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从传播媒介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信息社会主要经历了四个时代,即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无线互联网传媒技术既决定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传媒特性,又决定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传媒技术是信息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是一个完整体系,从人类传播过程的角度解释信息技术体系,它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即计算机技术(大脑)环节、互联网技术(记忆)环节、智能技术(功能)环节、芯片技术(机体)环节、无线网络技术(神经)环节。信息技术体系的这五大技术环节也就是一个正常人体的完整体现,它既是互联网传播媒介区别于传统传播媒介的根本所在,也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与传统传播媒介具有内在联系的根本所在。大文化即整体文化,它是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文化、理论文化等介入自然、介入社会、介入经济社会生产等各个方面或各个领域的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共同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体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综合力、功能力及其作用度的体现。大传媒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传媒共同体,它包括:1.传媒自身各类传播媒介形态构成的共同体;2.传播媒介形态与其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构成的共同体以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综合力、功能力及其作用度的共同体。大智慧是指人们认知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智慧力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广度和作用度。共发展,即共同发展,其中"同"是指理念、目标、利益的一致性,它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传媒经济的角度分析,所谓共同发展有两层含义:1.传媒产业实体的共同发展,即各类传媒形态本体的共同发展;2.传媒经济与其他物质经济的共同发展,即把传媒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体系内部与其他经济体共同发展。大文化、大传媒、大智慧、共发展是信息技术时代传媒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又称"三大一共"发展模式。模式中的"大文化"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体现的是"模式"的历史文化底蕴、现代的文化创新以及"模式"建构的文化性、科学性;模式中的"大传媒"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传播媒介在"模式"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功能力展示的路径。模式中的"大智慧"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灵魂,它体现的是"大文化"、"大传媒"的本质以及"大智慧"功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模式中的"共发展"是该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它体现的是"三大"理论体系内部的协调发展、是"三大"功能力的开发与经济社会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发展、是"三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传媒产业要求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大文化、大传媒、大智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力,推促我国传媒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2.
人类传播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产物,它是人类生命运动的一种模式。根据人们对于人类传播特质的认知,人类传播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时代,即人类本能传播时代、人类阶级传播时代和人类科学传播时代。人类传播的本质与传播媒介的本质共同受制于人类体质机制,所不同的是在人类体质机制体系内的不同具体体质机制的功能力的外化上。传播媒介的本质是人类视听觉器官功能力的外化;人类传播的本质是人类体质传播机制的外化,或者说是人类体质互动传播机制的外化,是所有社会人的本能,是构成人类生命体的重要机制。传播媒介功能力是各类传媒形态在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能够展现出来的能力。传播媒介功能力的展现必须具有两个关键性的条件,即传播媒介实体能够直接表现出来的功能力和传播媒介本源体功能力的开发利用度。传播媒介功能力展现的这两个条件,前者是"表",后者是"本"。只有实现了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的"表"与"本"的有机结合,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才能够成为实实在在的传播媒介实体功能力,人类传播的终极目的才能够得到实现,传播媒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促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传播媒介思维人类传播这一人类生命运动模式的灵魂,离开了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人类传播就失去了生命力,就是一个对经济社会发展毫无任何意义的摆设。现在,人类传播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电子"机器人"传播时代,人类的传播方式将由过去的"单向性"传播→"双向性"传播→"多向性"传播转向电子"机器人"传播,即复合型传播。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一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告诫国人: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深度运用先进技术之路,就是赢者之路。传媒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即专指运用到传播媒介领域内的信息技术。自人类诞生以来曾被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六大类:语言传媒、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传媒等。同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相适应,传媒技术也有六大类:人类肌体形成的天然性传媒"技术"、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广播技术、电视广播技术、互联网传媒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思维是万物之灵——人类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作的思考。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心智运动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实际,未来传媒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系战略,它主要是由传媒绿水青山发展战略、传媒经济理论发展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战略构成。  相似文献   

4.
