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持续性减贫的重要制度保障。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核心,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文章以武陵山民族聚居区为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通过对该区域图书馆阅读推广职能优势及阅读推广实践的论述,探析其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广电总局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电总局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于近期成立广电总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由领导小组统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资源力量,推进实施智慧广电系列惠民工程,落实总局定点帮扶山西平顺和四川德格工作责任,组织对口支援江西大余、青海囊谦以及协调行业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各项工作。另一方面,研究制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年帮扶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进入“后脱贫时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是脱贫后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再出发,也是事关脱贫成果巩固、顺利地转入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应该发挥自身媒体优势,主动作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正>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转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阶段。脱贫攻坚期内,济宁市兖州区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要求,全区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下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阶段的档案工作提供了借鉴。一、坚持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责任济宁市兖州区建立“区抓推进,镇街、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对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街配备专职工作队伍,各村安排专人负责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3月22日,中央公布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意见,为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明确了任务,确定了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探索"三农"与金融的融合形式、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发展是金融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使命.在各类金融服务模式中,债券作...  相似文献   

7.
周芬 《中国档案》2023,(12):30-31
<正>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推进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毕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笔者通过对毕节市档案工作情况的调研、分析,认真总结提炼自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档案事业发展成就及实践经验,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王宏 《中国记者》2024,(3):87-89
<正>以主题活动为抓手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主题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选题策划接地气,契合农民需求,要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特色IP,发挥全媒体联动优势,利用新媒体平台讲好乡村振兴故事。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的重心由此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要求,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9.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媒体肩负着为乡村振兴鼓与呼的重任。驻地记者要发挥离“三农”最近、了解“三农”实情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及时宣传到位,做乡村振兴的传播者、记录者、推动者、守望者,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提高媒体在当地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孙晖 《新闻战线》2022,(5):110-112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系列纪录片《稻乡澎湃》创作的背景和出发点,也是其视角格局的基点。《稻乡澎湃》扎根乡土,取材地方,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时代性和乡土性,以真实为底色、纪实性叙事为主要手法、人物塑造为核心,展现了饱含家国情怀、极具风土人情的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相似文献   

11.
树立"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发展理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发展方向,树立"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发展理念,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挖掘优势资源布点乡村旅游湘西历史文化厚重、山水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人文风情、文化古迹、良好生态是湘西州乡村富集的优势资源。州委、州政府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掘资源,实现连点成面。  相似文献   

12.
冷利琴 《视听》2024,(1):122-125
从媒介情境论的理论来看,“黔韵说唱”系列短视频构建出农产品蓬勃发展的经济形象,传统朴实、生动有趣的文化形象,勤劳朴实、富有歌唱特色的乡民形象。该系列短视频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等价值意义,为媒体内容生产者书写乡村形象和传播乡村文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承。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是促进乡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公共图书馆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文章提出公共图书馆赋能乡村“复兴少年宫”的观点,并从“聚合全要素,健全阵地机能”“打造全场景,丰富阵地技能”“贯通全周期,提升阵地潜能”三个层次,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乡村未成年人阵地服务的空间及效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处理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乡村文化自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抓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国家行政力量推进,也需要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自组织的民间力量。二者的双向嵌入能够实现国家公共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自组织发展的有效衔接,让村民享受到国家文化惠民的成果,同时也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双向嵌入的有效途径是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来引导、培育、扶持乡村文化自组织发展,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乡村文化自组织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乡村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在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在乡村振兴叙事方面通过个人化内聚焦视角与编辑式零聚焦视角相结合立体呈现乡村振兴故事;以多文本、碎片化、数据化的新闻叙事表达强化乡村振兴故事传播力;以开放性叙事建构场景化与沉浸化乡村振兴叙事生态,实现了展示乡村建设新貌、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凝聚乡村振兴共识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科 《四川档案》2022,(2):60-61
<正>2021年7月,响应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号召,我被选派到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诸葛寨村驻村帮扶。时至今日,驻村已近一年,从初到时的紧张忐忑到现在的完全融入,一路走来,有苦有乐,学到很多,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17.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宗旨、功能和基本理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存在高度的内在契合,能够有效应对"基础建设薄弱""贫困文化蔓延""文化矛盾频发"等乡村文化建设困境,从而助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进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路径,需要从多维度、多视角出发:其一,增加文献储备和情报收集,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研究;其二,参与数字乡村振兴战略,缩小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其三,发挥社区记忆功能,加大我国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其四,及时关注文化教育短板,有效促进我国农村文化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共分8个部分35条细则,对今年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建设发展治理等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展开全面部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  相似文献   

19.
产业是培育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和基础,同时也是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湖北《三峡晚报》系列报道《探访宜昌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链》为例,探讨产经新闻做出深度的同时兼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是中国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走好精准脱贫、衔接乡村振兴之路上,出版业不负使命,勇作为、敢担当,以行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战.文章从精准扶贫的逻辑思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持续扶"的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出版人、公益性出版单位、经营性出版企业在扶贫实践中的作为与担当,总结并梳理出版业赋能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提出在"如何持续扶"中仍需再度接力乡村文化振兴,引导出版转型成果下沉,坚守并践行出版服务公益精神,继续书写出版扶贫的光辉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