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文章试图为元宇宙中“虚拟数字人”建立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和信息框架,包括“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存在相互交叉互动关系的组成部分。称之为“记忆数字人”,目的是更好地彰显虚拟数字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文化记忆机构在元宇宙中参与构建和长期保存“数字记忆”并支撑人文社科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调研虚拟数字人发展现状,分析元宇宙中记忆媒介演变,展望元宇宙中记忆机构职能和业务变革,探讨“记忆数字人”模型在元宇宙中对身份认同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作用、如何支撑记忆机构的服务创新,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记忆数字人”,设计其数字记忆产品框架,并从“个体记忆”“家族记忆”“场域记忆”“文化记忆”“交往记忆”5个部分设计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数据集。通过调研元宇宙社交平台和数字记忆产品现状,探讨基于个人数字记忆产品的设计与应用,包括进入元宇宙世界的个人数字身份认同、以个人为中心的交互体验产品。在这个频繁迁移的时代,该产品提供了一个构建个人数字记忆的信息架构,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建立个人数字记忆建构的虚实交互通道,在保持个人隐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展个体数字记忆的范围,在元宇宙中构建新的数字记忆图景。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数据聚合与关联是大数据时代公共信息资源服务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档案记忆观及其实践项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问题,对其理论基础和博弈格局基础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数字化协作机制的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的战略框架模型并探讨了其技术实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与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服务的拓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进程中存在原始文化资源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互操作性弱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文化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文化记忆机构开始开放和共享数据,并借助公众智慧实现价值共创和协同创新。本文首先对价值共创的概念演化进行溯源,并对GLAM价值共创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资源整合、机构融合、用户服务三个层面,系统梳理数字人文视域下GLAM机构价值共创研究的相关主题;再次,探索当前文化记忆机构价值共创的主要实践模式,包括数据驱动型、平台驱动型、社区驱动型三种;最后,从GLAM价值共创模型的情境化构建、数字人文视域下价值共创的赋能探索以及评价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数字人文视域下的价值共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图5。表2。参考文献97。  相似文献   

5.
创伤记忆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分支,其构建与转化对实现社会与创伤的和解具有关键作用。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因素,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档案得以更高效地参与创伤记忆的构建与转化。国外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创伤记忆的构建与转化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创伤类型、档案来源、传导机制等不同,创伤记忆的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分化出国家主导下的公共公益路径、组织主导下的个体公益路径、新媒体迅速发展下的公开化路径三条路径。国外构建与转化创伤记忆的案例与路径探索为档案部门进一步探究社会构建创伤记忆的未来趋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记忆”理论为人文和社会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领域,也对文化记忆机构(GLAMs)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主导的数智时代,“数字记忆”成为社会记忆的新形态和新常态,数智技术将以记忆媒介作为研究证据的人文研究推向了“数字人文”时代,包括“数智证据”在内的“多重证据法”成为人文研究的新范式。文章通过梳理“社会记忆”理论的发展和对人文研究、文化记忆机构的影响,透视“数字记忆”的理论开拓和实践创新,分析“多重证据法”在数智时代的新内涵和对文化记忆机构提出的新需求,试图定义何为“数智证据”以及文化记忆机构如何构建数智时代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来回应时代的呼唤,并进一步反思图书馆在其中的定位和责任。利用文献调研、需求分析、案例调研、实践验证等方法,突出“数智证据”作为数智时代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对人文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贡献,并作出定义,同时构建了“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的技术框架,包括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算法基础设施建设和交流基础设施建设。以“上海记忆”为例,探索多重证据参照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路径。从社会记忆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来看,单个、单种文化记忆机构所保存和传播的文化记忆是不完整的、碎片化的,图书馆在作为“知识中介”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作为“记忆宫殿”的责任,而在借助数智技术将服务过程中的“交往记忆”固化为“文化记忆”方面,图书馆具有天然的优势。图5。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夏仕欣 《新闻前哨》2023,(14):71-74
数字时代,短视频、直播等新型视觉媒介形态与现代记忆的构建紧密相连,在带给人类大批量、可检索等便利的同时,数字记忆也有其脆弱的一面。本文在简述斯蒂格勒三种记忆尤其第三记忆的基础上,以他的视角为窗口对当下文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媒介记忆进行反思性批判。  相似文献   

9.
