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杜京华 《大观周刊》2012,(32):263-263
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指导人们自觉、正确的处理自己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帮助人们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可以使人们在对美的追求中走向纯洁粜高.最终培养起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学习、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的素质、素养.  相似文献   

2.
陶莉 《新闻战线》2016,(4):22-23
大数据时代,网络审美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新形式,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给当代审美教育的繁荣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影响。如何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是网络审美生态系统建设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创作的艺术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节目的创作是门艺术,主持人自身的艺术气质是这门艺术的内核,不论是哪一类节目,哪一样式的主持人,都不可缺少艺术气质。主持人的艺术气质是什么?是主持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和审美体现。  相似文献   

4.
5.
6.
新闻不是一门艺术,不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和情景,发挥作者想象力创造的。新闻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去传播最近发生的事实,而另外的人则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来接受被传播事实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和艺术尽管在很早就发展成为人类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现象,但是如果从更原始的状况去考究,新闻与艺术有着很大的相同面,它们中所伴随的情感活动从性质上讲是完全一样的,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审美教育的含义、作用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状,从图书馆环境美、知识美、服务美和馆员美四个方面谈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鲁志宇 《大观周刊》2012,(28):220-2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获更多语文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中国民族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这两方面来阐述教材中的审美,探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进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消费审美化趋势的推动下,当代广告的审美状态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广告审美表现的符号性,对审美的文化性追求,审美情感的快感化,审美感知的全感互动等转变对广告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告的审美教育要适应这种转向,重视广告审美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强化课程建设、扩展教材体系、充实师资力量和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来适应广告审美教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仅在经验层面建构着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样态,而且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更为甚者,媒介文化也是联结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将媒介文化置于审美现代性视阈之中观察与分析,不仅可以见出媒介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诸多审美属性,也有助于我们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刘平  周翔 《声屏世界》2011,(3):37-37
较高的欣赏能力。欣赏能力包括完善的审美感观、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其中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是欣赏能力的核心。主持人要尽可能地用审美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敏锐地感应各种事物潜在的美的信息。审美想象力的丰富与否,也是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田浩男  侯长生 《东南传播》2021,(10):104-106
"泛审美化时代"的到来被视为消费文化下审美的异化,即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共同泛化,考虑到身体美学对于身体意识与环境共生关系的强调,可将其描述为身体景观进入大众文化被感性化,且受到消费主义过度关注,进而产生的审美话语丢失,身体在其环境中受到多重话语的摧残而缺少自发性的审美反思.本文以社会发展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身体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批判消费文化对于身体审美的消解和压缩,使身体呈现出更多的消极意义.并探讨消费主义对身体的压迫与身体审美直接进入大众文化环境间的密切联系,声讨非反思性的身体意识对身体审美话语的消解.  相似文献   

13.
摄影技术与手法在现代平面广告中的运用是平面设计界发展的必然,它的表达能力集写实性与抽象性于一体,更好地诠释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表现形式及深层次的内涵。摄影灵活多变,造型技法也使摄影美学与广告美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现代平面广告具有时代气息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什么是审美主体以及图书馆工作主体的素质要求,阐述了图书馆工作者如何通过自身的工作给读者一个能引起美感的对象,并力求使审美主体、客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审美素质的养成的前提条件是审美心理建构,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形式和内容的建构。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审美因素,发现其中的美。审美素质的养成应该通过审美人生教育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崔萍 《新闻爱好者》2011,(14):51-52
摄影技术与手法在现代平面广告中的运用是平面设计界发展的必然,它的表达能力集写实性与抽象性于一体,更好地诠释了现代平面广告的表现形式及深层次的内涵。摄影灵活多变,造型技法也使摄影美学与广告美学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现代平面广告具有时代气息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贝多芬<春天>录音版本的多视觉比较,分析作品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审美感受等.  相似文献   

18.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最早提出的,描绘未来生活的理想方式。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山水审美思想,对山水城市的构建以及人们审美心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山水城市为人们在生活中体认自然提供了直接的平台。山水城市的构建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延续,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高校学报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学术,轻艺术;重模式,轻特色”的弊端,封面设计普遍存在审美偏差。封面设计应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审美原则。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在图案、色彩、刊标、字体、摄影等方面,新颖、独创的艺术构思,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展现学术期刊的艺术个性,传达学术期刊内在的文化意韵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广告作为当代社会一种最具普遍性的大众消费文化现象,越来越多地以其趣味和情感肯定了消费生活和艺术之间的连续性.特别是在数字媒体时代,广告在形态上由平面化、静态化向数字化、场景化方向转变,在内核上则逐渐成为企业与拥有共同审美旨趣的消费者协同共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