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珺 《声屏世界》2013,(1):56-56
路径一:现场中找新闻 当你没有新闻线索时,你可以到自己所跑口线的部门和相关现场走走。或许能发现新的变化,这就是新闻。抑或,当你接到一个报道任务而苦恼从什么角度去写的时候,你到现场去。现场会告诉你报道的角度。此外,当你为做一件新闻报道深入现场时,现场也会不吝啬地让你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2.
王圣宇 《青年记者》2006,(12):91-92
闲暇之余跟同事们聊天,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少记老是抱怨没有好线索,拿不出好稿子,另一个是有很多人都热衷于跑会议、跑单位、找材料,并且说这样既能很省事地就得到稿子甚至是重头稿件,又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往往到月底或年底就是没有拿的出门的好作品.仔细想来,这就是没有潜下心来工作,换句话说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没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没有培养自己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汪仕林 《新闻知识》2005,(10):59-60
在外人看来,做记很风光,哪里热闹就可以往哪钻。实际上了解内幕的知道,最难做的就是跑突发事件的记,只要一接到读报料,记便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是往往到了现场,也是什么情况不让你知道,如何挖到第一手资料幕后东西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庄园 《新闻窗》2013,(5):57-58
在灾难发生的瞬间,所有人都在往外跑,但有两类人往里走,一类是军人,一类是记者。 在此次雅安地震的报道中,记者努力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把自己融入到灾害现场和灾民生活里,实现从外围的旁观者到现场的亲历者的转变,从激动的目击者到清醒的审视者的转变,在对新闻现场的无限逼近中,完成对灾民记忆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闲暇之余跟同事们聊天,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少记者老是抱怨没有好线索,拿不出好稿子,另一个是有很多人都热衷于跑会议、跑单位、找材料,并且说这样既能很省事地就得到稿子甚至是重头稿件,又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往往到月底或者年底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仔细想来,这就是没有潜下心来采访,换句话说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没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没有培养自己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党报的线索     
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从事采写工作的第一步.对一篇优秀稿件来说,找到一务好线索预示着成功了一半.1999年笔者刚参加工作时,苦于找不到适合本报的线索,晚上做梦都在想线索.后来,我找出近期半年的大众日报,逐天研读政教版和经济版的头条稿件,每篇都写读后感,同时勤往县乡跑,终于改变了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7.
说起抓新闻,不同的人.方法不一样。有的人热衷于跑会.希望从会上抓新闻:有的人爱跑政府机关.善于从机关的信息中找新闻。我是一名以跑农村为主的记者.在20多年跑农村的过程中.我对农家院产生了感情.热衷于从农家院里找新闻。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农家院里新闻多。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9.
武斐 《出版经济》2003,(6):41-43
正在山坡上吟诗观景的曹操听见远处传来文姬恐怖的叫喊,顾不得细想,扭身往溪边跑,跑到溪边,只见文姬吓得浑身发抖,还在不停地叫,曹操上去一把拽过文姬,拉着她便跑。那群野拘开始还不明白文姬在那里手舞足蹈地叫什么,不敢轻举妄动,一见二人跑了,才知道是害怕了,便呼拥着陆续跳过山溪,向着二人跑的方向追了下去。  相似文献   