集体记忆是群体共同经历、传承和构建的回忆总和,也是国家、民族构建身份认同的关键。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逐步摆脱空间区域的束缚,呈现以流动为核心的特征,“全球数字记忆”的概念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厘清“集体记忆”理论在全球化进程与数字技术进步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新场景,阐述“全球数字记忆”“全球数字记忆场域”的历史缘起及时代内涵,同时归纳其去时空、跨媒介、可视化的特点,旨在审视数字时代集体记忆实践的嬗变与发展,拓展记忆研究的方向,为数字时代的档案记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档案是建构集体记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要素,数字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收藏和开发是构建档案资源的基本途径。根据当代档案记忆观和资源观,有必要大力加强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建议构建"中国记忆"大型数字资源库,以真实丰富的数字资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文献支撑,促进档案事业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晋商对我国经济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产生的晋商档案更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晋商的精神与文化如何在新时代与晋商档案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下去,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数字记忆的兴起为晋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在分析晋商档案资源保存现状基础上,结合数字记忆理论,参考国内已有数字记忆项目提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晋商档案资源的设想,以期为晋商档案资源建设以及晋商精神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秦垒 《档案管理》2016,(5):54-56
文章针对专题型数字档案馆在保存社会历史记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美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实践,重点论述了“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特点,并提出在社会记忆视阈下我国专题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构想,以及在建设理念、主题选择、建设方式和新媒体应用方面对“飓风数字记忆银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档案学核心期刊中244篇档案社会记忆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及双聚类分析,可以直观、科学地反映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的发展状况。我国档案社会记忆研究目前已趋于成熟发展阶段,研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后保管时代档案社会记忆价值构建、档案记忆和权力与身份认同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边缘弱势群体的档案记忆、数字档案记忆资源的整合和开发等方面。建议在档案社会记忆范式构建期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深度,将档案社会记忆的学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发挥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和发展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昊 《兰台世界》2020,(4):24-29
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探析数字游戏在记录与保存个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记忆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档案属性。以Sid Meier’s Civilization系列游戏为切入点,总结归纳数字游戏档案在传承文明记忆、构建社会原貌和憧憬未来生活中发挥的社会记忆功能。作者建议,通过形成共识、增强关注、重视载体、完整保存、建馆设展和深度体验等途径加强数字游戏档案的保护与开发,使数字游戏档案有效实现社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6.
档案著录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探索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工作与社会记忆在数字环境下的深度融合。研究首先依据功能对档案著录工具进行分类概述,接着以不同类别档案著录工具的功能性为指导框架对档案著录工具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可用性进行分析,最后以三个数字记忆项目为实例列举了档案著录在数字记忆构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肯塔基数字图书馆(KDL)是一个整合肯塔基州本土文化及历史资料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作为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项目的一部分,肯塔基数字图书馆免费为地方及相关民众提供丰富而独特的本土资源与服务。文章分别从资源组织、技术特征、服务特点三个方面对该数字图书馆作了评述,并从整体角度提出对于该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LAM)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深层次、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是近年国外LAM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对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LAM数字资源整合的背景、政策和资金资助情况,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合作关系的三种形式,LAM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LAM在数字资源整合中所面临的问题和LAM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外LAM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在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而对不同机构数字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制度和管理机制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华民族面临"集体失忆"的危险,传承中国记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议国家档案局牵头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以档案为主、用各种形式记录和反映华人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的,供全民免费便捷利用的国家级、综合性的数字资源库——"中国记忆"。提出了"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工程的内涵和使命、价值理念、建设原则、基本内容和资源架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