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宁文 《图书馆学刊》1995,17(5):58-59
杨士奇及其‘文渊阁书目’丁文(南京图书馆)杨士奇,名寓,字东里,说号文贞,江西泰和人。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965),卒于明正统九年(1444)。曾任翰林院编修官、礼部侍郎。杨士奇很JJ、父亲就去世了,只有母亲带着他过活,家境甚贫。虽然生活非常艰苦,...  相似文献   

2.
杨氏“海源阁”藏书楼同江苏常熟程氏“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宋楼”并称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因瞿氏多藏有宋元刻本和名人手抄本,杨氏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南瞿北杨”之美称。杨氏之镇库典籍“四经四史”(即宋本毛诗、周礼、礼记、仪礼、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海内之甲观。”自杨以增、杨绍和至杨保彝三代苦心经营,排精珍护,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一线命脉,惠嘉士林,增辉华夏。杨以增(1787-1856),始建海源阁者。字益之,号至堂。清道光三年进士,知贵州荔波县,先教化,后刑政,有两汉…  相似文献   

3.
《全宋词》、《全金元词》从《名儒草堂诗馀》采入大量的词,但未择善本,校勘也有欠缺。是书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词选,它是在《草堂诗馀》不断翻刻的风气下成书的,它的编选意图是反映江西词人的爱国情感、亡国哀思,但也有适度冲淡编选意图之意。后人据是书提出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仅据是书去研究江西遗民词人群,也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是一位促进满汉文化交融的杰出代表。他热爱汉族文化,一生刻苦自励,潜心向学,成绩斐然。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汉族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与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摩,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渌水亭是他的读书处。其庋藏甚富,缥  相似文献   

5.
聚散有常:海源阁的百年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的私人藏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建构和承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源阁是清朝晚期山东省聊城杨氏的私人藏书楼,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驰名中外,与江苏常熟程氏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氏的句\千卷楼”、浙江吴兴陆氏的“南宋楼”并称清末四大藏书楼,而杨氏亦被誉为四大藏书家之首。海源阁从184o年创建至建国前夕,历经百余年沧桑兴衰,其藏书亦先聚后散,虽然它现在已不复存在,但它在我国藏书史上的重要地位,乃至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都是无可否认的。一、海源阁之兴及…  相似文献   

6.
国立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迁移反映了国立浙江大学的迁移。文章依据《竺可桢日记》,建构、叙述了国立浙江大学图书馆迁浙江建德、江西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等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国立浙江大学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有清末季,在我国私人藏书四大家之中,以瞿杨两家藏书较为精善丰富,故前人常以“南瞿北杨”并称。两家所藏虽皆为江南遗籍,但购书杨氏远及四方,瞿代则囿于乡邦;瞿氏藏书讲究“精”,而杨氏则讲究“博”;两家书目又各呈特色,互有短长。于书之利用瞿氏重在“活”,杨氏则失之“守”。“南瞿北杨”作为我国南北藏书文化的代表,固然有不少差异,但又可“互补”,他们共同为保留、传播、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涛 《新闻窗》2008,(4):66-67
自从2002年初,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把纳西古乐列入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武当道乐、潮州笙管乐、江西龙虎山天师道乐和江南丝竹等一批原汁原味的传统道教仪式音乐,因其蕴涵众多人类回归自然的生态智慧,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加盟制作道教仪式音乐节目,  相似文献   

9.
特别推荐     
正位于江西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5县之交的东固苏区,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最早的苏区之一。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克服苏区的财政困难,1928年10月东固苏区集资创办了"东固平民银行"。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东固平民银行改组为东固银行。1931年,东固银行发展成为江西工农银行。后来又与闽  相似文献   

10.
清初著名文人陈恭尹的诗文著作,除已经出版的《独漉堂集》之外,尚有一些散佚的篇章,近年来有学者先后辑得四篇。今再辑得《六道集叙》、《振雅堂稿叙》、《万君红友香胆词序》、《荔香堂诗集序》、《蓼怀堂琴谱叙》等五篇序文。  相似文献   

11.
狗年上班第一天,听到“江西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消息,跟着周围事乐。学校84年挂出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中央各官署办文,多由其内部各司处等承办撰拟,部院官员具名画押。各衙门因习惯不同,所撰拟文稿或称堂稿,或称说堂稿、呈(堂)稿等(1)。雍正朝议定:"各衙门卷案,俱应呈堂用印收贮。遇有查阅,满汉司官亲身验看。"(2)故各司处所撰拟文稿及最终行文的正式文件副本俱应呈堂收贮,以备查照。内务府呈稿即内务府所属各司、处、院撰拟,报堂签署,归档存案的文稿。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至今仍在生长、延续的陶瓷绘画流派,"珠山八友"不为更多的人们所了解,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从另一角度来说,"珠山八友"始终没有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获得应有的定位,也是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个不小的缺失。因此,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珠山八友》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近代广东图书出版事业兴起于清嘉道年间,时阮元任两广总督,建立学海堂课上刻书,其后的菊坡精舍、粤雅堂、海山油馆、广雅书局等,都是著名的刻书处,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据不完全统计,学海堂(自清道光至光绪)出版图书对种,2450卷;粤雅堂(道光年间)为260种,2266卷;广  相似文献   

15.
聊城民间坊刻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初年。好友堂就是最早的一家自印、自卖、规模很小的书馆,因资本微薄,只印卖启蒙读物、通俗读物、唱本之类,可以说是聊城民间书坊的首创者。清代前期,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有益堂等相继开业,以后发展到二十几家,这些书坊大多为前店后坊,均集中在聊城城内鼓楼东大街及东城门内外。  相似文献   

16.
杨守敬(1839~1915)是我国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兼考据学者。1880年作为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访日,1884年归国。在日本的四年中收购了大量中土亡佚的古籍及珍篇的日本汉籍(大部是经史及医书),并因编著刻印了《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等不朽名著,从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名垂青古的杰出人物。笔者久慕杨守敬访书之举,杨氏的著述,早已熟知,观海堂、飞青阁等藏书也已成旧闻。然而,若对杨氏访书之经纬,成就诸  相似文献   

17.
江西刻书业始于唐,据范滤《云溪友议》载:“纥干尚书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余检。及镇江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者。”纥干泉于唐宣宗大中年间任江南西道观察使,于此可略窥其时刻印技术尚较先进。至宋代,由于江西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人才辈出,著述丰富,也因造纸业发达,使刻书业有较大发展,南宋时抚州、吉州、洪州等地刻书尤多。明清以后,县乡刻书甚为普遍,且有专刻一地或一族著作编为丛书之举。这一时期出现活字排印,如明代新城《今黎川》王材念初堂以铜活字排印邑贤邓元锡《函史…  相似文献   

18.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在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金石、书法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数十万卷[1],先后建有邻苏园和观海堂两座藏书楼。藏书印有“星吾海外访得秘笈”、“星吾东瀛访古记”、“宜都杨氏藏书记”、“杨星吾日  相似文献   

19.
傩音乐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等祭礼仪式所用之乐,傩祭仪式中一个重要目的是祈祷农业丰收。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江西傩乐既保存了民间音乐的特色,又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沈冰 《档案天地》2010,(8):17-20
沧州市国家档案馆珍藏着一部清代著名学者、一代文宗纪晓岚所著的随笔体杂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该书为十六开本线装,一套共十本。全书以工笔小楷写.每段话后面都有注解,非常详尽。该书于民国七年(1918)由上海会文堂刊印发行.会文堂主人作详注。蔡元培先生作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