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萃     
《视听界》2004,(3)
数字技术将深刻改变现有传媒格局2004年第2期《电视研究》登载陆小华的文章:《数字媒体观与传媒运行模式变革》。文章指出,所谓数字媒体观,就是把一切基于电子技术的传媒形态都视为具有共同技术内核、运用规则、分享基础的统一体;不同形态的传媒,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都是基于数字技术内核及其运作规则、分享基础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手段。数字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也就为不同传媒形态或业态(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报纸、刊物等等)的聚集,提供了新的基础,提供了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基于数字媒体观,传媒集团间不同部分的位置,价值就可能需要重新估价,重新寻找其管理、利用方式,传媒集团外部的诸多资源具有什么样的投资价值,就需要重新认识。这可能使传媒间  相似文献   

2.
杭敏 《传媒》2019,(15):17-18
在数字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消费行为与产业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受众的多任务行为、跨平台消费,以及在社交媒体中的经验分享行为特点愈发明显。消失的边界、迁徙的受众,以及变化的传媒经济属性等都在重塑传媒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格局下广电传媒的现状与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催生了很多新媒体的同时,也使得各种媒体融合的趋势表现得日益明显,了解电视传媒在这种融媒体格局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很多的新兴学科,数字媒体就是这些新兴学科中的佼佼者,本文从数字传媒的本质出发,结合数字媒体建立健全过程中的实际,对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继2012年易传媒发布2012数字媒体展望后,报告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从业者竞相下载推荐并展开热烈讨论。今年易传媒继续与业界分享过去一年的积累,为广告主提供最新资讯,解读2012数字媒体广告,展望2013。日前,《2013中国数字媒体广告展望》已正式推出。在此次的展望报告中,可以看到"媒体购买"到"受众购买"的观念转变;也可以看到大数据的发展热潮下,消费者洞察的重要和数据应用的美好前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技术的革命性进步,数字电视、网络电视、wifi的普及,宣告了电视媒体过剩,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电视台都受到市场的压力.在数字时代,我国电视媒体面临的是传媒行业的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我国的电视业正面临重大变革的前夜,我们需要做的是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挑战摆脱以往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状态,基于商业模式的三个要素进行系统地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丁秋月 《传媒观察》2004,(12):42-43
科技革命正在改变媒体,数字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改变不同形态传媒的边界,造就新意义上的数字媒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产品和通讯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渐崛起为公认的第四媒体。进入21世纪以后的几年里,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的“手机短信”迅速成为“第五媒体”,虽然其表现形态和作用方式与其它几类媒体迥然不同,但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却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李鹏 《今传媒》2005,(12S):60-62
中国传媒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数字付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列车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新型媒体不断崛起。分众传媒凭楼字电视广告模式在纳斯达克掀起一阵资本狂潮之后,汽车、火车等也开始成为传媒公司眼中的香饽饽。 对于列车电视市场的先人者——广源传媒来说,先声夺人,先人为主,无疑将会成为最大的赢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新民 《新闻窗》2006,(1):11-13
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媒介和传输,接收手段层出不穷,昔日拥有绝对传播优势的电视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电视时代”的辉煌渐渐发生变化,“后电视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基于这一观点,本文立足于电视从业者的角度试图对后电视时代概念予以界定,并探讨电视传媒在这一时代的生态、质态、形态和业态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媒介大汇流下的“融合新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雯 《传媒观察》2006,(10):28-3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与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传媒形态的推陈出新与传媒产业的整合重组已是当今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这一变局中,新闻传播也正应势而动,从规则、流程到渠道、方式都在发生巨变。突破传统的载体藩篱,以“融合新闻”赢得竞争,成为新闻传播变革的必然走向。“融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催生了很多新媒体的同时,也使得各种媒体融合的趋势表现得日益明显,了解电视传媒在这种融媒体格局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琳琳 《记者摇篮》2009,(10):41-42
近年来,随着传媒市场渐趋开放,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数字媒体迅速崛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媒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媒体价格战、促销战不断升级,利润减少、成本增加、两极化趋势凸现。  相似文献   

13.
邱源子 《传媒》2015,(7):56-58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形态的媒体彼此交流,共享各种传统的、新式的信息服务内容,传媒产业融合的蓝图正在被勾画.作为电视媒介主要节目类型的纪录片,固然要适应媒介融合的大背景,探索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由南京广播电视台为首个国家公祭日创作的30集系列微纪录片《城殇》,每集时长约3分半钟,在电视台与网络同步播映,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思考《城殇》在新媒体语境下创作手法与运营模式的成功之处,有助于为专业机构制作优质微纪录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杨若飞 《新闻世界》2014,(4):183-185
本文以传媒上市公司华数传媒为例,对其运营模式包括公司架构、公司战略、多通道媒体内容运营平台和数字版权管理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了华数传媒多通道媒体运营平台中的互动电视平台和互联网电视平台,并分析其促进各平台不断发展的措施,试总结华数传媒公司运营的成功经验,为其它传媒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催生了很多新媒体的同时,也使得各种媒体融合的趋势表现得日益明显,了解电视传媒在这种融媒体格局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首届中国数字传媒高峰会议圆满闭幕了,这是国内首次融电信、广电、移动、影视制作IT网络电子书刊、出版、法律等跨媒体,跨系统的数字传媒高峰会议,它预示着这些不同传媒与系统之间的融合与协作有着美好的前景。在本届高峰会议论坛期间演讲报告精彩纷呈,内容颇丰。与会者的论述不乏有很多新意和特色,他们在不脱离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结合本国实际,从整体利益出发,阐述出一些较为创新的操作方式与盈利模式,这些论述和观点将会在我国今后数字传媒产业化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精选其中主要内容进行剪辑编排,力求保留原作者观点、看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携手的隐患 同是电子媒体。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广播和电视视作一对亲密无间的兄弟,而且,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逐渐打破两者间的藩篱。使得用共同的形式储存和传输音频、视频信息更为便捷。在广电集团、总台纷纷成立的今天,为实现规模效应,寻求集团各成员之间“1+1〉2”的互补效应,让广播和电视这两种兄弟媒体携手共赢就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选择。比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以品牌为纽带。进行了广播和电视媒介合作互补的许多有益尝试:每天早晨8:00-9:00。“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联播同一档新闻节目.“第一财经”频道中的《中国经营者》、《财经郎闲评》等节目也曾被直接用于广播频率的播出。  相似文献   

18.
岁末年初,从中央到地方各层次各品种的媒体,包括企业传媒,都在总结过去,筹划未来。有的要改版,有的在调兵遣将,目的都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将自己的媒体(包括媒体集团)做大做强。本期发表新华社《中国记》杂志吴长伟的章《新闻媒体资源整合的思考》,就是想给在资源整合中的媒体一点启发。[编按]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媒介融合"作为一个流行词汇在传媒行业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介融合的现象日益广泛。对于广播媒体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鉴于此,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融合的模式探讨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期,电视的出现和普及使其成为传媒领域的明星,并迅速取代了广播的传媒优势地位,广播媒体成为弱势媒体。自此以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纷纷出现,迅速占领传媒市场,这些新媒体传播及时、覆盖面广,而且收听方便、与受众互动性比较强,打破了媒介传媒的神秘性,人人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20.
靳智伟长期从事中国广播电视传播、事业政策、技术政策的研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和《电影法》前期调研和起草工作。他的现任职务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央视市场研究高级媒介顾问;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而他在社会上的兼职身份还有:国家广电总局产业发展蓝皮书编委、撰稿人;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学理论研究会理事;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特约研究员;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专家智库及国内十余家重要媒体媒介顾问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