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3·14"西藏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到奥运圣火传递,西方媒体的报道中充斥着不和谐的音符.随着CNN发表声明向中国人民正式道歉,南西方媒体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所引起的中国公众抗议活动正在渐渐平息.在这场媒体论争尘埃落定之后,反思中两方媒体在这些事件中的表现并探究其深层原因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梅 《编辑学刊》2002,(3):77-78
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某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势经济推行其文化观念,企图在全世界实施文化霸权.作为一名编辑人员,应该对这一点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学习、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并不等于"全盘吸收",更不是"全盘西化".作为西方文化渗透的第一防线,编辑人员首先要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出版业在"走出去"的具体方式上已经做出了多种探索.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中国出版实施"走出去"战略尚做出艰巨、勇敢、积极、智慧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概括了西方媒体在中国突发暴力事件中抹黑中国的主要手段,分析了其妖魔化中国的深层背景,提出了防范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通过政府与社会的网上良性互动,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成为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深入研究在互联网条件下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机制,探索互动的规律与基本原则成为急迫的时代命题.本文通过分析云南省"躲猫猫"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力图勾勒该传播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实践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也引发了传播活动中理念与方式的冲突与对抗.整个事件的报道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真相的报道,而成为集中展示西方新闻虚假议程设置以及西方话语中心对西藏、新疆问题巨大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7.
陈俊妮 《青年记者》2006,(11):76-77
2006年3月8日,两个中国记的博客网突然关闭,西方媒体纷纷以这两个博客网被中国政府关闭为内容进行报道,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在这起引起广泛讨论的所谓的“中国博客门”事件中,西方媒体无疑是自取其辱,然而这个事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的“偏见”和客里空表现,对照这个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8.
徐宏力 《现代传播》2001,1(2):16-21
西方现代传播对于东方文化"维模"(Latency)产生了极大压力,西方现代传播中的文化糟粕对于东方民族产生了内在的消极影响.中国学者应该发挥集约力量,组织大兵团作战,带头建立起能与西方学者进行对峙交流的"东方传播学派",开发积累东方智慧中的传播学资源,抵制趋同论的"世界主义",反对封闭论的"民族主义",为建立平等、健康的国际传播秩序进行对策研究.东方传播学的最佳状态是与西方传播学相济发展,最高境界是"比较传播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10.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1.
王丽滨 《今传媒》2016,(11):163-164
"国学"核心思想是儒家文化,其中"天人合一""中庸"的思想,"自强不息""重义轻利"的精神,代表着中国的软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字作为汉语言文字符号系统,显示出大量文化信息反映中国的儒家文化,汉字的书法字形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汉字用于计算机最适合语音控制更适于传播,汉语反映出的文化思维速度和西方迥然不同,在传播国学时充分彰显出汉语的软实力,展示出"和平崛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但它的藏书又是不让人阅读的.本文对比古代西方私人藏书的开放性,从古代中、西方社会制度和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范氏家族暨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私而不公"的原因.指出宗法制度和建立其上的儒家文化,导致我们的古人没有公共意识,只有家族权力认同,范钦藏书实为文化荒诞.  相似文献   

13.
2020年9月,迪士尼真人影片《花木兰》在中国上映.虽然制片方进行了巨额投资和大肆宣传,但《花木兰》在中国口碑暴跌,票房扑街,原因在于影片有"文化挪用"之嫌,制片方改变主人公背景且有违中国文化的剧情改写让中国观众无法与影片内容产生共鸣.文章着重分析影片《花木兰》中女主角"女巫"身份的塑造及影片传达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14.
王建辉 《出版科学》2007,15(1):5-7,11
文章详细论述了决定中国出版企业成长的"五个力":改革力、竞争力、创新力、文化力、和谐力.认识这"五个力"有助于出版企业看清并克服自身的缺点.  相似文献   

15.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以cnn为首的西方媒体歪曲报道拉萨事件的举动激起全球华人的愤怒与反击,一时间"太cnn"和针对此举的"反cnn"成为热门话题,本文试对西方媒体"太cnn"所暴露的本质问题作一思考,进而从"反cnn"角度对我国对外传播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影响非常有限,尤其是对西方世界.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西方大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猎奇.在西方世界取得成功的中国文化生产者,多多少少也都有意无意地迎合了西方大众的这种文化猎奇心理.……  相似文献   

18.
"以馆员为本"的实质是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文化精神.和谐意识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基础,维护和谐关系是"以馆员为本"实践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的实现有赖于和谐的运行机制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近百年来,中国注重把眼光瞄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优秀文化,并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舞台.我们的图书、期刊等,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只能是边缘点缀,无法进入主流市场.这对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世界了解中国都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初级形式,近代图书馆则是古代藏书楼的高级阶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西方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促进者;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是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者",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扬弃者",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奠基者";中国近代图书馆既不是"国故"也不是"舶来品",它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它的根在中国,它开放和谐、兼容并蓄.由此可见,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全球性和地域性,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决定了研究近代图书馆的历史必须具备全球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