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来,我国新闻界特别是新闻理论界对于新闻学的主要基本观点有过许多争论,这是可喜的,但有些问题至今尚未求得共识,这不仅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系统、完善,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创新、发展。这里就以下问题谈谈看法。首先,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也最激烈。最早有人提出新闻事业是“阶级斗争工具”,后又说是“阶级舆论工具”;与此相对立,另有人提出新闻事业是“社会舆论工具”或  相似文献   

2.
新闻事业的特性和社会功能是新闻学的两个根本问题。也是目前存在着分歧的问题。正是由于对这两个问题认识和理解不一致,出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产生了种种分歧。有人认为新闻事业是党政机关的“喉舌”,有人认为新闻事业是“以报道新闻为主要手段的阶级的舆论工具”;有人认为新闻事业是“传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传统的新闻学论著大多是这样论述的: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并影响现实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的宣传舆论工具。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不是还包括舆论监督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不是也包括舆论监督呢?在传统的新闻学论著中,往往对此讳莫如深。新闻舆论监督这个十分重要的论题,多年来几乎成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中的一个禁区。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不能忘了党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新闻事业作为党的喉舌是很光荣的。新闻事业当好党的喉舌并不是一件容易  相似文献   

5.
对于把党的新闻事业的最根本的特征,形象地比喻为“觉和人民的喉舌”这样一个命题,近些年来,却成了我国新闻界争论颇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人更把它讥之为“器官论”,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病态”,是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扬言要把它从新闻学中排挤出去。因而,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正确命题,毫不含糊地回答对它的种种指责和非难,对于明确新闻工作的性质,坚持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于把党的新闻事业的最根本的特征,形象地比喻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样一个命题,近些年来,却成了我国新闻界争论颇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一些人更把它讥之为“器官论”,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病态”,是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扬言要把它从新闻学中排挤出去。因而,怎样认识和理解这个正确命题,毫不含糊地回答对它的种种指责和非难,对于明确新闻工作的性质,坚持新闻工作的正确方向,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现在或是今后,都是一个极为严肃的课题。应该说,无产阶级政党把自己的新闻事业,视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闻史上,没有哪一种理论比“耳目喉舌”论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长远,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诞生后,“喉舌”论几乎成了党的新闻工作者的金科玉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与动摇。“喉舌”论也就成了新闻理论探讨中的一个禁区。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谈到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时,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新闻事业是喉  相似文献   

10.
党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新闻事业的党性,则是一定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是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的舆论工具,是阶级的喉舌和耳目,具有强烈的阶级倾向性。一定阶级的政党无不自觉地以新闻工具作为自己的斗争武器,无不要求自己的新闻事业在工作中体现本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这也就不可避免赋予各种新闻事业以鲜明的党性,这是阶级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正常现象。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由于资产阶级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总的、根本的看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喉舌论“(世界上所有的新闻机构都毫无例外地掌握在一定的阶级、阶层、政党、政治集团或政治代表人物手中,是一定阶级、阶层、政党和社会集团的“耳目和喉舌“);“党性论“(党性是阶级性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公开宣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立场和党性观点,揭露并批判资产阶级新闻学所标榜的“客观“、“公正“的虚伪性);“导向论“(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对人的思想、社会舆论走向的导向作用,强调无产阶级新闻宣传旨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论“(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十分重视新闻宣传的艺术技巧,反对简单、生硬、哗众取宠和形式主义);“人才论“(强调要“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高度重视新闻队伍建设,提出诸如“四句话“、“五个根底“、“六种作风“、“12字标准“等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谓“喉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报纸要为党立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观点、主张,使党报成为党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党报不能和党唱不同的调子,不能用不协调的声音去扰乱读者的视听,  相似文献   

