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冷凇 《声屏世界》2011,(2):45-47
纪录片能够营造其他类型电视产品无法比拟的"真实感"体验。某种程度上,纪录片在对外交流上的语态与语境相对客观,这种易于接受的"软性宣传"优势明显超过新闻、娱乐、电视剧等其他领域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对外传播的最高境界应当是"以国际受众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2.
声音的出现,对纪录片的诸多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对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贡献最大的人应该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他充分利用声音技术,开创了"画面+解说"这一纪录片样式,也奠定了声音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声音使影片呈现奢华之美,声音丰富了电影谋篇布局的方法,声音成为纪录片表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钟颖 《东南传播》2010,(7):121-122
关于纪录片中采用"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本文拟通过梳理"纪录片"这一概念的诞生史,通过分析"纪录片"这一概念早期所界定的本体,以此证明"情景再现"是"纪录片"自诞生那天起就有的自带物。  相似文献   

4.
鲁澧 《湖北档案》2012,(4):30-31
作为一种影视作品类型,纪录片与其他片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记录"的艺术。纪录片的责任也就来自这种"记录"。它就像一位法度严谨的史官记录着世界点滴的变化。作为一种影像形式的史料,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熔铸了时代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当下的电视纪录片拍摄中,"情景再现"的滥用极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总体上看,纪录片"真实"与否,与是否应用"情景再现"表现手法无关,而与创作者的综合素养紧密相联,但作为电视工作者,我们必须牢记"非虚构"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相区别的最后底线,正确把握利用"情景再现"的原则和方法,在不违背纪录片本质的前提下将其丰富、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6.
许小妹 《新闻窗》2011,(6):99-100
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着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变化,对于有着二十年新闻实践,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来从事纪录片创作和研究的我来说,纪录片选择的就是对生活真实的记录。"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它从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反映,以求真实的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7.
江峰 《报刊之友》2010,(9):77-78
2005年,《故宫》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宫殿,通过大量故事性的细节和生动的情景再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影像奇观"出现在荧屏上。从此,纪录片的国际化创作手法和运作理念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现在纪录片的创作开始强调故事性,纪录片的市场化要求运用大量特技和情景再现镜头,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冷凇 《视听纵横》2008,(2):21-24
中国纪录片发展的30年,是"真实"这一概念被不断解构,重构,颠覆的30年。历数中国纪录片的数次起承转合,都表现为一种对"真实"的矫枉过正。伴随着纪录片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国际纪录片交流日趋火热,对纪录片"真实"概念的探索呈现出分化和论争的多元趋势。电视的"产品时代"和"多元融合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纯纪实类纪录片在未来会萎靡,但纪录片如果不鼓励新的样式突破,死命抱紧"真实"的稻草,注定会为其所害。  相似文献   

9.
再造真实的时空──关于电视纪录片观赏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在另一方面,广大观众仍然没有把纪录片放上家庭电视的主菜单,在这种巨大的落差面前,迫使我们不断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电视纪录片的思考一、关于真实性。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当然是真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我们对真实性的理解。纪录片的真实性是一种纪实性,它包括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功能是纪录片的主功能,纪录片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真实纪录。但是如果它作为电视纪录片,加上电视这一传播媒介,它就要面对观众,就要考虑观众的观赏心理,…  相似文献   

10.
郭小宁  郭亮 《声屏世界》2009,(12):36-36
要繁荣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就必须把纪录片拍得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漂亮的外在表现形式。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纪录片的选题策划、拍摄方式、故事讲述等方面进行较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这种理性思考我们将其理解为主观干预,它是贯穿于纪录片创作始终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纪录片"包括两个方面——人类学和纪录片,两者密不可分,但它既不等于人类学的传统文字表达方式,也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熟悉的纪录片。科学性是人类学纪录片概念及学科能够确立的前提条件,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主题包括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生物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语言的不断丰富,科教类纪实节目开始由向公众灌输具体的科学知识逐渐向"公众理解科学"迈进,注重增加可视性。但是回首最近的繁荣景象,我们发现科教纪录片的探索也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对科教纪录片形式的探索存在很多问题。一、过于看重技巧。纪录片创作技巧是表达主题必不可少的方式,没有这些技巧,再好的内容也没法做出一道"好菜"。不过,有些编导过分追求技巧,把纪录片当成一种把玩的对象,或  相似文献   

13.
金丽娜 《新闻爱好者》2010,(12):108-109
在当下大众文化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大量增加"娱乐性"和"趣味性"元素以获得"收视率"。同时,纪录片创作者们在生存危机的考验下也不得不面临以"大众"的口味为创作方向标的尴尬境地。因此,中国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精神"缺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理论:真实性辨析 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几十年间,关于纪录片中能否"表现",怎样"表现",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既然无法在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分出高下,学术界逐步开始在如何使用、利用它上实现妥协。特别是"表现"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加剧了这一倾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问题断想任达青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发展到今天,无疑只有近几年在理论与创作上都是最兴旺的时期。这种兴旺一方面是由产电视工作者对纪录片这种表现手段认识的日趋深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沙与海》、《最后的山神》等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奖后所带来的“大奖效应”。于是...  相似文献   

16.
数一数全国各地每年召开的纪录片研讨会,查一查各种广电业务杂志刊登的有关纪录片的论文,算一算各家电视台为纪录片投入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再点一点纪录片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电视圈内的人都知道,纪录片被厚爱了。纪录片是火过一些日子。上世纪末,因为《望长城》《东方时空》《生活空间》,许多观众都惊呼“这种节目好看”,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这类节目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纪录片”,  相似文献   

17.
杨泓 《新闻实践》2014,(12):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视艺术,是以现实的真实记录为素材而创作的影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本体论的范畴。随着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实逐渐地被"虚拟"和"复制",何为真实、何为虚假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本文试图对数字新媒体技术运用环境下纪录片的真实性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是紧密结合的,随着纪录片的发展,其形态和记录表现手法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然而对于纪录片界来说,要实现真正的飞跃,无论是在思维模式还是操作方式上,都需要做出改变。走出历史,记录时代前进的步伐,让纪录片真正走向时代前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纪录片最早的形式是新闻纪录片。作为新闻的一种形式,那时候的纪录片更像是长篇幅的新闻,要注意新闻要素,要真实,有典型性,要具有宣传意义和教育意义。随着这种传统的延续,电视工作者往往把纪录片与电视剧对立起来,一方面是由于真实与虚构的对立,另一方面是教育、宣传与娱乐功能的对立。在此期间产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纪录片,例如:《收租院》、《话说长江》、《雕塑家刘焕章》、《泰山》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镜头语言优美、主题积极、紧跟时代主旋律。但是同时又显得过分严肃。因此一段时间内,观众不能认可这种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从卢米埃尔最早的纪录片到今天的电影电视纪录片,都在追求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如同故事片一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从本质上看,所有的纪录片的策略和风格都是服从于纪实性的,因为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电视媒介的特性,决定了它比电影有更高超的纪录能力,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自然应当有更高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