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明朝前期,中日贸易在传统的朝贡体制下进行.但在16世纪中期,日本白银的发现引发了明朝民间商人前往日本贸易的热潮.嘉靖倭患虽然刺激了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革,但更使初到中国的葡萄牙借此机会垄断了中日贸易.  相似文献   

2.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5,(1):120-125
一、清代以前故实中日两国书籍的交流不仅历史悠久,其规模和领域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是罕见的。据传秦代徐福东渡日本,带去的书籍中就有《百工技艺》一书。随着海上交通的逐渐发展,汉魏两朝和倭国(日本)的交往增多。公元57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日本派使节来中国,汉光武帝赠以印绶,3世纪末,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上详细记载了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日本政治、经济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人记载和研究日本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从最早《山海经》出现"倭"的记事,到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的《魏志·倭人传》开始,研究日本的史料主要集中在各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陈鹏 《大观周刊》2012,(44):105-105
古代苏禄国与中国的交往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而古代中菲关系史更是可以追溯至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期。明永乐时期,苏禄国东王、西王、峒王三王的突然来朝将两国关系推向了高潮,但自永乐二十二年后至清代便断绝了朝贡往来。三百年后,于康熙年间,苏禄国复又请求朝贡,雍乾时期的三十多年间仅官方朝贡就这六次之多,民间往来更是数不胜数。古代中国政府对苏禄国的朝贡一直采取的是怀柔友好的政策,这对中菲的国际交往、对外关系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上,1984年3000名日本青年应邀访华的壮举,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8年后,这一当初不为许多中国人理解的举动,已经显示了它的价值所在:当年到中国访问的青年,已经成长为日本朝野对华友好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日文化交流最早的交通路线,是由中国的辽东经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的。中日往来的最早时间,尚待查考。据文献与考古资料记载:西汉时,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已经不断发生接触。据(汉书·地理志)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东夷列传}亦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而居,凡百余国。自汉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同书又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这些记载是可信的,因为1784年在日本古代筑前国糟屋部志贺岛叶崎已有“汉委奴国王”金印出土,经考证认定是东汉光武帝赐给倭奴国的印绶。再从日本九州等地出土的一些汉代文物,  相似文献   

7.
李娟 《兰台世界》2013,(21):13-14
唐朝时中日两国交往频繁,晁衡作为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为两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唐朝求学做官,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高位。并与文人雅士结成深厚的友谊,终老唐土。这也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好的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8.
正秦汉时,中日两国就有各种往来交流。明以前多集中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明初至正德年间,朝贡贸易盛极一时。正德以后,私人商船为主的民间贸易活动逐步代替朝贡贸易。~((1))17—19世纪(日本江户时代与明治时代)中日两国贸易超过历代。中国江南(江苏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的商人参与中日贸易,其中就有徽州商人。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琉球国为中国的藩属国.在与中国长达500年的交往的过程中,琉球国王呈递给中国大量的表奏文书,这些表奏文书不仅采用汉字书写,而且使用中国纪年和公文格式.这些特点,一方面反映中国与琉球国的君臣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汉文化对琉球的影响,是中琉两国友好交往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中国与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之间以“册封”和“朝贡”为轴心的友好往来持续了500余年的时间.频繁的交往在两国政府之间、中国的官府衙门之间,形成了大量的往来公文书和记录等历史档案资料,随着中琉关系史和冲绳文化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中日双方就这一课题学术交流的扩大,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的《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以下简称《选编》)一书,也于1993年4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了.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是书籍,日本保留下了大量的汉籍图书.文章对日本最早的汉籍图书目录<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进行了统计与整理.该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为研究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清代琉球国朝贡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内容涉及有清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其中不乏记载清政府与琉球国交往的文件。本文仅就馆藏档案中有关琉球朝贡的部分记载,描述琉球国朝贡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倭寇原产生于日本因战乱而流亡于海上的人们当中,他们既是海盗,也从事商业贸易。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骚扰始于元末明初,但在明嘉靖以前并未酿成大患。只是到了16世纪中叶的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才突然严重起来。此后,明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御倭战争”。在“倭患”特别严重的嘉靖时期,“倭寇”从主要首领到基本成员大都是中国人,尽管其中也有少部分是倭人,但他们并不起主要作用。对此,有大量的史料可以加以说明,所以目前在史学界已经得到了公认。那么,为什么在嘉靖时期会出现大…  相似文献   

14.
一清初中俄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明末至有清一代,中俄两国交往长达近300年,而清初顺、康、雍三朝近百年的时间是中俄关系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以<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为界,又可大致分作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中俄双方的初识、相知和确立相对正常的外交关系等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琉球(今日本冲绳县),明清时期为中国的藩属国,清光绪五年(1879)被日本强行吞并。中国与琉球,一衣带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特别是明清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十分频繁。在这友好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官方文书档案,这些文书档案既是中琉友好往来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中琉关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中国方面保存的中琉关系档案主要分藏在三个地方:一是北京。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为国家级档案馆,专门保管明清档案。一史馆所保存的1000余万件清代档案,其中中琉关系档案大约在3000件左右;二是台北。台湾地…  相似文献   

16.
刘瑞生 《军事记者》2011,(10):52-53
中国与日本虽然交往历史悠久,但相互恩怨难解;尽管仅一水相隔,彼此却似乎相距甚远,在很多方面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理解,两国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不过,无论再为纠葛,双边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在促进两国沟通方面,大众传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类书     
《出版史料》2004,(1):128-128
日本的类书始于平安时代源顺所编的《和(倭)名类聚抄》(934年)。日本的学术和文化都受唐代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类书自然也传到日本。日本的类书源于中国殆无疑义,这一点也为日本学术界所承认。《和(倭)名类聚抄》原为10卷,后来又有人补编10卷。全书内容分为天地、人  相似文献   

18.
清时,中俄两国交往频繁。为了便于交往,两国国君互递国书,这些文书既是中俄交往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中俄关系不可或缺的宝贵史料。本文拟从清代两国国书的书写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两国外交文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妈祖在琉球被称作"天妃",是中琉两国共同信奉的海神。明清时期伴随朝贡贸易而日渐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视作维系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中琉两国使臣多次感遇天妃灵应事迹,并将其载入"使录";琉球的天妃信仰及庙宇建造、祭祀仪轨等相应宗教活动也在使臣文献中有所记述。明清"海丝之路"历史背景下的妈祖文化传播经历了"由闽入琉"、"由民到官"的漫长过程。当下的妈祖信仰则将以"海丝"战略与"非遗"建设为双重契机,继往开来地发挥其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海长崎间的交往,历史悠久、往来频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且对两国与欧美国家的交往起到了桥梁作用,在中曰关系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仅以笔者近年来的研究所及,撮要叙述上海长崎间交往的若干史实,略加评说中日两国学界的研究状况,藉以引起学界的关注和研究以及为推进今后两地交往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