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扫黄”     
一、关于“黄”的概念黄色出版物是出版文化机体上难以割治的毒瘤.长期以来,它对贯彻社会主义出版方针所造成的干扰,还远远没有消除.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很有必要从理论到实践对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黄”的概念究竟是什么?确实一时难以作出严格的科学的界定.这是因为:一则对“黄”作出事实判断所依据的客观事实,情况复杂.它包括语言文字作品、绘画、雕塑、摄影、音像制品等;语言文字作品中,又有文学  相似文献   

2.
张焱 《新闻知识》2002,(1):16-17
要想界定“大特写”的文体,必须先将两个与“大特写”密切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通讯。只有将这两大概念界定清楚,“大特写”文体的界定才能成为可能。(一)对深度报道的探讨“大特写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这一判断已为大多数理论界人士所接受。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都将“大特写”归入深度报道的范畴。但是,对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新闻文体,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只是一种报道类型或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  相似文献   

3.
一、儿童图书的“市场分级”的内涵与必要性“市场分级”的概念在媒介市场中早已出现,最先是电影业用“市场分级”的概念来界定不同的内容等级,主要来区分电影中“性”、“暴力”等不适宜公众(特别是儿童)观看的内容在某部电影全部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和程度,并进而界定出电影的观众适应面和范围。“市场分级”的概念在一般的印刷媒介市场中还没有成为行业性的使用标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谈论的“市场分级”的概念并不是如在电影市场中关于内容对观众的适宜程度的分级,虽然在儿童读物中,如某些卡通书、绘本书中也会出现“色情”的…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微博的传播更使得媒介审判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媒介审判概念的界定媒介审判是一个舶来词,在我国学界中,尚未有一个确定统一的定义.我国知名的新闻传播法学家魏永征教授对媒介审判的提法是为当今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他将媒介审判的主要特征概括为:“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情作出判断,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量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虚拟读者』与图书馆未来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对图书馆“读者”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得出“是否接受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界定读者最重要标准的结论。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对图书馆读者界定的认识过程,从而引出了“虚拟读者”这一新兴概念,并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谓“版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俞寿谷指出,版权是根据一套特定标准用来保护创意设计的经济及道德权利,旨在通过相关规定及一套限制及除外条款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版权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利”,一种“边界”性界定,一个国家文明与现代的标志,必是对各种“权利”作不惮其烦的规定,尽可能加以保护,而对各种有可能凌驾于公权之上的“权力”则警惕万分,会作出种种规定加以制约、约束。版权则属于保护得愈周到、细密,则愈有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权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写的《版权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调研指南…  相似文献   

7.
媒体虚假广告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步国 《新闻界》2006,(6):80-82
一、媒体虚假广告的法律概念与判断标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并没有明确界定,如《广告法》第3条、第4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相关立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诸多的广告管理法规、规章如  相似文献   