10.
李红  郑勇 《新闻前哨》2020,(1):78-78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四力"的要求非常必要和及时。新闻现场往往稍纵即逝,新闻生产要又快又准,没有硬功夫、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一、脚力是打造新闻生产"直通车"的基础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奉献精神强,是记者这个行业的职业特点。不惜脚力是基本要求。知道新闻应该往哪里跑,什么路线跑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以前,那时候每个人抽屉都有几个信封有一些邮票,你出门往外走,可能走不了几步有一个绿邮筒在那里放着。但是,今天大家抽屉里有信封吗?有邮票吗?除了集邮以外。出门恐怕你找邮筒都找不到。所以说读者来信少,非常痛苦。后来我们发现到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跟新浪网建立了一个比较紧密的媒体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民俗学陆:张教授,来您家的路上,看到路边有家门旁倒贴着大红双“(?)”字。象这类婚礼习俗,以及端午吃粽子,或找到野山参后大喊一声“棒槌,你往哪里跑”之类,都属于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吧。那民俗学中的民俗概念,与我们日常语汇中的“风俗习惯”一词,是一回事吗?张:是的,你提到的几种风俗都是民俗学研究的题目。倒贴“(?)”字,意思是谐音“喜到了”,反映了人们的祈福心理。婚礼习俗在风俗学的分类上属人生仪礼范畴。至于长白山挖参人发现野人参后大喊一声,用短裤罩住,或用红线拴住的习俗,都反映了挖参人对大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敬,在他们心目中,人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11,(12):30-32
说起保姆这份职业.也许城里人乡下人都不陌生.现在很多乡下人往城里跑,就是帮城里人打理家务.美其名日“家政工”。  相似文献   

14.
张蔚飞 《新闻实践》2009,(8):F0003-F0003
嘉兴日报社记者储永志拍的《八百米跑终点女生倒下一片》,抓拍得真切自然,记者不干涉对象,在远处用长镜头抓拍,所以现场每个人的神情姿态都十分生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多年以前,那时候每个人抽屉都有几个信封有一些邮票,你出门往外走,可能走不了几步有一个绿邮筒在那里放着。但是,今天大家抽屉里有信封吗?有邮票吗?除了集邮以外。出门恐怕你找邮筒都找不到。所以说读者来信少,非常痛苦。后来我们发现到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我们跟新浪网建立了一个比较紧密的媒体合作伙伴关系。每次我们的文章上去,后面  相似文献   

16.
走近生活     
长途汽车刚靠在长江边上,车门一开,车上的人全“呼噜噜”往下跑,带路的入朝我一使眼色,也立马蹿出车子,我不明就里,抓起包,跳下车,跟上这一干人,在汽车缝里疯跑。从车缝里钻出来,到了稍开阔地带,众人还是撒丫子跑,谁跟谁都不说话,都怕自己被落下,跟赛跑似的。众人上台阶,我赶紧跟着上台阶,众人下台阶,我也紧跟着下台阶,不敢停,也不知道为啥跑。跟在后头,瞧着这群川人各种各样跑步姿式,真想乐,但喘得要命又笑不起来。到了江边还不停,一队人马又“嗵嗵嗵”地上了江上的渡轮,这才收住脚。我大汗淋漓,惊魂未定地站下,方弄明白挣  相似文献   

17.
黄海绒,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年轻女性.从外表上,看不出她有什么非凡之处;在言语中,找不到任何花哨傲气的痕迹.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为人正直善良,待人诚恳热情,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19.
做为上班族的一名铁杆儿成员,在跑通勤之路上风风雨雨30年,这追车挤人、冬寒夏晒的滋味儿也着实是够受的,自打地铁一线建成通车以来,我又成为地铁车厢里的常务乘客,每天是早上从西单直杵苹果园,晚上再从苹果园径返西单,来来去去都是“死座儿”。这车厢里人挨人、客挤客,手没处抓、脚无处伸时肯定不好受,可您往座子上一蹲,四下里除了人就是人,绝无什么景致好览。有书有报的可以读书阅报,有线活儿手艺的可以勾挑编织,咱可不行,对  相似文献   

20.
平时到部队采访,经常听到一些报道人员反映,发生在身边的事太平凡,不知道应该采访什么,找不到新闻写。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腿太懒、动脑少、手不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象,就必须多学、多思、多跑、多写。下面几段文字,就是我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几点感受。  一、勤去基层边关,多到艰苦单位,哪里有新闻就在哪里出现  工作中,我有一个很深刻的体会:不跑找不到好新闻线索,不苦写不出好新闻稿件。近年来,为搞好本职工作,我上雪山、走高原、钻山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采访。哪里有新闻我就在哪里出现,不管有多大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