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06,(2):23-23,26,27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万吨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舰“皇后鱼号”发射数枚鱼雷击中。3分钟后,“阿波丸”号迅速沉没。  相似文献   

2.
凌春建 《青年记者》2007,(3):131-132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业被电视业超过,广播慢慢被人们定义为“弱势”的媒介。而到了90年代后期,交通台、音乐台的崛起,中国的广播业开始慢慢回升。在这次反击中,频率专业化是打头前锋。浙江广播电台“交通之声”正是在这股大潮中于1998年应运而生,其办台之初就定位于“立足交通,做交通专业广播,定位出租车司机收听市场,做出租车司机爱听的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俞可平说了一句实话:人权应该被视为人类的基本价值。2006年.他又说了一句实话: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由此被卷入了民主的风暴眼。他所描绘的“增量民主”.成为过去十年中最动人、最现实.实践中又最难精准把握的中国民主路线蓝图  相似文献   

4.
巴金  李致 《出版参考》2007,(6):36-36
李致是巴金的亲侄子.李致从小丧父,过继与巴金。李致称巴金为四爸(巴金在兄弟中排行第四),在信函中称巴金为爸。李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主持过四川省出版局的工作.担任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为四川省文联主席。巴金从1955年到1994年给李致的信件有300多封.除在“文革”中被“造反派”拿走和丢失的50多封.还有250多封。李致将巴金给他的200封信函汇集成书出版.书名为《巴金的内心世界》,信函全都有影印件,从中也可看到巴金的手迹.其修改的文字亦显现其中。信函的内容流露了巴金的真情心境.反映了巴金对社会的观察和他的道德观念。这本书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材料.也是著名作家的重要文献。下面摘录巴金给李致一些信函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记韦君宜     
在60年代前,我知道韦君宜这个名字,她在编团中央办的《文艺学习》.但是我并不认识她。60年代初.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因故人事大变动.1957提社长冯雪峰被划上右派而下台,1959年,接任的社长王任叔(巴人)又因大谈“人情、人性”而被免职,因此这个“社长”的交椅就一直空着。  相似文献   

6.
度过了1960年代中后期的喧嚣,整个70年代,中国进入一个相对郁闷的年代。折腾了五六年后,“文化大革命”虽然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思“搞两三年”就及时刹车,但“文革”初期热情或不热情的投入者,开始被政府有意识地发配各地:那些在党和国家身居高位的人因林彪的“一号令”被遣散外地一文化界的“牛鬼蛇神”被发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而十七八岁的最热情的投入者,则被一场“上山下乡”  相似文献   

7.
张涵 《军事记者》2013,(9):50-5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产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军事电视栏目。其中,开播于1980年2月15日的《人民子弟兵》专栏加速了电视军事栏目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随着受众对军队群体的认知需求.地方台军事电视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子弟兵”热现象。  相似文献   

8.
档案伦理研究.主要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的兴起.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国际范嗣内信息学界和伦理学界共同关注和研究“热点”的信息伦理学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伦理、信息伦理的研究而逐步发展并被人们注意和重视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天津是杂耍名家荟萃之地,在上世纪30年代的艺人中.曾流传着“到天津镀金”的说法,也就是说,艺人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在全国的杂耍界站稳脚跟,故此,天津这块宝地一直被艺人们视为“龙门”。1936年7月,骆玉笙从南京来到天津。一举跃过这道“龙门”。“金嗓歌王小彩舞”的美名红遍了天津卫。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又是一个产生“平民英雄”的年代。 过去的2005年是中国“平民英雄”崛起的转折点,也是河南人最争面子的一年。 从来没有如此多的河南人走进我们的视野.感动了中国。岁末年初,在媒体纷纷推出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有一个更大的群体备受瞩目.那就是河南人群体。  相似文献   

11.
周俟松是已故台湾省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夫人,1993年辞世于南京,享年94岁。长期以来,许多人不熟悉她的名字。80年代至90年代初,她被评为全国“十位健康长寿老人”之一,一些报刊常提到她,电视屏幕上也出现过她的镜头。这使得一向淡泊名利的周俟松老人又有了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从保障公民知情权看我国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璇 《湖北档案》2005,(9):20-20
“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概念,是由美国新闻编辑肯特·库泊(KentCoo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知情权运动”,“知情权”一词被广泛引用,并很快被作为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各国法律确认。到1984年,《世界人权宣言》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一、知情权的涵义知情权(therightto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了解权。它包括“知悉”、“获取”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知悉”,主要是指权利人从主观上知晓,而“获取”则指权利人索取、查阅某种记录着信息的有形载体(…  相似文献   

13.
话语     
《青年记者》2008,(4):4
“GDP曲线与睡眠曲线之间有着惊人的关联度:GDP走高.睡眠值走低;GDP走低,睡眠值走高。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7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都曾由于经济的飞跃而兴奋得睡不着,现在轮到我们了。”  相似文献   

14.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万吨邮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艇“皇后鱼号”发射数枚鱼雷击中。3分钟后,“阿波丸”号迅速沉没。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台湾的中国大陆研究和“毛泽东研究”开始从妖魔化向学术化转变.而2004年台岛掀起的“毛泽东语录热”,我们既可以从中看出“左派”的价值冲动,又有右派的防身之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采访收费该不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费采访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媒体,这种做法在欧美被形象地称为“支票簿新闻”。在我国.媒体为了获得采访权或独家新闻,向被采访付费已非新鲜之事。但是,近来不断有名人,教授主动向记提出接受采访要收费,一时又成了近期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7.
余辉 《声屏世界》2005,(10):27-28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纪录片的实践与理论曾出现“新纪录片”的说法,主旨是以“新虚构化”的观念和方法质疑乃至否定纪录片的“非虚构”传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种被称为“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也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创作中。这种创作手法究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是新闻界面对当时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在美国,公共新闻学曾被称为“美国新闻理论的第三次革命”或“第四种新闻理论”,但由于其与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相矛盾,在经历了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最初几年的辉煌后,目前受到许多学界和业界方面的质疑。因此,对于公共新闻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再思考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09,(3):120-120
由中国美术馆与台湾美术馆共同主办的“讲·述——2009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于2009年5月23日在台湾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持续至6月28日。该展展出了大陆与台湾各29位艺术家,共58件(组)作品;创作者出生年代自30年代至80年代,展出作品呈现两岸当代艺术在“讲·述”主题下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余辉 《视听界》2005,(6):71-73
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纪录片曾出现“新纪录片”的说法.主旨是以“新虚构化”的观念和方法质疑乃至否定纪录片的“非虚构”传统。十几年后的今天,这种被称为“情景再现”的创作手法也出现在中国的纪录片创作中。这种创作手法究竟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