8.
王渊 《出版科学》2016,24(1):24-29
美国法院按照以下两个程序认定被告是否侵权并在此过程中确定侵权认定标准:首先,原告对作品是否拥有有效的版权;第二,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版权。“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版权”认定也有两步:一是被告是否事实上抄袭了原告作品,二是被告是否抄袭了原告作品中受版权保护的表达部分并足以构成侵权。而对于“抄袭是否足以构成侵权”的判断就是“实质相似”判断。在美国,随着时间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变化,不同的巡回法院在不同的阶段对“实质相似”判断方法是不同的,依时间变化分别有专家证言与抽象测试法、一般观察者的“整体判断”测试法、“整体概念和感觉”测试法(后来改进为“外在/内在”测试法)、“作品所针对的对象”测试法、“更敏锐的观察者”分析法和“抽象-过滤-比较”测试法。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符号及其在媒介中的呈现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界定.就目前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三个概念采取了先分后合的界定方式.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体系.丹尼尔·贝尔则把人定义为“图画人”,认为人类运用象征符号创造出文化世界,象征符号是人的根本特性,是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人们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和使用普遍存在一种偏差,即强调不同社会条件下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的区别,忽视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一般观点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材《新闻理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而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具体标准是因新闻工作者在具体社会中所代表的社会集团、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立场不同各异的。事实上,这种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关于界定档案寿命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档案寿命的界定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不管是纸张档案还是电子档案的寿命都应以档案所体现的“原始记录性”的存在与消亡时间作为界定档案寿命的惟一标准。文中还对与档案寿命有关的一些概念的准确含义和研究的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出版的概念与特点1.对网络出版的概念的认识网络出版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能够被人们公认的概念。目前对“网络出版”的不同表述有:网络出版、网页出版(WebPublishing)、泛网络出版NetworkPublishing)、在线出版(OnlinePublishing)、联机出版、多媒体出版等。这几种称谓的内涵有共同所指,即都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数字出版活动,只是侧重点不同。有关网络出版的定义有诸多说法。“传播说”和“本质说”尽管表述不一样,但其依据是相同的,即都是从出版的本质和目的出发来界定网络出版,有人将“传播说”叫广义的网络出版,所…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五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刘建明著述的《现代新闻理论》一书,在探讨新闻理论体系方面取得了进展。《现代新闻理论》以理论规范架构演绎逻辑,借助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揭示新闻活动范畴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了特有的论断、原理、假说等认识形式。据本文作者初步统计,该书对420多个概念作出界定,提出280余条新闻原理,对60多条假说进行了合理的推断。科学理论具有全人类意义其价值应是一切时代的坐标,基础理论研究尤其应求证公理。正如著者在“自序”中所说:“公理化是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缺乏公理的理论是少数…  相似文献   

15.
马丽敏 《东南传播》2011,(9):103-104
当下关于“剩女”题材的五部热播电视剧对“剩女”这一群体形象的定位和塑造存在偏差。“剩女”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还是人们的主观判断,是否已成为实质性的社会问题尚有待进一步的论证。笔者认为,“剩女”的出现是通过社会反映而界定出来的概念,是社会给这一群体贴标签的结果,媒介和大众应该客观正确对待这一群体,理解并尊重她们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6.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寓言和散文在我国虽然都是古已有之的,但我国古代实际存在的历代寓言作品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即使到唐宋以后文人创作了独立成篇的寓言作品,也多被名之为“说”、“戒”、“言’等。把历代名称繁多的寓言作品统一名为寓言,是本世纪初学者们的贡献。但是直到现在,“寓言”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致,标准过宽的把一切文体中带有寓意的作品全部包括在内,标准过窄的则把许多寓言作品排斥在外。“散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三世纪中叶文人的著述中,但无文体意义。具有文体意义的“散文”概念出现在十二世纪中叶的南宋。现代意义的“散文”是文学…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介入大众媒介的两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万盛 《声屏世界》2006,(10):10-12
引言关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视角对其有不同的界定和划分。鉴于“知识分子”概念界定的多样性、模糊性,以及当下中国的独特语境,本文中所谓的“知识分子”是指:具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和思想能力、具有公共关怀和济世精神、从事知识的创造和传承的人,各行业的专家学者正是其主体。由于知识分子界定的多义性,知识分子与大众媒介应该保持怎样的一种关系,也是众说纷纭。如美国有学者认为趋向于电子大众媒介的知识分子是逃避公共责任的“个体知识分子”;而早期法国话语对知识分子退出媒体却提出质疑。①在当今中国,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20.
面对“美的艺术”为“一般艺术”所取代的艺术现实,迪弗将鉴赏判断更新为艺术判断,并据此对康德美学进行了重构。基于情感的艺术判断和鉴赏判断一样,属于审美判断,其对无概念普遍同意的要求导致了艺术的二律背反。迪弗参照康德鉴赏判断二律背反的解决方案,将“概念”重置为“理念”,并将概念艺术重释为“理念艺术”,化解了艺术判断的二律背反。艺术理念和共通感理念因此构成了艺术判断的先验基础,并在艺术领域揭示了人类经验的可普遍条件。迪弗持守也弱化了康德美学的先验特性,对传统美学进行改造和重构,为艺术的再美学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