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贝叶经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数据库、VR、GIS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为贝叶经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通过元数据能够形成对数字贝叶经生成、捕获、处置、保管的全流程监管,元数据元素集设计是贝叶经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基于本体理论和方法,以本体概念模型为框架,提炼贝叶经的核心元素以及各子元素,分析元素关联,构建起贝叶经元数据核心元素集,目的 在于为贝叶经的描述提供统一标准,为不同机构贝叶经的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贝叶经是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宗教、文化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由于制成材料、保存环境等原因,如今贝叶经正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对贝叶经进行数字化、构建贝叶经数据库对于保护与传承贝叶经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贝叶经的特点,借鉴国外有关贝叶经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我国贝叶经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内容,如资源选择、信息采集、数据加工和提供检索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突出了该数据库的三维立体呈现和提供全文检索与多种语言检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贝叶经分散保存于世界许多国家,对于这份珍贵的文献遗产,各国保存机构的保存方式和保护措施各不相同。中国、尼泊尔和泰国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先后在贝叶经写本保护、缩微复制抢救、数字化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保护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国家开展的在全球引起较大反响的贝叶经保护项目,对比其保护的任务、内容及成果等,归纳得出三种保护模式。文章在分析属地保护、属地保存+跨国合作保护、集中保存与保护三种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利用的贝叶经保护体系。贝叶经保护的三种模式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数字化抢救、加强贝叶经信息资源的建设、构建利用共享平台是实现“藏”与“用”并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探析德国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的整体情况,将德国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分为数字记录、数字修复、虚拟展览、数字集成四个类别,分析得出其具有数字记录主题多样化、数字保护模式多元化、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多方协作的特点,并由此得出对我国图书馆参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的相关启示。表1。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5.
关联数据能以“数据”为单位揭示数字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系统地梳理国内外基于关联数据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可以为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开展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在讨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关联数据概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和比较方法,从理论、技术、案例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已具备如下特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立足技术研究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研究,注重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证研究,加强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及重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体研究等。参考文献63。  相似文献   

6.
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傣族聚居地区的贝叶经被形象地称为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为保护、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贝叶经整理出版工程 ,并将陆续出版多达百集的《中国贝叶经全集》。贝叶经是指记录在贝叶上的佛教典籍 ,内容十分复杂 ,被看做是傣族文化的“万有文库”。傣族贝叶经传说共有 8万多部 ,目前西双版纳已收集到 30 0 0多部。为了整理和出版这些贝叶经 ,有关方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计划投资 6 0 0万元。《中国贝叶经全集》包括贝叶经文原件扫描、国际音标、新傣文、老傣文、汉语翻译…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保护是一柄双刃剑,它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也不断产生新的保护问题,数字化保护该何去何从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认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对数字化保护的理论诉求,是探索数字化保护路径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地方性知识为本质属性,以活态性为核心特征,注重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现象的意义表达。依据以上文化属性观察可以发现,数字化保护的基本理念、语义设计、分类与评价体系、组织规范、社会效益等均存在着的文化风险。作为非遗文化属性的综合载体,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合理衔接的纽带,是解决数字化风险的关键,应该掌握充分的话语权,参与数字化保护的全过程。这将有利于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内外现状,并从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站、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专题数据库、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跃  周耀林 《图书馆》2017,(8):59-68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有数字化复制存储、数字化建模再现及数字化虚拟漫游和4D影像体验等几种应用形式,主要集中于数据保存和商业性旅游、娱乐等方面,从而出现侧重复制保存模式、趋于商业化等问题.本文针对当下数字化手段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诸多应用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先进成果、尝试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形式、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