够长期使用的记载文学的材料——纸。它是我国古代三大发明之一,较其他任何国家为早。纸,《说明解字》的解释是:“纸,絮一(?)也,从系氏声”。《说文解字》是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99年)许慎写成的。那时尚无棉花,我国宋朝才开始种植棉花。絮当指丝棉,为古人御寒之物,漂絮时,絮下放着席子((?)),用木棍棰击后,在席上留  相似文献   

19.
在研讨《中国出版通史》编撰提纲的会议上,几位专家谈到了纸的发明,对简册和版牍的革命性变革的那段历史.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有甲骨、青铜和石头,甲是龟甲,骨是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甲骨、青铜和石头,虽然能够负载文字,起到一定的信息留存与传播作用,但它们都还不是供人书写的材料,青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也只能由读者开动双脚去观阅,而不能用人手传阅,大大限制了其传播的速度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简牍档案是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的公私文书。简指竹片 ,称竹简 ,牍指木片 ,称木牍、木札、木简 ,两者又可通称为简。我国在纸张发明和普遍使用以前 ,简牍曾是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档案最早约产生于先秦 ,直至东晋末年才基本绝迹。20世纪以来 ,我国各地先后出土了大量的简牍档案。这些丰富的以竹木为载体的古代档案历经两千多年仍能保存下来 ,不仅为世界所罕见 ,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简牍档案的产生以中国为最早 ,但却不是我国所独有的 ,在国外也有发现和记载。例如 ,19世纪末叶 ,学者们在巴拉望岛和民都洛岛上 ,找到一些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