从常规性理论的角度,人们对于传媒经济的解读,通常把握三个角度,即传媒形态的角度、文化经济的角度和应用传播学的角度。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同其相适应,经济社会又出现了两种新的经济模式:1.线上经济模式;2.线下经济模式。传媒经济共同体是实现智能化时代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在智能化时代,一方面是整体传播媒介自身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有效的、快速的扩充了传播媒介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各部门,特别是各类产业实体的产品更加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推广,于是,经济社会就成了传播媒介功能力发挥的助推器。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在特定的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其典型个案应是欧共体。传媒经济共同体是智能化时代服务于人类共同体的各类传媒实体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是智能经济条件下由纸质传媒、传统电子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互联网传媒结成的理念性传媒集体组织形态。在信息技术时代,"传媒+"资源总量同全球社会性资源总量成正比,同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同"传媒+"资源行动计划的实施度成正比。这三个成正比就是当代传媒人必须确立的传媒资源意识,简称为"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实践已经证明:确立了"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的传媒人就是传媒的赢家,反之,传媒人就会不自觉地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性,因此,人类要做好每一种事情都必须按规律办事,不得违背事物特有的规律。当前,我国传统传媒问题的核心就是违背了这种规律,其表现就是尚未科学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改变传统传媒的现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关键。在现代社会,人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时代性"文盲"还严重的存在着。因此,在观念上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价值观、在实践上成为行业的知识里手已成为人们走上成功的必由之路。科学就是关于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学问,它具有三个层次的定义,即科学是关于事物本质的一种看法、科学是一种知识、科学是一种规律理论体系。传媒经济科学学是新传播科学学结构体系中的一门分支科学学,它研究的是传播媒介实体、传播信息价值、传播知识价值的实现以及传媒运营机构的建立和作用力发挥的机制,其核心是探究传媒经济运营的支点理论——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同其相适应的传媒文化产业机构的创建与创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三大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对于当代传统传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大传媒发展规律的特性是:1.传媒传播功能力渐进规律;2.传媒本质渐显规律;3.整体传播媒介结构叠加规律。传播媒介发展的这三大规律的特质作用力直接或间接的决定或影响着人们的传媒思维方式,决定或影响着传播媒介的生命和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6.
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不断升级和走向成熟,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时代——传媒经济时代(注:简称为传媒时代)将在信息经济社会内部形成,并成为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推促力和重要的新型商业传输力。要保证传播媒介智能化推促力和新型商业传输力的充分发挥,转变传统传播媒介认识观、确立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方式是关键。合格的传媒经营者,一定要在懂得传媒经营技巧和传媒政策的前提下,还要真正懂得三种最基础性的传媒理论,即传播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理论和传播媒介革命。传媒本体是指人、事、物,而这种人、事、物绝对不是指自然人和没有任何内容的事、物,而是拥有丰富信息内容的人、事、物,也只有这样,传媒促使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作用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能够发挥传媒作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人与事、物的最佳结合,绝对不是分离的,因为人与事、物的分离就会造成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失去了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就会造成载有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媒质(介质)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传媒社会是指以传播媒介为支柱的社会,是从传媒的角度对信息社会的解析。可见,传媒社会与信息社会同属于一个社会范畴。传媒社会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在传媒社会里,传播媒介是轴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传媒这个轴心连接起来;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的。传媒"产事剥离"模式是指依据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和传播媒介在国家还存在的人类社会体系内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基本特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传媒文化事业体制与传媒文化产业体制的共同体。要保证传媒"产事剥离"模式功能力的实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传媒思维观,这是有效保护我国传媒绿水青山的关键。四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告诉人们:传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文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主要有三大根本性的支柱:1.传媒形态;2.传媒技术;3.传媒信息。  相似文献   

7.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个阶段。生命的"产生"是生命个体的形成并以其物质体的形态成为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一员;生命的"存长"是指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成长;生命的"消存"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要求,生命个体消亡后的存在模式。人类生命体系不仅具有一般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而且在其生命体系中所体现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尤为突出。所谓"生命"群可区分为有机生命群和无机生命群两大类就是根据人类生命体系特征得出的结论。人工智能机是人将其"智能"外化在"机器"上以后"机器"才能够成为智能机,其智能不是机器的本能,而是由人外化给机器的。人工智能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机器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机器人永远是机器,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人;机器人代替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人"教给"机器人去做的,绝对不会相反。传媒生命是人类本体生命体的外化,它属于人类无机生命体。这种人类无机生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人类智慧通过人类本体生命体逐渐外化到传播工具上,这时,一方面是人类无机生命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人类无机生命体功能力的人工智慧传播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传播重要工具。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传媒生态决定传播媒介的生命,决定传播媒介的机构,决定传播媒介的未来。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传媒生态战略实施融合,进而改革或改变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质的传媒生态管理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的封闭型转向生态性的开放型,必须从传媒技术性生态位转向传媒市场性生态位;必须从单体性的"独轮"生态运营模式转向开放性的"多轮"生态运营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传媒思维转向生态性传媒思维。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且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那么,怎样理解人们之间的这种交往呢?回答是:传媒绿水青山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与数字化相伴的是就是传媒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2010年12月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步步落实,三地传媒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有利于推动三地传媒产业突破地域局限,实现具有低成本运行、优势互补等优势的三地传媒产业一体化。