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香港企业家黎智英带着《苹果日报》(《Apple Daily》)进入当时已经饱和的台湾报业市场。其对于台湾当局氛围和社会形式准确的把握,在版面内容上大胆手法的运用及颠覆传统新闻内容的全新主张,成功地行销了台湾版《苹果日报》。在"报网联动"的大背景下,《苹果日报(台湾)》也随之推出新的传播形式以应对新的背景趋势。  相似文献   

2.
7月17日,《新闻三昧》编辑部在《西单商场报》社召开在京特约编委会议,研究如何使刊物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出席会议的有《首钢报》、《北京铁道报》、《燕山油化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石油物探报》、《建设者报》、《西单商场报》、《北京公交报》等企业报的领导和《新闻三昧》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叶世忠首先向到会同志介绍了《新闻三昧》新主编张淑华。张淑华就如何  相似文献   

3.
黄勇 《报刊之友》2014,(4):76-77,86
四川省委提出发展城市群的战略规划,《华西都市报》创办了《华西城市读本》,深度拓展区域市场。不同于国内其他都市报和《华西都市报》之前做法的是:《华西城市读本》不是一城一地的拓展,而是以城市群为拓展对象,开创了“区域组合城市报”的新模式。城市之间的新闻联动,成为《华西城市读本》的全新拳头产品。本文从实践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区域组合报创新城市联动新闻的原因、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左灿 《东南传播》2021,(1):77-82
2020年11月17日下午,以"《新莱茵报》的编译与研究"为主题的《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增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线上和线下的与会代表们都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出版的这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增刊表示赞赏,对陈力丹教授团队的编译工作表达了敬意,并围绕《新莱茵报》的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编委、研究员季为民主持了研讨环节。  相似文献   

5.
1995年《神州学人》和《中国贸易报》电子版出现后,中国的新闻传媒跨上了信息传播之路。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相比,在新闻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大量差异,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公众文化的传播者、社会舆论的影响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企业报如何更新办报理念,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选视角,打造具有亲民性的主流媒体?本文以《七台河矿工报》为例,从企业报的亲民性、采访视角的选择角度,切实满足受众在新闻资源开放共享的大背景下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快捷地获知新闻的需求,结合企业报新闻采访的实际论述企业报如何打造具有亲民性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7.
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未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并以《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为例探索农民报的分众传播,从农民报读者群划分、如何面对城镇化、报纸的新闻纸功能、分割发行是否可行等方面提出问题,寻求完善省级农民报融入市场之路。  相似文献   

8.
全国有上百家有国内统一刊号的企业报,但是,能够全面深入报道本地区社会新闻的企业报并不多见。《包钢日报》作为一张地处偏远、文化不是特别发达地区的企业报,利用子刊《包钢日报·生活周刊》报道社会新闻,为广大市民和企业职工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为企业报报道社会新闻做了成功的尝试,并为企业报的生存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一部对全球化时代新闻传播、新闻改革、新闻自由 和新闻的市场化操作全新透视的著作——《畸变的媒体》,由复旦大学出版社近日推出。 在《畸变的媒体》中,作者李希光站在全球传播的立场上,以全新的批判眼光和置疑态度,就推进中国新闻传媒和新闻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观点和思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报承担着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在长时间内占据着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而在全新的新闻媒介环境之下,少数民族地区报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报的现状,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一)本次评出3篇获奖论文:《新闻审美传播中的价值问题》(作者:孙德宏;载2008年第6期《新闻三昧》)、《企业报的8个发展趋向》(作者:王宏铭;载2008年第11期《新闻三昧》)和《正义之笔,震撼人心》(作者:刘  相似文献   

12.
朱尖 《新闻三昧》2005,(9):40-41
企业报是属于企业党政管理下的行业报,在一般读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件转发报”。《江汉石油报》虽然是江汉油田湖北管理局的机关报,但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并得到读的认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关键在于报社在办报的过程中具有新闻的理论意识、新闻的人才意识、新闻的创新意识和新闻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3.
游斐渊 《新闻战线》2023,(24):94-96
无人机航拍进入地市报的新闻传播链条中,不仅带来了全新的拍摄视野,填补了地市报原先缺失的高空俯瞰拍摄角度,还催生出了全新拍摄题材,给地市报新闻带来了抽象之美、宏阔之美、即时之美,提升了地市报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今年《新闻知识》第二期的《企业报园地》摘发了晨光报、陕机报等几家企业小报同仁们的心声,编辑部为此还配发了编者按语。作为一个企业报的编采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的转轨,企业报的新闻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国家大中企业的“改革”大多尚在浅层次、显层次,作为背景的全国新闻改革也缺乏大的突破;加之作为新闻母系的文化领域,目  相似文献   

15.
新闻网站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的一种宣传方式,在这个互联网风靡的时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渗透到公共意识、新闻媒体中,吸引了数以千计的用户。据估计,每隔三十分钟就会有一台新的计算机网络出现,这无疑扩大了新闻传播的市场,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接触到新闻。1995年1月的《神州学人》成为网上的第一份周刊,从此打开了新闻的网络传播空间,同年10月,《中国贸易报》开创了新闻网络的先河,带领新闻纸媒进入到了网络时代,拉开了新闻网络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年初,《新闻三昧》邀请在京部分作者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与会者既有来自新闻机构的专业新闻工作者也有来自于基层的企业新闻宣传干部,大家围绕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三昧》怎样才能在面向企业报、工人报刊及新闻爱好者的定位前提下,把杂志办得更合读者的需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谈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由《北内工人报》承办的北京市第四次企业报经验交流会,1988年11月29日、30日在北京内燃机总厂召开。市企业报经验交流会是由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市新闻学会和北京市工业企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每年召开一次。在这次交流会上,北京市记协、市工业记协、市新闻学会、中宣部新闻局、市委工业部、市新闻出版局等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林青、赵世良、刘化彬、邢学义、罗红军、白树联、孙大胜等到会并就新闻改革及企业报的有关问题发了言。北京内燃机总厂《北内工人报》、北京起重机器厂《北京起重机报》、北京制药厂《双鹤报》等北京  相似文献   

18.
5月8日至10日,中宣部新闻局在广州南方日报社召开了全国部分新闻专业期刊座谈会。会议的议题是结合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办好新闻专业期刊,充分发挥正确导向作用,促进新闻界更好地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 新华社《中国记者》、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中央电视台《电视研究》、工人日报《新闻三昧》、人民铁道报《报林求索》、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上海《新闻记者》、浙江《新闻实践》、广东《岭南新闻探索》、湖北《新闻前哨》、四川《新闻界》、陕西《新闻知识》、辽  相似文献   

19.
非常高兴能参加工人日报和《新闻三昧》编辑部组织的这次编委会,使本人有幸能与在座的企业报同行交流。《新闻三昧》是一本业务性很强的杂志。它为我们企业报无论从经营还是编采业务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它在创刊初期是与全国企业报协会合在一起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企业报协会从工人日报中迁出了,但《新闻三昧》还是作为协会的会刊一直为企业报协会所属会员  相似文献   

20.
1990年,笔者曾就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等问题,撰写了《试论企业报的新闻摄影》一文,并被收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编撰的《全国企业报论文集》一书。 时间过去5年多了,企业报的新闻摄影现状如何呢?就整体而言,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各报的总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新闻摄影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图片和文字是报纸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使报纸办的更吸引读者,更具特色。但是,与整个新闻界的发展趋势来比较,企业报的新闻摄影还比较落后,与新闻界的飞速发展尚有距离。笔者想就这一问题,再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