13.
“喉舌论”,在以往的新闻活动中曾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概括性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这一概括性形象已显得缺“胳膊”短“腿”,不足以怍为新闻事业的一个科学性定论。所谓新闻观念更新,无非是对以往新闻活动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形成的概括性形象和认识,依据新闻规律和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将其过时了的、有错误的、欠准确的、带片面性的,用反映同类事物新发展的、本质的新观念加以代替。我同意《新闻知识》1987年第2期宋志耀关于新闻观念更新的见解。时于“喉舌论”这一概括性形象,也应本着观念更新的精神去思考。所谓“喉舌论”,即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这一强调党报喉舌性质的定论,自形成之日起到如今,不仪成为新闻工作者而且也成为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指导新闻实践的一个重要定论。目前,有的党报、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学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新闻事业空前繁荣,我国的新闻理论界也空前活跃。近20年来出版的新闻学著作,比过去60年间出版的新闻学著作的总和还多。但是,勿庸讳言,新闻学中的一些老争论并未真正解决,新的争论问题又冒了出来。我认为,有些争论是政治问题,即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问题;有些争论,或者说多数争论,是属于学术问题。本文想就新闻学中一些有争论的基本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媒体是一定阶级、政党等特定社会群体的喉舌工具。我们的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地州党报作为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在全面宣传党的主张、着力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而且必须继续成为地方传媒中的主流媒体,成为新闻宣传和新闻信息传播的主阵地和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报纸似乎有唯“论”的习惯,总要在不同时期立个“论”,似乎不立个“论”,报纸就要失去“主心骨”似的.然而恰恰是,立了“论”便制约了报纸功能的发挥,束缚了记者的手脚. “阶级斗争工具论”沿用了许久,报纸的多功能被阶级斗争的报道代替了,记者几乎成了人民群众害怕的人物,报纸失去了大部分群众.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一“论”逐渐销声匿迹了.以后又有人给报纸立论,叫做党和政府或者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很快又有人发现这个“论”有失妥之处,于是又立了个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论”。不用赘述,这论自然有其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新闻要立法,然而,谁是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加以澄清。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党的喉舌”、“党的耳目”,我们则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凡事都应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若如此说,则我们的整个新闻事业纯粹变成了执政党的工具,我们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自然也就非执政党莫属了。果真如此,则新闻法实在可以不要。因为执政党内部已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还要节外生枝地搞个新闻法做甚? 或曰,我们的新闻立法是为了保护新闻自由,因而权利主体自然应该是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这种说法也不无偏颇之处。什么样的新闻事业?哪一类的新闻工作者?谁才可以办新闻事业?哪些人才能成为新闻工作者?倘有人对此加了不适当的限定,则所谓的新闻自由的真实或公正的程度势必大大打上折扣。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下,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喉舌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又成了问题了。有人把“喉舌”论斥之为党和政府违反新闻规律、强加在新闻界头上的思想枷锁,是推进新闻改革的绊脚石,有人公开撰文提出《喉舌论应扬弃》,鼓吹从传统的“喉舌”观,改变为“镜子”观,否定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宣扬“新闻观念要全面更新,全方位更新”,把坚持传统新闻理论的人,讥之为思想“僵化”、“保守”。与此同时,不分良莠大量  相似文献   

19.
(11)新闻学是研究____的一门学科。(12)新闻学从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和应用部分等三部分。应用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什么是新闻?众说纷纭。按陆定一定义,新闻是____。(14)在存在着阶级对抗的社会中,任何新闻事业都有____性。为维护、争取本阶级的____而展开的阶级冲突,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新闻事业上来。因此,我们无论写稿、编稿,都应坚持____阶级的立场、观点。(15)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____。服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按照党性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喉舌的性质要不要坚持?这是目前新闻改革中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类意见认为,把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比喻为党的、政府的、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恰当的;把喉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性质,也是正确的。这种提法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势和长处所在,在新闻改革中应当坚持,至于理解和执行上可以有所改进。另一类意见不同意上述提法,其中有多种原因。主要的一种认为,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喉舌,或耳目喉舌,同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