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6年,一个名叫威廉·波音的年轻人创立了“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因为不愿意与继父住在一起而从耶鲁大学退学的年轻人,竟然为世界航空航天业种下了一颗璀璨的明珠——波音公司。美国国会这样评价波音公司:“没 —有波音,就没有美国。”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座落在无锡古运河畔的江苏省江南航运公司旅行社经理室里,一位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微笑地接待一批批来联系业务的旅游者,接着一个又一个电话。谁也想不到这个“大忙人”,不仅是这个旅行社的副经理,还是党报的优秀通讯员。他的名字叫张炳德。张副经理为什么能与通讯报道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呢?他深  相似文献   

3.
反躬求诸己     
“毫无办法,就是不接受采访,好象报道他就是害了他似的。最后,不是我在求他,例是他在求我了,求我别写。真没见过这样的科学家!”一位记者在办公室嚷了起来,忿忿之情,见之于形。“怪谁呢,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树大招风,人怕出名。谁冒尖谁就成众矢之的。”“不报道,人家还能干点事;一报道,光应付闲话就得费去大半心力。‘内耗’太大。”接着,便是“武大郎开店”呀,“东方型嫉妒”呀,“国民性”呀,一大串议论。  相似文献   

4.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订了土地改革方案,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 一天,毛泽东突然问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秘书胡乔木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大概还没有来吧。”可胡乔木说他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勾(当时领导人看后皆在头一页上画个勾),就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毛泽东听了有些不悦,说:“我根本就没看过!”由于上面只有勾勾,所以分辨不清到底谁看过,谁没看过。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们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久,他遇到一位高人,便向高人请教:“为什么父母老爱对我说‘等  相似文献   

6.
一场争论发生在太原市的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个年轻人摇头晃脑地对身旁的人说:“人民日报记者王艾生真混,人家多住房他也管。”身旁的那个人答话:“多占住房不合理,我看记者揭发得对。”那个年轻人正要反驳,又一位乘客风趣地说:“记者‘投资’几张稿纸,省直机关的处长就退出多占住房四千多平方米,等于新盖一百几十套住房,经济效益真高啊!”话声刚落,乘客们哄然大笑。笑者中就有王艾生。他是人民日报驻山西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的贫困县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说:“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他卖官、受贿一百多万元,被抓了起来。他终于进了垃圾堆。 谁请他来的呢?党和政府一再有决定、通知:当党政干部是不准以权谋私的。而且已经打了一大批以权谋私的官员。可是谁也没请他来发财,是他自己硬要爬上那个他认为能发财的位置的,他是自觉要当社会垃圾的。 过去有过一部电影《大浪淘沙》。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张照片,今年50岁.我和我的几个兄弟姐妹住在一本<珍贵照片册>里,主人是一个年近80岁的老人.从10岁起我们就跟他一起生活了.多少年来,我们除了见过他的家人外,谁也没见过.整天躺在黑洞洞的抽屉里闷都闷死了.主人只知道让我们别丢了,别让老鼠咬坏了,其它的什么也不知道.其实我们的作用大着呢!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原社长郭超人在《喉舌论》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神仙可以点石成金,谁没有钱就给他点一块金子拿走。有一天来了一个人,神仙给他点了一块金子,他不走,又给他点了一块,他还不走。神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那人说,你给我点那么两三块金子,用完了还不是没有,我要你的手指头!这个故事寓意很深。世界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根本不存在,但有点石成金般功效的思维和方法确是存在的。同样一件事,在有的人眼里什么也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人有了想飞的梦想,哪怕他爬着,也没有不站起来的理由! 身处闹市高楼,出入员工对我点头“老总好”,很少有人知道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山村,和那个我走出山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开会?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到世界末日那一天,上帝把人分成了两类,好人让他们去了天堂,坏人呢,都送去了会议室.还有人说:"如果哥伦布有个委员会的话,那他现在还在岸上没能出发."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谁喜欢开会胜过看电影的?估计没有.为什么?通常一部电影持续90分钟到2小时,会议也是.可是,会议是交互式的,但是电影不是.我们不能冲着屏幕叫:"别进那个房子啊,你这个白痴!"更重要的是,电影不能真正影响我们的生活,不能让我们因为故事的结果而做什么事.但是会议和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如果问你一个问题,《西游记》中你第一个联想到的是谁? 有人想到沙僧吗? 对,就是沙僧,那个一路上挑着行李,默默走在西天取经队伍最后边的那个经常一整天都没几句话说的沙僧。 有谁知道,就是这个不起眼沙僧,他的内心活动其实也是如此的强烈,于是就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冷眼中,在诽谤和辱骂声中,在个人身心的极度失落中,那个颇有名气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猎艳高手——庄之蝶,忧郁地走向河边。”他期望寻求一片宁静。在河边,他发现了一个佝偻着的人的背影。起初他把他当成了一块圆石,随后他才认清那是个年轻人,待他走近时,才发现那个人原来正在为排解性欲而“自娱”。 这是近一段时间风靡中国的小说——《废都》中的一幕场景。然而,庄之蝶,这个中国当代“第一大”畅销  相似文献   