本文将从传媒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和重大意义两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的京津冀传媒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邹魏  德萍 《新闻采编》2009,(4):29-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传媒业已从单纯的文化型转向文化经济型,传媒经济和创意产业的概念应运而生,呈现出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它的兴起,既是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传媒经济陕步跨越的必由之路,更是创意产业拓展空间的必备平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引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坚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需要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文章从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背景和意义出发,梳理目前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科技创新现状,并提出我国出版传媒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策略,即宏观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协同和企业提质增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发展跨媒体传媒集团符合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传媒产业发展壮大,迎接未来挑战的战略需要,也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何处入手呢?我们党采取了从解决理论问题入手的方针,并根据当时的实际选择了"真理标准"和"按劳分配"两大理论问题,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真理标准"和"按劳分配"理论大讨论。笔者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开始起步并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种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人类对其现象的发现、认知开始的,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无一例外。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也是从对传媒经济现象的发现、认知开始起步的。作为研究起因的现象,可能就是未来新科学终身的研究对象,也可能就是未来新科学研究的"路引子",它的"任务"就是引领研究者进入新科学本质研究的大门。传媒经济研究"动因"的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传媒形态实体内在动力的客观性;2.传媒经济研究条件的客观性。理论是一门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科学是人们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所谓理论科学就是关于对事物本质规律认知的学问。传媒经济学是一门新生的理论科学,即对于传媒形态本质规律认知的学问。任何一种新事物、新理论的出现、成长和发展都是在博弈中完成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律现象。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出现和发展也不例外,它的成长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同样是在博弈中完成的。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形成的具有中国传媒特质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支点理论体系;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发现了人类本体传播特质、人类本土传播特质以及人类传媒一体化特质即人类传媒融合特质,并形成了具有"三特质"特点的人类本体传播理论、人类本土传播理论、人类传媒融合理论,为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打好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借用人体结构描述了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元素理论、传媒经济专题理论、传媒经济支点理论——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础理论——人类本体传播理论、人类本土传播理论、人类传媒融合理论以及它们分别在人体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位置决定地位、决定权利、决定功能力。传媒经济理论在人体结构体系中的不同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传媒经济理论及其基础理论在宏观传媒经济理论群中的地位、权威性和功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刚 《新闻战线》2012,(1):16-18
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传媒产业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种种瓶颈,包括行政和市场双重规制,运营机制的僵化和新技术认知的偏差等。传媒产业破解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依靠创新解决从制度到运营再到技术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明 《东南传播》2014,(12):52-56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产业一直保持以高于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度发展,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国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传媒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仍然低下、传媒产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传媒体制的制约。因此,中国传媒要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应当是突破体制障碍组建"三跨"大型传媒集团;适当调整国有资本在传媒产业中的布局,适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大力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媒产业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6.
正影视动画作品作为现代传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2014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动漫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由此可看出,动漫产业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影视动漫产品的关系密切,现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数字制作技术、新兴媒体、智能终端都  相似文献   

17.
刘子晨 《新闻世界》2013,(3):111-112
竞争性战略联盟作为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当的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组建,对于传媒产业生命力的持久发展、传媒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对传媒产业中竞争性战略联盟现实案例的分析,简要阐述在传媒产业间组织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必要性,以期对现代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对传统的传媒产业商业模式的完善与重塑体现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带来的媒介融合将传统的传媒产业发展格局由各自分立改变为平台式上下游一体化生态模式,由此促进了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用户经营意识重塑传媒产业产品研发、制作、营销业务流程,使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得到完善;“关系”维度重要性的凸显倒逼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促使传媒产业探索个性化、草根化、小众化商业模式.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完善与重塑遵循着一条从草根到主流、从边缘到中心的道路,以技术创新带动商业模式创新,用户的互动、参与、共享成为推动传媒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王炎龙  蒋亚隆 《今传媒》2009,(11):16-17
传媒的飞速发展推动经济,传媒本身也成为一种产业.注意力资源的提升、新技术的融合变革、数字化产业的升级、信息的全球化消费等构成了传媒经济时代的复合特征.对于传媒经济时代,有学者认为:"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1]提出传媒经济时代的学者一致认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媒经济的崛起(牟荣,2002).  相似文献   

20.
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现代数字技术扩展了出版的范围和边界,为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出版原本是传媒产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但在现在这个空前复杂的跨媒体环境中,它与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图书馆等原本清晰的界限被打破,出现这样一种趋势,即"大出版时代"和"内容产业时代"的加速到来。各类媒体的互动、融合是当今文化传媒产业发展的大势,新闻出版业必须主动适应文化时代的新趋势,建立起"大出版"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