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立足时代发展大势,积极构建现代化的新型校园媒体是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新型校园媒体,应做到坚守与创新并重: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统一,坚持传播社会核心价值,创新推进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大学—校媒—师生"三方互动的沟通协商方式,成为师生参与校园治理的"桥梁",打造推动高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王亮 《今传媒》2016,(3):10-11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对中亚各国的对外传播将由形象传播进入到战略传播的新常态.构建一套有针对性的陕西对中亚地区对外传播战略,是提高陕西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软实力和影响力、加快新丝绸之路建设、实现陕西与中亚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在对中亚对外传播中,需要在对外传播理念、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有效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积极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各级联动,扎扎实实推进硬件工程建设;必须大力繁荣面向基层、面向"三农"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交流和传播;必须搭建一个加快推进农村广电建设、繁荣农村广电传播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我国新闻传播工作的时代课题与努力方向。以有效国际传播路径构建为研究视角,我们要夯实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国家实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倡导"平等包容"的国际传播理念,拓展多维立体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韦诗业  龙琪秀 《传媒》2021,(19):87-89,91
"软传播"和"硬传播"皆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基本手段.伴随新媒体的推广普及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民族地区大众成为习惯接受"软传播"信息生产与消费的新一代大众,"软传播"场域也因此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主阵地.然而与"硬传播"相比,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软传播"相对不足.今后,应充分重视以"软传播"强化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同时建构完善的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反馈机制和调节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福建担负着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任。新加坡是东盟中的重要国家,与福建有着长期的经贸联系,而在海外媒体上塑造良好形象,有助于双方经贸文化交流。本研究基于NOW语料库,采用主题模型的研究方法,对新加坡主流英文媒体(以《海峡时报》为例)上关于福建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福建在新加坡媒体上的形象构建情况。在新发展环境下,福建省的政府部门、传播机构、学术组织等应相互协作,明确福建形象的内涵与特点,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为做好对外传播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2004年福建省委正式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海西"成为福建省的又一代称。十年来,国内媒体特别是省内媒体对福建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教文卫、环境、旅游、自贸区和两岸关系等方面再现了福建省的媒介新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和传播良好的福建新形象,既要尊重和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利用议程设置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还要注意凝聚两岸媒体的协同力量,维护正式媒体关系,为福建新形象的传播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传播力即大众传媒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本文依此构建"PRIME AIM"模型,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大学出版社的单项及综合传播力得分,结合现实从营销与品牌、运营与管理、知识与社会、产品与创新、发展与文化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描述。提高传播力就要推进整合营销、打造独具品牌,贯彻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化管理,细分出版领域、积极"走出去",创新消费需求、追求文化品位,执行特色路线、树立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的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中央对如何增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目前,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内的中央主要媒体,正在深入学习、积极贯彻、全面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研究当代世界的国际传播,方能知己知彼,在国际舆论传  相似文献   

10.
在提高报纸版面质量的同时,提升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等系列“微矩阵”的传播力,举办社会公益等活动,扩大发行、吸引广告投入;重视品牌营销推广,使之成为报社发展的第四个轮子;积极推进新媒体建设,推动报网端在融合基础上差异化发展,构建全新传播业态,对全业务链条进行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11.
严励  孙聪利 《今传媒》2012,(4):12-14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网络传播之间具有双向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者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为网络传播提供了宽松的舆论氛围;网络传播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推动社会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网络传播之间具有双向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者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为网络传播提供了宽松的舆论氛围;网络传播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推动社会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齐鲁智慧媒体云"作为全媒体传播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了大众报业集团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本文从建设思路、建设内容、服务功能、创新维度、融合探索等方面呈现"齐鲁智慧媒体云"支撑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思考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常江  田浩 《青年记者》2021,(18):21-22
数字媒体时代的情感越来越具有可见性,启示我们从社区传播的角度对情感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本文认为,情感社区传播的核心原则在于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不仅应当成为社区传播行动中的策略方式,也应当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对象。社区传播工作应积极推进情感社区建设,为社区成员的日常生活构建良性的情感场域。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发展路线图指出,丝路沿线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应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海外华文媒体作为连接中国与当地民众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一批以新媒体为特征的新生华文媒体集团开始涌现,积极传播中国的形象,更是把民心相通往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和传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媒体要将内容建设作为根本,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保障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游宁剑 《东南传播》2021,(11):51-52
福建"红色家底"深厚,"红色记忆"众多.在建党百年之际,做好福建百年党史的影像化传播,既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将成为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意义特殊,挑战巨大.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准确完整且生动鲜活地在"悟党史"中重温红色记忆,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可亲可爱可敬的青春样貌?如何结合现代传播理论和实践手法,尽最大程度吸引年轻人关注和参与?这成为党史传播实践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2021年百集全媒体系列报道《福建这么红》的实践中,从前期策划、内容创作、影像编辑、传播效果等方面,尝试研究探讨"如何打造红色IP品牌,构建红色记忆,凝练青春内涵,为红色资源注入生动鲜活的现代表达,实现红色"出圈".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政府广电管理部门和各级广电媒体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无线覆盖工程"等系列国家工程,农村广播电视台网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村广电覆盖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还将继续推进"户户通"工程,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我国农村广电网络硬件建设没有太大的问题。在软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时代,面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与迭代更新的传播形态,传统媒体要想在一片唱衰声中求生,转变思维方式尤为重要。融媒体时代促使传统媒体要直面多样化需求的挑战,应当主动"融变"思维,以互联网思维统领采编流程,以优质内容推进媒体建设,将用户思维渗入媒体融合,以跨界思维搭建多元平台,积极探寻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邱瑞贤 《传媒》2021,(6):22-24
在移动传播时代,主流媒体要借助全媒体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广东省委、广州市委部署要求,2019年下半年以来,广州市围绕构建"全市一盘棋"的大宣传格局,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全力以赴推进市(区)融媒体中心云平台建设.2019年10月12日,广州11个区融媒体中心均完成挂牌并入驻市级技术平台;10月22日,由广州市委部署、市委宣传部统筹指挥,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提供技术研发,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正式上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