14.
至今,在中华武林提起一个人来,谁不钦佩,谁不敬仰?此人既不是舍金施银的豪杰义士,也不是那种杀富济贫的江湖大侠,他既没有立擂角技的历史,也没有力挫洋人的壮举,可谓不显山不露水。然而,他为什么会得到这么高的赞誉?是因为他毕生矢志不渝,倡导武术,将被人小觑为“莽夫蛮举”的武术,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上通篇失实、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已不多了,可局部失实还经常存在,特别是以下三种现象较为严重。一、以点代面。有个基层通讯员写了几篇工作研究的稿子,都用“据苏北地区调查”的口气,而他根本没有调查,稿中的内容全凭他想象,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说:“只有以这种大角度来写,才能上大报,况且,我又没说那个具体单位,谁来对证。”《新华日报》改版以后,很少登乡、镇、村的稿子,于是,便有人在放大角度上大动脑筋,把部分乡镇的先进典型,扩大为全县、全市角度来写。二、自定“超历史”。有些通讯员为了证实现在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便说现…  相似文献   

16.
一位当经理的朋友告诉我,去年初他曾向店里职工保证要落实“八条福利措施”,到年底只有两条未兑现。“真没想到,发牢骚的人这样多,都说我‘开空头支票’。其实,不是明明落实六条了吗?”听过他的话,我不觉一笑:“谁叫你打那个‘包票’?你当初满可以讲‘虽说订了八条,但完全落实也许只有五条’。嘿,到时候却有了六条,谁不拍手称好!”心理学家用一个公式来揭示此中的规律:人的情绪指数=期望实现值/内心期望值。当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的  相似文献   

17.
时间回溯到十六年前,当一个脸上依然带着学府气息的年轻人骑着平板三轮车四处寻找生意、推销皮衣清洗剂的时候,谁会看得出这位年轻人就是若干年后中国洗染行业领军品牌荣昌·伊尔萨的掌门人张荣耀?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那个大多数国人还不习惯将衣物送去洗衣店打理的年代,张荣耀已经在脑海中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蓝图,因为他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19.
"河南人"现象中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期,关于河南人的话题被热炒不断,各大小报刊纷纷围绕河南人做选题,一些出版社也来凑热闹,市面上已有《解读中原》、《河南人惹谁了》等书在热卖,网上大量的贴子也争得口水四溅。在这喧嚣的论争背后,是不是也有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呢?为什么大小媒体上一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而一轮到河南人,就没一个好人了呢?憨厚淳朴的“刘老根儿”(东北人)不也卖过拐吗?  相似文献   

20.
偶像     
认识他,是在一个小型聚会上。胡聊瞎聊聊到猪肉涨价。有人抱怨日子艰难,有人发誓从此吃素。他是惟独理性的那个,笑着问:"你们知道猪肉为什么涨价么?"众人大眼瞪小眼。他说:"因为呀,美国研发出一种用玉米炼石油的技术,猪没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