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微博客的流行,一种新的传媒现象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微电影、微小说、微访谈等如连锁反应般接连出现,传媒界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种传播形式纷纷触"微",俨然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本文试图从微传播的源起入手,通过探究其表征、特质以及利弊两面,寻找一种行业规范之道。所谓微时代,我认为是数字时代发展的一种初级形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国内外法律法规就信息网络传播权概念与内涵、技术措施、权利管理电子信息、“避风港”制度等进行了规制,加强网络信息传播权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传播力传媒价值竞争回归的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阳 《传媒》2006,(8):52-52
"传播"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mmunication,有时也被译为"沟通",因此,传播学中关于"传播"的意义常常被强调为"共享".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个体与群体价值共享的过程,传媒作为专业化的社会信息传播工具,其价值自不用说,也在于能够为社会之价值共享贡献多少力量.在我的理解当中,传媒这种实现社会价值共享的能力,可谓之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议程设置"的现象自古有之,只是在大众传播时代"议程设置"的现象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从"议程设置"的权力归属这一角度入手,通过对口语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小众化传播时代以及私人媒介传播时代的议程设置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事件设置议程(口语传播时代)——大众媒体设置议程(大众传播时代)——受众设置议程(小众传播时代)——事件设置议程(私人媒介传播时代)的"议程设置"权归属的演变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国人重"经",这既是一种学术传统,更是一种思维模式.本文力图从"经"的内化入手,简略探讨"经"在其语言观学术价值观以及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传统的传播取向的影响.从而提出传统的传播活动不大重视语言本身的传播功能,但却有着法古法上和阐释活动的信息加工和信息生成的自觉,同时还认为传播研究的本土化有必要借鉴和整理"经"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前11期专栏中,我们围绕品牌传播,与读者共同讨论了认识媒介,构建新闻场、情感与价值传播等方面的内容.本期是这个专栏的最后一期.在这一期中,我将回到这个栏目的初衷,将品牌传播中的道与器放到一起来谈.有些内容,会是对前面各期的小结和提升,有些内容,会是一些关于品牌理解的片断.落脚点,则在于倡导实现道器合一的传播境界.  相似文献   

8.
在智能传播实践中,平台、品牌方、MCN公司、自媒体等不同主体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支撑,形成了传播的新业态新形态,并对传播实践带来双重影响.本文基于对智能传播从业者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及扎根理论分析发现:无论是在内容领域还是非内容领域,算法已成为智能传播的基础逻辑,并构成平台统领其他传播主体的技术规则;算法对智能传播从业者具有促进工作效率与形成认知冲突的两重性,并对传播内容的生产逻辑构成变革与挑战;性别化的身体呈现成为智能传播中"涨粉"的重要元素,并成为全时全媒体全领域的智能传播环境的一部分.算法在智能传播中既有偏向同构又有多向创新的可能性.未来的智能传播治理应警惕人被数据化的风险,既要考虑技术的价值维度,也应将管理制度变革和先进文化建设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传播权"理论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欣  丁苗苗 《当代传播》2011,(3):24-26,29
本文针对网络媒介扩张了公民参与公共传播的可行渠道,但同时又陷入信息混沌这一现状,认为西方学者的"倾听"伦理与"被理解权"概念作为对公民传播权新的诠释,即"第三代传播权"的提出,对网络传播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启示意义.本文阐述了"第三代传播权"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以美国公共新闻运动以及网络"选择性媒介"的兴起为例,为传...  相似文献   

10.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六作家诉北京世纪互联案"与"电视剧《奋斗》网络非交互式传播侵权案"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产生、发展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梳理.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口碑与传播信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迅速成长为主流媒体的"新部落时代",口碑传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与大众传播媒体中盛行的"名人广告"不同,网络口碑中更看重"草根推荐",其重点在于"草根"真实、非功利的特点使其具备更好的信任度,这一定程度上是对老部落社会天然信任机制的一种回归。即在大众对漫天的商业信息逐渐丧失信任的今天,网络口碑的时兴,提供了一个重建传播信任机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李佳柔 《今传媒》2022,30(2):95-99
本文以5G时代人机交互技术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渗透、应用为切入点,探讨人机交互传播系统对科学传播模式的改变。简要介绍人机交互技术内涵及其发展趋向,重点探讨人机交互技术对科学传播的积极影响。文章认为,新技术运用颠覆了传统的"人—人"科学传播模式,并有望以"人—机—网络—云端"系统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成为未来科学传播的重要模式,并尝试构建了贴近5G时代技术发展轨迹的科学传播简化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自然、智能的机器应用,延伸并增强人类的科学传播能力和传播效率,并对科学传播者的决策和行为方式、路径等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波伟 《编辑之友》2017,(12):44-49
新媒体时代信息量的增多伴随质的参差不齐,带来的是信息转化为知识量的不确定性.在对新媒体时代易于混用的知识和信息观点纠偏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的独有特性,进而探究新媒体情境中知识传播的五重悖论,如知识表象的超载与知识接收的欠载、异质性的知识传播与同质化的知识获取等.最后,从知识传播的理念和实践层面,为悖论的现实困境提供消解之道.  相似文献   

15.
针对著作权加强权利人对作品网络传播权控制的现象,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公众数字资源网络获取的权限限制,提出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通过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充分利用"除外"条款、文献传递"一对一",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数字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16.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所以引发观众共鸣主要在于它带给了观众清新的味觉、视觉、情感、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满足,其传播成功之道在于视角选择的独特、主题的巧妙涵化、叙事的故事化、诉诸情感的唤醒、剪辑的精准到位、新技术的运用和音乐的巧妙运用等,论文最后指出了《舌尖上的中国》给中国纪录片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灵活多变,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案例屡见不鲜。所谓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是指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旦出现热点新闻事件,就会通过各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速度、范围都有着惊人的广度。尤其是随着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的爆发和商业媒体大数据智能推荐的使用,热点新闻事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最大程度的扩散,在传播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数次舆情反转。本文就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进行详细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丁未  张国良 《现代传播》2001,34(6):11-16
"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相关,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无法忽略的一个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 gap 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太极文化在智能媒体时代传播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智能媒体时代太极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以及传播路径。研究发现:智能媒体时代太极信息量快速提升,同时出现差异性碰撞;太极文化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同时泛娱乐的传播环境不利于太极文化专业化传播;智能媒体使太极文化传播呈现出诸多新业态。智能媒体时代太极文化传播需要依据互联网思维做出创新,表现在:联合传播行业人才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传播;完善监管下的算法传播路径;创作适应平台特征及独特的融媒体太极美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技术介入传播活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智能传播机制。该机制主要由大数据机制、算法机制以及自动化机制共同构成,这些机制共同构建了高效率的智能传播模式。然而,高效率的智能传播机制会滋生出一系列的法律、伦理、人文、意识形态以及异化等价值风险。为了应对智能传播机制的价值风险,提出了实施数据技术的道德编码、监管算法进路以及中和智能技术的工具理性等价值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